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末陆龟蒙《耒耜经》里面记载的犁耕构造,是由11个部件构成的,比过去的犁进步的地方主要是多了一个手动调节入土深浅的木钉或绳,要耕得浅些就低放,要深些就往高里提。同样,控制耕幅的宽狭,也是凭借  相似文献   

2.
杵臼 将石块凿成凹槽,把籽粒放在槽中,用一个相当重量的下部椭球形的石棒或木棒连续入槽舂击,将壳和糠击落,再经吹簸得净米,或将籽粒粉碎得米糁,或将瓜干、豆饼舂碎。用杵臼舂米,全靠臂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相似文献   

3.
石磨和石碾 古代人将石块凿成凹槽,把籽粒放在槽中。用一个下部椭球形的石棒或木棒连续入槽舂击,将壳和糠去除,再经吹簸得净米,或将籽粒粉碎。后经改进发明了“碓”碓是利用杠杆原理,在木架上装一小横轴,上置一长木杆,杆头装碓头,另一端短而靠轴,供人用脚踩压,脚压碓头翘起.脚移开碓头下落,借以舂击臼中的谷粒。  相似文献   

4.
桔槔(拼音:jié gāo)俗称“吊杆”,是一种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汲水工具虽简单,但使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5.
耕犁 耕犁由来耜发展而来。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战国以前,人们使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铜制整地工具。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农具的演变     
古代的播种机——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3行的三脚耧。一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7.
杜怀超 《山西农机》2013,(10):49-49
一只铁镐从我的身体里伸出来,从幼小的芽开始孕育、长叶,一点点地长大,从遥远的村庄、依稀的梦里起航,抵达我的头、我的胸口,越来越大,渐渐超出了我的身体领域,硬是要从我的身体里跑出来。褐色的铁,黄色的柄,栖息在时间的旷野里,奔跑在高低的山岭间,铿锵的生命里,我看到了阳光点燃了木质的光,铁质撞击出的火。落在民间的铁镐。最简易和率真的造型,一块月牙形的黑色的铁,以劈波斩浪的舟楫,在中间打一个孔,装进一根光滑的木柄,就构成了农家看似简陋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播种机-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3行的三脚耧.一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9.
王强 《山东农机化》2008,(11):22-22
播种工具的发展 古代人们播种用的工具很简单,用木棍掘个坑把种子撒入其中,覆盖一层土就完成了。为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创造发明了耧。汉代赵过大力推广的耧车,“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东汉崔是《政论》)“三犁”即三个耧脚,用耧车播种,一牛牵引耧,  相似文献   

10.
连枷连枷(音liánjiǎ])亦作“裢枷”。一种在长木柄上装一排木条或竹条,用来打谷脱粒的手工农具。 连枷由竹柄及敲杆组成,工作时上下挥动竹柄,使敲杆绕轴顺时针转动,敲打晒场上的植株,使籽粒脱落,多用于麦子、黄豆等的脱粒。  相似文献   

11.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古书上称翻车,据《后汉书》记载,龙骨车是东汉末年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根据动力的不同,龙骨水车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山东农机化》2008,(12):19-19
农业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的要素之一,用什么工具生产,对生产效率、生产率水平影响极大。建国以后,特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手工工具已基本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农业机械。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业机械将完全代替手工工具,农业机械化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播种工具的发展 古代人们播种用的工具很简单,用木棍掘个坑把种子撒入其中,覆盖一层土就完成了.为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创造发明了耧.汉代赵过大力推广的耧车,"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相似文献   

14.
(三)培肥地力原理作物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每667m2覆盖300kg作物秸秆,经过分解进入耕作层,以30%腐解率计算,相当于增加了0.06%的有机质。由于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分解主要在耕层内进行,所以耕层中的有效磷、氮、钾的含量都比较高。免耕及作物残茬覆盖栽培不仅保证了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农具并非纯粹用于农业生产,这个时期的工具兼武器和农具两项功用。我国早期的农事主要是播种和收割,使用的农具也比较简单,如木棒、鹿角、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石镰、蚌镰等。耒耜是古代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农具。耒的演变是由木制到金制,由歧头到平刃,由平首到空首。所谓金制就是入土的前端部分为  相似文献   

16.
元末明初,由于山西遭受战乱破坏相对较轻,人口密度较大,因此,政府曾多次在山西采取移民行动,这些行动对当时全国及后世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在经过短暂的凋敝后渐渐复苏,这主要与政府采取一系列的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农业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由于山西遭受战乱破坏相对较轻,人口密度较大,因此,政府曾多次在山西采取移民行动,这些行动对当时全国及后世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清朝时期,农业生产在经过短暂的凋敝后渐渐复苏,这主  相似文献   

18.
春秋中后期,封建制的萌芽已经陆续出现,奴隶制也随之趋于土崩瓦解,中国社会进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从生产工具的改革、创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开始,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也因此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9.
用机械将作物秸秆均匀覆盖地表,对农田实行免(少)耕,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有哪些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洁 《节水灌溉》1999,(4):39-41
4 节水增产效益  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非充分灌溉的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具有很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41 半干旱地区在半干旱地区,除了部分水源充足的灌区外,大部分是水源不足的灌区,一方面依靠天然降雨,另一方面灌溉一到三水,来维持春小麦或其它作物较高的产量。411 在水源充足的灌区在水源条件较充足的灌区,首先应考虑减少灌水次数,节约灌溉水量,扩大灌溉面积。把水灌到关键期,单产减少并不多,而使灌区总产大大提高。如果增加灌水次数,灌水时期不当,反而会减少产量。如内蒙水科所在大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