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龙江省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我国东北部6个辐射台站1971-2000年的太阳辐射资料,采用Q=Q0(a+bs)模型估算月太阳总辐射,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逐月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式模拟的黑龙江省3个测站3-7月、9月太阳总辐射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拟的1~2月、10—12月太阳总辐射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计算式可用于模拟黑龙江省1~7月、9~12月的太阳总辐射。  相似文献   

2.
王建源  赵玉金  陈艳春  冯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81-3583,3585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太阳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 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 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 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 397.6 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临沂地区1971-2000年的气候资料,应用公式Q=Q0(a+bS)计算出临沂地区的月太阳总辐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沂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临沂地区太阳总辐射5月最大,12月最小,年太阳总辐射东南部多,西南部少,太阳能利用的最有利季节是春夏季,最不利季节为冬季。并对太阳能在临沂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临沂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多、太阳能利用价值高,太阳能资源优越,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黄岩  毕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700-4702,4786
通过建立地面太阳总辐射的Elman网络估算模型,利用北京市1971~1995年的气象数据训练网络,并对1996~2000年的数据进行估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lman网络的地面太阳总辐射估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李为虎  杨永红  达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35-5339
介绍了总辐射气候学的计算公式及几种计算方法,分析比较了青藏高原采用晴天(可能)总辐射、天文总辐射和理想大气总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太阳总辐射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根据西藏高原区拉萨气象站1971—1980年10年实测月总辐射Q、月平均日照时数n和月平均日照百分率s资料,重点比较了拉萨Angstrom-Prescott系数a、b选取方法及结果。结果表明,拉萨全年a=0.27、b=0.55,冬半年(10~次年3月)a=0.28、b=0.55;夏半年(4~9月)a=0.35、b=0.41。  相似文献   

6.
怒江流域近30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杜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67-12769,12775
利用怒江流域河谷盆地的9个气象站1981~2008年的日照时数、云量、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等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怒江流域年太阳总辐射1981~19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161.1MJ/(m^2.10a),1997年之后以111.3MJ/(m^2.10a)的速度上升。年总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0.18成/10a;而年低云量表现出与总云量相反的变化趋势,以0.32成/10a的速度增加。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年太阳辐射的趋势相反,1981~1997年以3.1%/10a的速率增加,1997~2008年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幅为5.6%/10a。水汽压的变化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致。低云量是怒江流域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与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建新  刘伟  陈燕  祝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09-8510
利用南阳市1990-2007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该市的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进而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果表明,南阳市太阳总辐射历年变化相对较小,全市年总辐射为4 372.17-4 697.17 MJ/m^2,分布趋势为东部和南部多,北部和西部少,其中年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社旗(4 697.17 MJ/m^2),最低值出现在淅川(4 372.17 MJ/m^2);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南阳市属于4级。  相似文献   

