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份花生栽培种资源和花生属六个区组的19份野生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DNA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大多数从栽培种基因组分离出的SSR引物能在野生种中扩增出DNA片段,共筛选出21对多态性SSR引物;每对引物在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13条,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5~40条,平均18.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0条,平均18.0条;SSR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为0.92~9.0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3~0.91,平均0.76。结果表明,大多数花生SSR引物为多位点引物,花生属种间种质存在丰富的DNA多态性, A. 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种(A. hypogaea L.)的野生种亲本之一,与花生区组野生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异形花区组,最远的是大根区组。  相似文献   

2.
利用SRAP标记分析花生属花生区组种质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4对SRAP引物分析花生属花生区组11个物种28份材料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 28份材料共扩增出327条多态性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95条多态性DNA带,扩增变幅为2~25条。聚类分析表明,28份花生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2~0.75,平均为0.42,A基因组物种A. duranensis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是栽培种花生的A基因组的供体。28份种质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含四倍体种质及A基因组的A. villosa和A. duranensis,第二大类包含B基因组、D基因组及其他A基因组。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仅将第二大类中的B基因组种质A.batizocoi独立作为第三大类;第一和第二个主成分可以解释81%(57.5%和23.5%)的总变异。  相似文献   

3.
龙生型花生中的微卫星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作研究材料,采用31个微卫星标记引物检测其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其中13个引物能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研究结果表明,在龙生型花生基因组中,一对SSR引物可扩增出2条以上的DNA片段,扩增片段数最多的是Pm36,在24份龙生型花生资源中扩增出16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由这些多态性标记检测出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7,最高为0.33,最低为0.03,但能区分所有的24份资源.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和资源鉴定上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对从美国引进的花生属的几个野生种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与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了杂交,以探索其杂交亲和性,杂种优势及后代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79年7月下旬在温室采用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做母本,以A.mo  相似文献   

