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无疫病猪群指没有病原菌或已知其体内外细菌种类的猪群,他们通过剖腹产获取,被饲养在一个隔离,没有病原菌可控制的环境中,然后被暴露在那些不致病、在正常健康猪体内普遍存在的细菌环境中。因此,从理论上说,"无疫病"仅指通过剖腹产从母猪体内取出和被饲养在一个隔离、严格消毒环境中的仔猪。无特定病原猪(SPF)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疾病,他仅表明在特定的和特殊条件下猪感染不发病。首先SPF猪可由剖腹产出生的猪组成,其次SPF猪  相似文献   

2.
浅谈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猪场环境、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封闭隔离和疫病监测等。目前,猪场多数分布在农村,处于农村散养猪群包围中,由于饲养密度大,生产区与生活区分不开,规模养猪场与散养户相邻,饲养环境复杂,加上猪场内部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饲养管理不尽科学、卫生消毒、封闭隔离、疫病监控等防疫措施跟不上,造成饲养环境与猪只群体受疫病侵害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疫病复杂而难以防治是当前影响规模化猪场生猪生产发展的大问题。采用常规的饲养管理和药物防治也难以完全奏效。有条件的猪场采用新的技术,如人工授精、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多点隔离饲养、母猪分胎次饲养、无特定病原猪培育技术等,都能较好地阻断疫病传染链,达到控制、净化疫病,提高猪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引进外来品种时应慎重。如一疏忽,可能会带进一些国内已消灭或没有的疫病。诚然在引进种猪时虽经口岸检疫,但由于种种因素也很难保证无病。如有一个种猪场因从外国引进种猪,带进猪喘气病、萎缩性鼻炎,而引起本地猪的感染,经济损失巨大。经初步实践证明,采取以下五项技术措施,有利于建立健康猪群和控制疫病的传播。1.隔离饲养引进的种猪群,应放在隔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疫病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多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病原体不断的发生变异,猪群中隐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和免疫抑制广泛存在,滥用抗生素造成超级细菌的出现,霉毒素的危害加重,以及饲养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猪病频频发生,使养殖户人心恐惶。由于疫病的不断增多,病毒和细菌的变异,致使好多养殖户主动退出这个舞台,改行另谋出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养殖户猪群暴发疫病的主要原因,大体表现以下几方面。1暴发疫病的原因1.1饲养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到位某些养殖户没有把心思放到饲养  相似文献   

7.
(1)注意不到疫区引种。购买母猪前,要详细了解母猪购进地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要到无疫病流行的地方购买。种猪购回后。要先在场外隔离饲养45d左右,经兽医确认无病后,才能与原有猪群合并饲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6个养猪场中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了解呼吸道疫病在猪养殖中发生的原因和防控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产生该项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猪群之间疾病的传染以及生长环境所导致的。因此,养殖人员要改变其原有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模式,注重猪群在生长过程中的疫病情况,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免疫失败、饲养管理、疫病净化、猪瘟流行毒株发生变异等方面的原因,猪群在受到猪瘟病毒感染后屡屡会发生非典型猪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及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搞好免疫监测、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净化染疫猪场等环节以达到有效防制非典型性猪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超早断奶为了清除猪场的疾病,生产出高度健康的种猪,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国外通过从健康的母猪剖腹产取得仔猪,并在隔离状态下饲养出无特定病原猪(SPF),这在控制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SPF猪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猪养殖场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没有实施无抗养殖,从而导致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不仅影响到猪肉的品质,还会影响到猪肉的健康。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过多,必然会使得猪群体内的病原菌或环境中的病原菌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差,对疫情控制不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无菌接产、人工哺乳、隔离饲养的无特定病原(SPF)猪的方法,在从国外进口而口岸检疫为萎缩性鼻炎阳性(阳性率达89.5%)的良种猪群中,培养出后代无萎鼻的种猪群,其2月龄的成活率达84.3%.经3年的繁殖观察,反复多次的猪鼻X光摄片及鼻腔内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分离培养,均未发现有鼻甲骨萎缩或该病原菌的存在,也无该病的临床症状,猪群一直保持萎鼻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3.
马墉  陆作领 《猪业科学》2016,(12):91-94
近年来,随着养猪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猪场疫病的频发,养殖业的疫病风险越来越大,科学地制定猪场综合防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大控制猪疫病的原则入手,通过规模化养猪场在控制病原侵入、传播的基础上,加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优化及监测、养猪生产各阶段精细化饲养管理及关键阶段、关键时期的药物保健,提高猪特异、非特异性免疫力,清除或降低猪体内病原菌数量,从而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猪的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规模猪场疫病的综合性防控。  相似文献   

14.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多型传染病。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在曲靖市规模养猪场中零星散发,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几次疫病的处置,笔者就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谈点看法。1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1.1发病原因一是养殖户未对产地疫病进行调查了解,盲目引进带病猪只导致发病。二是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没有执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措施,导致该病传入发生。三是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它应激因素诱发了该病的发生。1.2流行特点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和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猪的易感性较高。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  相似文献   

15.
猪舍环境不卫生是诱发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环境因素不被养殖户所重视,导致猪群疫病暴发,从而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对猪场空气中以及饮用水中的细菌数进行检测,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对比是否符合环境养殖标准,通过药敏试验检测空气中常在的细菌对何种抗生素敏感,为养殖户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多型传染病。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在曲靖市规模养猪场中零星散发,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几次疫病的处置,笔者就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谈点看法。1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1.1发病原因一是养殖户未对产地疫病进行调查了解,盲目引进带病猪只导致发病。二是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没有执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措施,导致该病传人发生。三是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它应激因素诱发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一、超早断奶为了清除猪场的疾病,生产出高度健康的种猪,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国外通过从健康的母猪剖腹产取得仔猪,并在隔离状态下饲养出"无特定病原猪(SPF)",这在控制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SPF猪的生产成本、技术要求太高。不能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猪场疫病环境日益复杂化,分胎次饲养模式已经成为完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母猪分胎次饲养能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与科学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在养猪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养猪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良好的渠道。本文主要通过对母猪分胎次饲养模式的内容、原理、种类、意义以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介绍.为该新模式在养猪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动物疫病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炎热,高温高湿,为病毒、细菌、寄生虫病提供了适宜发生和蔓延的环境,猪群发病死亡率高,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场(户)的养猪积极性,作者分析了高温季节猪场疫病流行的特点,从饲养管理、疫病防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精心引种,坚持自繁自养,建立无特定病原体猪群,严格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驱虫灭鼠,严格门卫制度及平时猪群健康监测工作,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在养猪生产中对防止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