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九七四年,抚州地区科委将江西省科委下达的“陆地棉新品种选育”这个重点科研项目安排到进贤县棉花原种场(现改名为进贤县旱作物原种场)。该场按照预定的选种目标,经过十多年的系统选育,终于育成了我县第一个棉花新品种—“进棉一号”(原名75—56)。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五日,受南昌市科委的委托,在我县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并一致通过。与会专家们普遍认定该品种易保苗,生育期短,抗逆性强(尤其是抗枯萎  相似文献   

2.
辽棉2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棉课题组通过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0年组配组合,2005年定系号为辽杂02—12,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08]25号。  相似文献   

3.
1987年九江县科协下达给我会一项科研项目—“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为了落实该项目,全体会员经过几年来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终于从“中油821”中选育出较理想的新品种九油”特早1号”,该品种早熟性好,比一般油菜早收割15天,从而缓解了棉油争季节的矛盾,为发展“三高”农业起了积极作、用该项目获1992年九江市农村专业技术优秀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4.
受省科委委托,江西省农牧渔业厅于1991年9月5日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耐旱棉新品种“赣棉8号”技术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棉花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有关领导,共计36人。到会代表在认真听取了“赣棉8号”主要选育者关于耐旱棉“赣棉8号”的选育情况汇报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单位的试种结果介绍,审查了历年试验总结和统计数据后,作出了如下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所是江苏省大麦育种的主要单位,在“六五”、“七五”期间先后选育出盐辐矮早三和苏啤一号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麦品种,为我省大麦科研、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在“八五”期间主持了省“八五”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高产、稳产饲用大麦新品种选育)和省科委攻关项目《应用生物新技术选育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等课题,同时参训国家“八五”攻关大麦育种三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五年来,全面完成了课题计划任务和技术指标,通过了省科委的验收,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八五”期间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以…  相似文献   

6.
鄂杂棉15F1(荆杂B×C)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5008。1亲本的创新与组合选配鄂杂棉15号F1的母本“B6系”是从自育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的后代中通过系统选育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大铃丰产、优质、抗病陆地棉,父本“Y1.3系”(来源于岱红岱/湘棉11)是从湖南省棉科所引进并经过丰产性、抗病性筛选后获得的突出新品系,表现丰产、高衣、早熟,吐絮性能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种鄂杂…  相似文献   

7.
一、品种来源浙棉9号(2049)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从8114×79—5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低酚棉新品种。母本8114是我所近年育成的有酚棉品系,其杂交组合为密浙棉×(浙棉3号×徐洲209),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父本79—5系慈溪市崇寿农科站在南通5号中选得的低酚棉单株培育而成。杂交后经多代  相似文献   

8.
亚华棉10号是湖南亚华棉花种子有限公司(现增资扩股为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由亲本“C27”与抗虫亲本“C19”采用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2009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9002。通过多年的生产和试验总结,现将亚华棉10号的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绿亿棉5号是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与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一个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审定名称为隆杂棉l号,审定编号为湘审棉2006001.  相似文献   

10.
一、选育经过赣棉78—7系我所1975年用徐州142为母本,与辽宁3号杂交,经F_2代圃株选和南繁加代,于1978年F_4代参加品系预备试验,1979年定名为“赣棉78—7”。1980年为F_6代。现各种性状巳基本稳定,正在我省参加区域化鉴定,1981年并选拔参加了长江流域耕作改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二、产量表现1978年在所内新品系预试圃中,折合亩产皮棉147.03斤,比对照种(沪棉204原种,下同)增产18.29%,居全试验20个品系的第三位。1979年在所内两个新品系比较试验中,(4/10及4/11播种),亩产皮棉为153.44斤及160.67斤,分别比对照种增产6.8%及  相似文献   

11.
1选育经过。蜀棉 3号 (原代号 60 61 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短果枝 ( 式 )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由于果枝短、株型紧凑 ,适宜高密度纯作及棉田间套种植。本品种系从 (洞庭一号×苏42 1 9)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其中苏 42 1 9系江苏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野生异常棉与陆地棉抗病品种多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 1 991年配制杂交组合洞庭一号×苏 42 1 9,1 992年种植 F1。从 F2 起苗床人工连续接种枯萎病菌进行抗病性筛选 ,并进行单株选择。1 996年编号为 60 61 7的株行短果枝性状基本稳定 ,通过不断选择培育 ,育成了短果枝棉新…  相似文献   

12.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花生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课题计划会在郑州召开 1992年11月26—28日在郑洲召开了“八五”国家攻关“花生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课题计划会。承担任务的12个单位都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国家科委召开的“八五”国家农业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工作研讨会的精神,总结交流课题进展情况,研究和部署1993年课题阶段性验收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就“如何加速花生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进行了专题研讨,同时参观学习了河南省农科院及经作所的改革开放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品种来源棉花兼抗枯、黄萎病新品种辽棉7号,是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于1972~1979年由杂交组合632—115(2034+新陆209+珂克4104+佩马斯特111A+岱字棉16号+64-15)后代中选育出的特早熟兼抗枯、黄萎病新品种。1980~1982年经过辽宁省棉花抗枯、  相似文献   

14.
1选育经过蜀棉 2号 (原名绵阳 80 32 2 )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品质棉花新品种。1 993年配制杂交组合 (绵育 3号×中棉所 1 7)。 1 994年配制复交组合 (绵育 3号×中棉所 1 7) F1×北农 2 0 2 7。1 995年种植复交组合一代。1 996年种植 F2 ,苗床人工接种枯萎病菌筛选抗病性 ;结合进行单株选择。通过连续两次单株选择 ,1 998年编号为 80 32 2的株行表现突出 ,1 999年破格升入品比试验。品比试验 ,纤维品质表现突出 ,皮棉产量与对照相当。 2 0 0 0年试验 ,与上年结果一致。 2 0 0 1年在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试的同时 ,获农…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与广西甘蔗研究所等7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选育》(编号:85-03-O5-01),《甘蔗亲本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究》(编号:85-03-05-02)。于1995年9为通过了中国轻工总会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并分别获中国轻工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正>南农881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10—2012年依次参加了2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3年2月获得在黄河流域棉区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2)第107号],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3001)。1选育过程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抗虫  相似文献   

17.
皖杂棉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62为母本,国抗棉1号选系TM-5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组合。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098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相似文献   

18.
一、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l.选育经过。川棉56(川86—56)是四川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该品种于1983年利用川杂3号经多代自交纯合的优良可育单株为母本,以抗枯萎病品种陕115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连续单  相似文献   

19.
新棉1号(新GK-4)由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和甘肃酒泉棉花试验站联合选育而成.其母本新陆早13号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培育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系,是新疆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棉花新品种.父本新陆中15号是新疆农业大学培育的早中熟、丰产、中长绒品种,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5-2006年参加本所早熟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甘肃省生产试验,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棉1号,编号甘审棉001号.  相似文献   

20.
新棉291是我所以陕棉4号为母本,刘庄1号(中棉所8号选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不早衰,适应性强的棉花新品种。经几年的试种,多数试点与试种单位反映很好,深受欢迎。河南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