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67-168
传统聚落景观对研究先民的社会习俗、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聚落景观面临被破坏和吞噬的风险,保护形势十分严峻。GIS技术的引入,对解决聚落景观保护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GIS空间分析等方面对GIS在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豫西山地传统乡村建筑聚落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空间环境上具有独特特征,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以河南省巩义市明月村为例,通过对其建筑聚落特征的具体分析,认为豫西山地传统乡村聚落建筑景观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激发景观特色与景观活力,并从物质空间优化和文化意识引导两方面提出豫西山地传统建筑聚落景观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催化了传统聚落的景观更新,促使居民对地方景观认同发生剧烈的重构。以云南大理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认同的3个维度,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及对访谈材料的编码、语义网络分析,分别从“认同的内容与态度”和“认同的维度”两个方面考察居民对传统聚落的景观认同。结果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居民对不同范畴聚落景观的变化认同的态度不同;聚落景观的重构同时包含凸显、消解和对抗3种状态。据此提出“增强行动意愿,促进认同凸显”“树立发展眼界,正视认同消解”和“厘清个体诉求,化解认同对抗” 3项应对策略,以期促进传统聚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红村是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本文以三红村为例探究善德文化在常德传统乡村聚落中的体现。通过对村落建筑布局、建筑单体与地形的协调、当地材料的应用及统一和谐、和中有变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三红村村落中蕴含的善德文化。研究表明,三红村村落农田集中分布在谷底地形平缓处,地势变化大的地区为保护较好的山林;村落建筑顺应地势,并集中分布在农田与山林交接处;当地村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材料;村落建筑与四周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包括与地形地势的协调;善德文化的人居环境启示,包括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主动维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顺应自然规划营建村落。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环敕木山地区传统畲族聚落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出发,介绍景宁县相关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剖析景宁县畲族的分布格局、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选取大张坑村、东弄村作为两类典型传统畲族聚落代表,着重从景观格局、聚落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三方面入手梳理、解读与归纳其乡土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核心要素。以期为当地乡土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关中传统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形态演变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葆华  王琼  张颖  申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27-7929
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分析其院落景观形态结构演变的过程,并试图研究这种现象的发生条件,以此寻找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内在规律,探寻其在演变过程中值得保留和重拾的构成方式,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保护传统乡村聚落原有的院落景观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新时期聚落景观的建设,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统聚落的景现空间及社会文化的诸多表象中,选取若干截面作为对传统聚落景现空间形态分析的切入点,指出特殊的湘南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景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传统聚落的景观空间及社会文化的诸多表象中,选取若干截面作为对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分析的切入点,指出特殊的湘南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景观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传统聚落的原生景观肌理遭到了一些非必要破坏,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严重威胁。以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基础研究理论,以舍米湖村为研究对象,在对舍米湖村景观基因深度研究的前提下,对舍米湖村景观基因进行编码,从而构建出舍米湖村景观信息图谱链,并将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4类,总结并梳理舍米湖村发展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舍米湖村相关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村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是人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结果。从农村文化景观的分类、农村文化景观的组成、农村聚落文化景观、特定类型农村文化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保护及规划5方面探讨我国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巴蜀园林的特点,强调了其与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明显不同的大众性,以及拥有"景自天成"的自然精髓和"朴质之美"的人文精神。探究了巴蜀园林的植物配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了园林深藏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巴蜀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传统村落特征的乡村文化景观正在大量退化甚至消失。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完整性,总结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现状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策略与建议,即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完善村落景观保护制度、建立法制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郑馨  赵海山 《北京农业》2012,(27):105-106
通过阐述小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护理论及生态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对策,提出目前小城镇生态景观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菲菲  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34-2136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基于田园城市和田园景观的概念,以"农桑小镇"的概念性规划为例,运用田园景观设计理念,并对当地浓厚的文化与自然特色进行挖掘,旨在探索生态性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姜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20-2821,2917
通过对川南传统古镇罗城镇进行现场调研,对古镇现有资源与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罗城古镇的基本情况和保护价值,分析了古镇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认为古镇风貌与环境破坏严重、古镇建筑毁坏严重、缺乏保护资金,并且关于古镇保护的宣传不到位。针对以上问题,就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重点在于进行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调整古镇功能结构,重视保留古镇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加强和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以期促进川南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的实地调研,从滨水活动空间、护岸空间以及滨水绿化空间3方面综合分析了川西古镇的滨水景观空间特色,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希望对新场古镇滨水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蜀城镇聚落形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红  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83-1584
结合实例详细解读了巴蜀城镇聚落形态的特征,并针对当前城市建设给聚落形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尊重自然生态环境、选择空间发展模式、保护历史风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等措施,以此实现保护城镇聚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张捷  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7-5129
对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要素进行了二级和三级分类,建立了通道型景观意象要素河道、沿河街道(街市)、普通街道、陆上巷弄、水巷(水弄)5种二级指标体系,并采用公众媒介古镇照片判读的方式,收集统计了10本水乡古镇的书籍以及6个水乡古镇旅游网站中关于水乡古镇的照片共993张,对景观意象要素沿河街道(街市)这一指标体系中露天式、廊棚式、骑楼式、过街楼式、披檐式、混合式6种三级景观要素的被感知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游客感知率最高的是河道和沿河街市;在沿河街市中,尤以廊棚式和露天式被感知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