5.
利用5对多态性良好的锚定微卫星片段长度多态性(MFLP)引物,对包含两大亚种四大类型的18份花生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共扩增出2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36条,多态率为81.1%。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3143~0.8286之间,平均为0.5862。UPGMA聚类分析将18份供试材料按照亚种聚为两类(I,II);在两大类群下,大多数品种基本按照类型聚类,少数存在交叉。本研究结果表明,MFL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检测栽培种花生的遗传变异,且在遗传关系分析及分子分类上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用90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山西省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0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2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0.1823~0.7711,平均0.4537;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变异范围0.3283~0.7378,平均0.4047;Shannon's信息指数变异范围0.1657~1.6734,平均0.80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 以多粒型为主,类群Ⅱ 以普通型为主, 类群Ⅲ 以珍珠豆型为主,聚类结果与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种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豆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多粒型,普通型最小。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角梅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8份三角梅种质进行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68份三角梅种质资源的DNA多态性检测共获得了19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2条,多态性比率为9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梅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7,这说明供试的68份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不是特别丰富、亲缘关系较近。在0.64水平处将三角梅种质资源分为A类群和B类群,A类群可分为2亚类,B类群还可分为6亚类。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三角梅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为三角梅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良种繁育,提供了DNA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9个省份和地区的86份芥菜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和DNA指纹图谱分析软件,绘制芥菜遗传资源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从27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40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对86份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分子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3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7条,多态性比率为67.56%,表明芥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的86份芥菜种质资源的SRAP扩增条带为基础,建立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然后利用自主开发的DNA指纹图谱软件,构建86份芥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获得了所有芥菜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SRAP分子标记非常适合芥菜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技术鉴定花生种质资源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利用RAPD技术对 7个不同植物学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 ,在所用的 83个随机引物中 ,1 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显示出不同品种间的多态性 ,能显示花生品种间DNA多态性的引物占1 5 .7%。这 1 3个引物共扩增出 1 2 1条DNA带 ,其中具多态性的片段 2 6条 ,占 2 1 .48%。根据本实验结果 ,利用RAPD技术鉴定花生种质资源的多态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缺乏传统遗传标记,花生遗传连锁的报道极为罕见,迄今未发表经典的遗传图谱.发展稳定可靠的AFLP标记,将为基因分型应用于新品种保护、良种保纯、杂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在建立适合花生AFLP分析的DNA提取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花生AFLP分析的技术方案.AFLP分析结果表明,6个花生杂交亲本间存在一定差异.四对引物共计扩增出307条长度不同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60条,占总条带数的52.1%.本研究筛选获得了多态性程度高的杂交亲本,为进一步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花生DNA快速简便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花生新鲜针叶和干叶DNA提取过程中,应用pH值较低,无机盐浓度较高的提取缓冲液可沉淀蛋白质,其中加入2%的β-巯基乙醇可有效地防止次生代谢物质使DNA变色。提取出的DNA样品产率在92.6~216.31ng/mg.fw,DNA质量和纯度较高,260nm/280nm光密度比值在1.8~1.9之间。所得DNA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可用于随机引物PCR扩增。该方法为花生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是我国新兴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开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可拓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有效加快澳洲坚果育种进程。形态表型分析是最早用于种质鉴定和管理的标记之一,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克服了传统表型分析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本研究采用9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对91份国外引进以及自主选育品种(品系)澳洲坚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689,平均杂合度为0.57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53~0.792,平均值为0.659,表明91份澳洲坚果具有较高的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3处,将91份澳洲坚果分为2大类,且其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Structure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供试澳洲坚果材料群体内遗传变异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且遗传成分来源单一,遗传结构较为简单。本研究为澳洲坚果种质的有效利用以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速澳洲坚果种质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花生遗传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花生基因库中收集了8000多份种质材料,这些种质材料含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这些多样性在育种研究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广泛的应用,为促进整个花生种质库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以A.hypogaea为核心的种质,美国花生种质库首先按来源国别分类,然后再根据种质其它信息量及各来源国种质数目分成9个部分,核心种质中的70%采用上述方法获得,依来源国别分类,进而就形态学数据资料进行多变分量分析,对种质聚类,然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0%的样品,因为有一些种质缺乏形态学数据资料,因此,该种质中的29%是通过按来源国别分类后再随机抽取10%的样品方法进行选择的,剩余的1%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样品,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使种质评价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几组研究者已经对核心种质的24个特征进行了评价,针对几种重要的病源,已鉴定出一部分抗源,利用抗花生晚斑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数据资料评价了两阶段核心筛选的方法在鉴定整个种质库中抗性的有效性,两项研究明确证实,核心种质法可用以提高种质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InDel标记对我国地方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解析能力,本研究利用13个多态性InDel 标记检测4个典型生物学类型的90份中国花生地方品种材料。共扩增出42的等位基因,平均3个;Nei’s多样性指数 变幅为0.011~0.705,平均0.443;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034~1.497,平均0.758。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与多 粒型花生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98、0.4407、0.4435和0.4372,结果表明龙生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其 它生物学类型。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77 ~ 1.000,平均为0.636;且普通型与龙生型花生之间遗传相似系 数最高,为0.636。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密枝亚种与疏枝亚种、不同植物学类型之间遗传分化较小,且普通型与珍珠豆 型遗传结构相似,龙生型与多粒型花生遗传结构不同。利用非加权平均法(UMPGA)聚类分析将90份花生材料划分 为两类(G1、G2),其中G1包括全部的龙生型、61.90%的普通型以及20.00%的珍珠豆型。本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 能够有效地揭示栽培种花生的遗传变异,可为花生杂交亲本的选择以及优异基因的挖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传统遗传标记,花生遗传连锁的报道极为罕见,迄今未发表经典的遗传图谱。发展稳定可靠的AFLP标记,将为基因分型应用于新品种保护、良种保纯、杂种鉴定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在建立适合花生AFLP分析的DNA提取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花生AFLP分析的技术方案。AFLP分析结果表明,6个花生杂交亲本间存在一定差异。四对引物共计扩增出307条长度不同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60条,占总条带数的52.1%。本研究筛选获得了多态性程度高的杂交亲本,为进一步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花生高产优质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加入WTO之后市场需求变化对中国花生产业的挑战;结合产量性状、品质特征以及抗性类型等要素综述花生育种的产业需求与方向选择,同时简要介绍近年来中国花生新品种的选育以及花生高产优质高抗的机理和遗传研究进展,重点阐述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成效,集中讨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可鉴经验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给大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甘肃省育成大麦品种陇啤1号(XYL-601)为对照,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来自匈牙利的3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31份大麦种质资源中,12条ISSR引物扩增出11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14%,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2~1.5kb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分为2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匈牙利大麦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以引进利用,为甘肃大麦育种提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