8.
何利德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0):1620-1623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研究区域内的太阳能总量及其分布特征对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经验公式,依据杭州站1960-2006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建立的回归系数,对宁波鄞州站1981-2013年的太阳总辐射进行估算。基于2010-2013年的估算结果与实测值,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修正方程,并应用修正后的太阳总辐射和实际观测值,对宁波鄞州站1981-2013年太阳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和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估算方法可行,且修正后的计算值更加精确。宁波鄞州月平均太阳总辐射为35729 MJ·m-2,月太阳总辐射在22611~55142MJ·m-2;月变化为双峰型,6月受梅雨天气影响为相对低值。宁波鄞州年太阳总辐射达4 28747 MJ·m-2,属于资源丰富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太阳总辐射出现下降趋势,至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最低值,其后下降趋势逐渐停顿,并有缓慢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安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周围23个气象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1961-2009年西安市太阳总辐射资料时间序列,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全市分为3个区,采取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及阶段分析,研究西安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引用西安历年城区人口数据,对城区太阳总辐射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太阳总辐射具有东部多、西部次之、中部少的分布特征;1961-2009年呈波段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01%/10a,其中1977-1991年为显著减少阶段,以中部减少幅度最大;其间出现两次突变,突变年分别为1977年及1992年;城市发展带来大气污染物的增加,造成西安城区太阳总辐射对城市发展有较大的响应,西安城市发展对太阳总辐射季节影响上表现为冬、夏季远大于春、秋季.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光热潜力变化,根据1971~2007年山东省辐射、日照及温度资料,在与前30年(1971~2000年)平均值相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2001年以来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热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1~2007年,山东省年总辐射比前30年平均减少72.3MJ/m2,标准变化量M为-1.75,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31.4h,标准变化量M为-4.21,呈下降趋势;年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减少36.1MJ/m2,呈下降趋势;年光热生产潜力平均增加2397.6kg.hm2,M为1.18,呈上升趋势;尽管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温度增加的比较明显(M为3.65),且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度起主导作用,光热生产潜力仍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山西中部太阳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辐射观测站太原站1960~2003年的辐射资料和气象资料序列,探讨了计算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方法,并对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照百分率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山西中部的太阳辐射,其相对误差除冬、夏个别月份大于1%外,其他月份均小于1%;在3种计算方法中,选出了符合山西实际的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效果较好。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年内差异明显,呈现单峰型,5月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时段;从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看,盆地较少,丘陵和山区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森林辐射长期变化特征,以期为气候变化、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辐射能量平衡的研究以及辐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建立研究基础。  方法  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4年(2003—2016)辐射实测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各分量变化特征及其占总辐射的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林冠向上长波辐射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 268.8、3 151.5、513.8、12 468.6、13 299.3 MJ/m2。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反,净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导致有效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而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年际变率较小;受研究区域特殊天气、季节性雾的影响,大气逆辐射日变化曲线在干季呈双峰型,雨季呈单峰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高于大气逆辐射,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是大气的一个热源。净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在60%左右,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变化不大;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在昼间高,清晨和傍晚低,日变化曲线呈倒U型,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在昼间低,清晨和傍晚高,日变化曲线呈U型。  结论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辐射除受到太阳活动、云量和水汽等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如季节性落叶和季节性雾。研究森林辐射特征的长期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模型验证和森林生产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11-2612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源,它的变化影响着温度、湿度、降水和大气环流特征等的变化。利用MTCLIM模型模拟了起伏地形下黄淮海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体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的递减趋势;太阳总辐射高值区位于黄淮海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少部分地区,低值中心则在沿海地区;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纬度高低等方面。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高效利用黄淮海地区的太阳总辐射能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商丘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和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巧  农国傲  熊坤  张涛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73-13174
根据商丘地区1965—2007年的逐日日照时数,通过日天文辐射总量、月太阳能辐射经验系数等公式,计算出商丘地区近43年来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商丘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利用总辐射量、气温和天气状况等气候资料探讨了太阳能的利用可行性。研究发现,商丘地区太阳辐射量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气温环境良好。因此,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The bulk of the sun's radiation is in the visible and infrared. Solar radiation at these wavelengths controls the weather in the lowest levels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The rate at which this energy is emitted (the so-called solar constant) varies by a few tenths of 1 percent over a time scale of days. Longer period variations may exist, but have yet to be detected. Far more variable are the amounts of energy emitted as ultraviolet, extreme ultraviolet, and x-rays, and in the continuous outflow of ionized solar particles. The latter controls the properties of the spac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sun as well as those of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The ultraviolet and particle emissions control the properties of the earth's upper atmosphere, including the global wind circulation and change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auroral storms. Whil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exploring the solar-terrestrial system since the advent of space research, many problems remain. These include the question of how magnetic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ionized particle energy in the sun and in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the way in which solar and terrestrial magnetic fields join or merge, and how large electric fields are generated and sustained a few thousand kilometers above the earth's poles. Perhaps the most intriguing question concerns the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solar variability and the earth's weather and climate.  相似文献   

16.
Clima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the solar constant (the energy output of the sun) implies measurable change in the solar radius. The available data limit variations of the solar radius between 1850 and 1937 to about 0.25 arc second; modeling of the sun indicates that the solar constant did not vary by more than 0.3 percent during that time.  相似文献   

17.
计算了抚顺地区1957~2006年历年的太阳能总辐射量,分析了其季节分布、地理和年际变化规律。对1957~2006年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地区太阳总辐射能抚顺县最多,新宾县最少;抚顺地区温暖季节太阳总辐射占全年的72%;太阳总辐射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有19年周期;农作物产量与光能利用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特征,利用西双版纳2003年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整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热带季节雨林冠层太阳辐射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得出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太阳辐射年日总辐射为13.75 MJ/m[[sup]]2[[/sup]],各辐射分量占年总辐射的百分率为净辐射59.98%、有效辐射28.68%、反射辐射11.34%、透射辐射7.13%. 因季节间气候特征的差异,使得雾凉季林冠上的太阳辐射时间变率较小,而雨季的较大;干热季则受林冠集中换叶的影响,太阳辐射各分量的变化较为特殊. 在热带季节雨林,透射辐射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度,特别是干热季时数值较高;一天中,透射辐射数值在中午较高,并且干热季时存在“突跃现象”,其12:00的透射百分率可达49.9%. 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呈现单峰的时间变化趋势,而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呈现双峰双谷的时间变化,使得林冠上的有效辐射均为正值. 从年平均状态来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均是作为热源向外放热,呈现加热近旁空气的热力效应. 由林冠放出的向上的长波辐射,虽然在不同月份和季节间数值有所差异,但都具有较好的日变化规律;但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则受大气状况的影响,不仅在不同月份和各季节间数值不同,在不同季节其时间变化也有较大差异;由此引起林冠上的有效辐射值随月份的改变而不同,且在不同季节的时间变化也呈现较大差异. 年反射率的时间变化除与通常出现的早、晚高的状况之外,在昼间还出现上午高、下午低的变化趋势;年透射率的时间变化则表现出中午数值最大,上午、下午数值较小的变化趋势. 热带季节雨林太阳辐射各分量数值、百分率及长波辐射、反射率与透射率变化趋势,与西双版纳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导致的森林群落林相的变化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