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中是我省红茶主产区,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变化,绿茶在这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各生产单位对绿茶的生产尚缺乏经验,鉴于上述原因,笔者对同级鲜叶制成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的品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对发展湘中茶叶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试验方法与材料试验于1991年春、夏期间及1992年4月  相似文献   

2.
一般讲毛茶得经加工后方能符合市场的需要,其加工过程称为“毛茶精制”,毛茶的精制主要是通过筛分、整形、拣剔、干燥等手段实现的,但因毛茶原料的品质差异,操作者的观点不一,精制程序就不一致,因此有“看茶做茶”的经验之谈。我们在加工操作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容勿视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原料经济价值的发挥,整体经济效益的好坏。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滇红工夫茶初制加工技术要领,介绍了滇红工夫茶初制加工中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技术参数,为滇红工夫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陶优瑞 《茶叶通讯》1990,(1):49-49,61
一、湖红工夫茶湖红工夫茶,顾名思义因其产于湖南,加工颇费一番工夫而得名。它主产于湘北、湘中地区,集中在平江、新化、涟源、桃源、安化等地茶厂加工,以安化产工夫茶为代表。湖红工夫茶共分二、三、四、五、六级及碎、片、末三个类别的轧制茶。湖红工夫茶既有与其它工夫茶相类似的品质特征,也有其个性。其主要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细,香气馥郁,滋味甜醇。轧制  相似文献   

5.
1 前言泡得一壶好茶,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所谓讲“科学”就是要了解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讲“艺术”就是要选用合适器具以及实施优美的冲泡程序等。  相似文献   

6.
工夫红茶头尾茶即是加工当中的头子茶和尾子茶,这些茶中含有可增值茶较多,按新的加工方法进行精提净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原料精制率可提高7.7%,片未茶及副脚茶降低11%,每100kg3级原料可增加147元收入,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风力输送在工夫茶精制流程中的合理利用周金沙,周跃斌(湖南省安化茶厂安化·413500)(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长沙·410128)风力输送茶叶,早在70年代末期就被综合利用于绿茶精制车间。由于风力输送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车间环境,减少粉...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91-1993年的多次重复工艺试验材料为依据,分析了不同工艺组合茶茶品质的差异、筛选交优工艺组合;剖析了影响茶茶品质的主要技术因素,揭示了主要技术因子--堆温与其它技术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就花茶加工堆温的重要性及其控制,减少一定配花量的可能性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夫茶精制主要有手工作业、单机作业和联装怍业等三种形式。为进一步了解三种方式的利弊,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精制效果,我厂于1989年6月至8月采用手工、单机、立体联装三种精制作业方法对工夫茶品质、制率和耗时、耗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11.
清代俞蛟著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中对工夫茶的解释是“烹治之法”,也就是茶叶冲泡品饮的技法。现在的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更是潮汕人的一种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2.
13.
手工及机械初制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初制工艺独特,长期以来均靠手工进行初制。然而随着近代茶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序由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人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机器制造和手工操作的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我厂多年来速溶茶制率低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工艺欠完善,经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提高了速溶茶生产制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相似文献   

16.
吴淑梅 《福建茶叶》2023,(10):174-176
厦门工夫茶作为一种技艺与文化融合衍生的生活茶事,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曾经流行于闽南语族群生活地区,并在“五口通商”口岸之后以厦门地区作为主要传播区域。工夫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受到时代性多因素的影响,当下本区域已经呈现出逐渐分化乃至淡化现象。作者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本文就厦门工夫茶近年的存续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和当代价值做了梳理叙述,并对该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低丘红壤茶园由于土壤瘠薄,蓄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茶树生长势差,加之受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茶叶品质不如高山茶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若能根据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特性、茶树生长与生理特点以及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由单窨次而至多窨次,技术因子比较复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也比较多,工艺领域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在现行的花茶窨制工艺规程中,笔者认为:主要要抓住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的掌握、鲜花的维护、在窨的温度以及时间等几个技术因子。 1 茶坯干燥和复火水份茶坯含水量的高低,关系到吸收茉莉花香的强弱,头窨前的水份含量要求以4%~4.5%较合适,用于复窨的再窨品复火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