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CLS推荐使用的常用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64株大肠埃希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164株大肠埃希菌耐2~4种抗生素居多,少数菌株可耐5~8种抗生素;对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四环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39%、32%、30%和24%.讨论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世界范围内,R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引起了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增加,给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人们试图寻找有效的消除剂,把R质粒从宿主菌株中消除掉,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中药黄连常用于治疗腹泻与细菌性痢疾。但对致婴幼儿腹泻的大肠杆菌的R质粒是否有消除作用?本课题以黄连为质粒消除剂,研究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致婴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为本室保存菌株,已知对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其耐药性均由质粒介导。黄连为多次蒸馏提取的水溶性粉剂,主要成分为小檗碱。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药物研究室提供。首先将大肠杆菌接种LB培养基中,经活化后,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黄连的培养基中,判定黄连的亚抑菌浓度。从亚抑菌浓度管中取50ul菌液,分别划种于SS平板上,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以影印培养法,依次转接于含TC(20ug/ml),SM(40ug/ml)或AP(20ug/ml)的药物平板上,37℃培养24~48h。消除子的筛选和鉴定:选择在含抗素的选择平板上不生长,而在不含抗生素的普通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即为R质粒消除子。再经快速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检测质粒带的消失情况。结果:黄连(1.  相似文献   

3.
4.
以中药止痢灵作为R质粒消除剂,用携带R质粒的福氏痢疾杆菌F13株作为靶细菌,在去污染小白鼠动物模型内,研究止痢灵对痢疾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并观察止痢灵在不同作用时间(48、72和96h)对R质粒消除率的影响。其中,以48h的消除率10.63%为最高,72h的消除率为3.33%,96h为4.67%。细菌丢失耐药性,可表现为多重或单一种耐药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以黄芩和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胞,采用倍比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及Kado法,观察黄芩和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R质粒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和黄连作用24h,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率为5% ̄2.42%,延长时间至48h,消除率为26.14% ̄22.57%。两个时间的消除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  相似文献   

6.
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以黄芩和黄连的提取物为质粒消除剂,携带R质粒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E.102株为靶细菌,采用倍比稀释法和影印培养法及Kado法,观察黄芩和黄连作用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R质粒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和黄连作用24h,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率为5%~2.42%,延长时间至48h,消除率为26.14%~22.57%。两个时间的消除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R质粒消除表型可以表现为单一或两种耐药性的丢失。结论: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具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氏细菌中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到了大肠埃希氏细菌;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和64~128μg/mL;检测到了ESBLs耐药质粒的存在,且其能在大肠埃希氏细菌间传播,氯丙嗪对其第12次的消除率高达98.83%。【结论】ESBLs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埃希氏细菌中,氯丙嗪对其消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两株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离子质量浓度变化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分离自犊牛腹泻病中的两株大肠埃希菌为材料,采用试管法和96孔微量板法,在体外进行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菌(7号,13-2号)均能在试管和96孔板上形成生物膜。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出这两株菌在48h、37℃下于M9培养基和进口96孔板的生物膜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体内蓄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携QnrS菌株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荧光测定法检测盐酸环丙沙星在QnrS阳性株体内浓度的变化及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菌体内药物蓄积的影响。【结果】动物源大肠埃希氏菌QnrS阳性株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呈能量依赖性降低,其中以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最为明显。加入能量抑制剂后,耐药株体内的药物浓度上升程度明显高于敏感株,但均达不到标准株体内药物浓度水平。【结论】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受试菌体内盐酸环丙沙星减少并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QnrS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室分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E11-83(耐链霉素)和E6-203(耐萘啶酮酸)为供体及受体菌,研究供体及受体菌的含量比、接合培养介质、氧气量、抗生素诱导、接合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接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供体与受体菌比例为1∶8时,接合率最高,为2.4×10-4;有氧条件下膜接合率最高,为2.5×10-4;添加低质量浓度阿莫西林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接合率影响较小;培养16 h接合率达到最高,为3.5×10-4;接合温度27℃时接合率最高,为3.1×1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与质粒谱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分离自陕北、关中、陕南等地7个猪场腹泻仔猪粪便的104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其对11类2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1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分子分型及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多粘霉素B和痢特灵的耐药率为0;对先锋Ⅴ、先锋Ⅵ、先锋必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12%,12%和8%;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27%和27%;对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而对苯唑西林、氯洁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多重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8~13耐居多,占71%,1~7耐的菌株占17%,13耐以上占12%。质粒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地区、相同时间分离的菌株,其耐药谱相似,质粒谱型相同或相似;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谱可相似也可不同,而质粒谱一般不同。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各地区耐药菌株质粒的流行存在地区差异,其差异性保持在35%以内。【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且呈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与其携带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鱼腥草对雏鸡免疫器官的影响和对雏鸡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效果,从雏鸡1日龄开始取鱼腥草煎剂(100 g鱼腥草加水2 500 mL)每日定量(每次每只90 mL,每天3次)混饲,以观察雏鸡摄入鱼腥草煎剂后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及鱼腥草对雏鸡大肠埃希菌病的临床防治效果。结果显示,7日龄、14日龄试验组雏鸡各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大肠埃希菌攻毒5 d后,对照组死亡率为83%,试验组死亡率为47%。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可以促进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对雏鸡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少见,是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我科于1993年以来分离出EPEC35株,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为我院临床各科住院及门诊送检标本,计粪便30份(婴幼儿腹泻22份,成人腹泻5份,成人结肠炎3份),尿液3份(为成人泌尿系感染),盆腔脓液1份,前列腺液1份。1.2分离鉴定1.2.1细菌培养粪便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SS平板,其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24h培养,可见SS平板上呈圆形、白色、不分解乳糖的小菌落;血平板上呈圆形中等大小白色菌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2.2生化反应将可疑菌落做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头孢噻呋为底物将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诱导为耐药菌株,研究诱导的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用亚抑菌浓度法对标准菌株C83907和C83845进行诱导,诱导10代后用双纸片法和PCR扩增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spectrumβ-lactamses,ESBLs)检测;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产ESBL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对产生ESBLs的耐药菌株,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诱导15代后,头孢噻呋对诱导菌的MIC值8~10μg/ml,且均检测出ESBLs;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降低20~22倍。[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ESBLs。  相似文献   

16.
探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广东分离株021210(NalR)[以下简称O157∶H7 021210(NalR)]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揭示其在小鼠体内产生的病理变化.将20日龄的昆明鼠随机分组,饮水中加入萘啶酮酸预处理,消除肠道杂菌,再分别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O157∶H7 021210(NalR),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学检查.测定出LD50,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O157∶H7 021210(NalR)可引起小鼠主要脏器及肠道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17.
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连翘对大肠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将大肠杆菌DH5α制备成感受态后,导入含有Ampr基因的质粒,再用连翘作用转化后的大肠杆菌,经培养12h后,挑出亚抑菌浓度的菌落涂于含有Amp的平板上培养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并通过电泳检测是否消除质粒。结果:在含有Amp平板上无大肠杆菌生长,在不含Amp的平板上细菌生长良好,质粒DNA电泳检测结果经中药作用过的大肠杆菌无质粒带,表明连翘对质粒具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8年3月,某动物园1只中美貘突然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高热,呕吐,食欲废绝,第2天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剖检可见肺苍白,边缘有散在的出血点;气管有大量白色泡沫,轻度气肿;心肌和心耳有大面积出血;胃肠黏膜出血、坏死。无菌采集肝脏和脾脏,使用麦康凯和LB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见粉红色光滑菌落,疑似大肠埃希菌。纯化细菌,经PCR鉴定为O157型大肠埃希菌,推断中美貘可能因O157型大肠埃希菌感染致死,进一步药敏试验表明,该菌仅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多重耐药率达87.5%。PCR方法检测了8种主要的毒力基因,结果表明该菌株携带ompA和fimC 2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10~(8.5) cfu。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情况,对从合肥地区多个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37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4种FQs的耐药性,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菌液PCR法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扩增。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7份疑似病料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7株大肠埃希菌中对FQs呈3耐以上(包括3耐)菌株占67.57%(25/37);3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qnrA基因,检出率为56.77%(21/37),而qnrB、qnrS、qepA基因均未检出。提示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FQs耐药性严重,PMQR基因以qnrA基因为主,且qnrA基因的流行与FQs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对2株强致病性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扩增了iss基因.结果表明,iss基因在2株O109血清型鸡大肠埃希菌中的序列与已知禽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 与人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0.9%,显示了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