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9,(7):13-15
为碧江区制定科学的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对碧江区耕地质量监测点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2010~2018年土壤主要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都呈下降趋势,且不施肥区的下降幅度较不施肥区大;速效磷、缓效钾呈不规则变化,但不施肥区总体有所下降;速效钾呈上升趋势,但常规施肥区高于常规不施肥区。建议生产中耕地利用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以提高耕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7):9-12
掌握威宁县耕地利用管理地力变化,为区域耕地合理利用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有效依据,对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设置的无肥区、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处理2016~2018年作物产量、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年度作物产量均是配方施肥区习惯施肥区不施肥区;2)不施肥作物产量随利用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配方施肥区、习惯施肥区作物产量基本稳定;3)化肥投产比是配方施肥区优于习惯施肥区;4)无肥区、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土壤肥力主要指标pH(酸碱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年度间均有一定差异,总体是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碱解氮呈上升趋势、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呈上升趋势、缓效钾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上升或下降幅度均较小,且无肥区低于或高于习惯施肥区、配方施肥区。  相似文献   

3.
睢宁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邦州  王莉  刘洋  王存言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56-156,159
针对睢宁县耕地质量监测点不同年份的土壤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探索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区划定及监测点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廖丽君  余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1-4642,4646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工作是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全面地布置监测网络系统及布控监测点,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技术的关键。该研究基于Arc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定监测控制区及布设监测样点,其结果符合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点优化布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优化监测样点布局,可提高耕地质量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本研究筛选与耕地质量协同变化的环境因子作为辅助变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协同克里格法优化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结果表明:利用与耕地质量相关性较好的地下水位为辅助变量,在不同规格网格的样点布设下,协同克里格在最适(5 km×5 km)网格尺度下得到66个监测点的插值精度,优于普通克里格在小(2 km×2 km)网格尺度下得到390个监测点的插值精度;而在相同规格网格的样点布设下,协同克里格方法得到监测点的插值精度均优于普通克里格。研究表明,结合易于获取的辅助变量信息的协同克里格方法可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点布设,得到更少的监测点的样点方案,在耕地质量监测中可实现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灌南县耕地质量监测点地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灌南县耕地质量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分析灌南县耕地土壤的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作物产量与基础地力的关系等。2012—2016年中,灌南县监测点土壤p H值保持在8.0左右,变化较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呈略有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三口镇国家级监测点常规施肥区作物产量最高,北陈集镇产量次之,新安镇水稻产量最低;而地力贡献率却是新安镇最高,平均为62.9%,三口镇最低,为43.4%。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河池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情况,将2018年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结果与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全市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西耕地利用及管理等耕地质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及归纳总结,同时针对加强广西耕地保护及提高耕地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为耕地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在分析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及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耕地定位监测点的监测,找到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的特点,探索提升耕地质量方法,增加土地产能,指导农业生产。[方法]对全市范围内建立的监测点取样,监测耕地肥力、耕地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结果]德州市耕地质量整体状况良好,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尤其重要。长期坚持对耕地质量和数量的监测,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安全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结合我国既有耕地质量监测成果,同时借鉴国内外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周期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体现耕地生产力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自然因素指标,以及影响耕地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指标,能够全面体现耕地的综合质量,为全国范围内耕地质量监测及制定质量提升对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     
《中国农资》2014,(13):3-3
<正>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有利于揭示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特征,进而实现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管理.在分析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技术难点、工作重心以及可能改进的方面,以期为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响水县耕地质量监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因素,为制定全县科学的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提供决策依据。并分析了当地肥料投入情况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市场监管等。  相似文献   

16.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管理的要求,以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为基础,进行敦化市耕地等别监测评价,并对造成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敦化市存在肥力提升及酸化两种渐变类型,但质量渐变耕地渐变趋势不明显,渐变幅度较小;中山山地地区耕地质量等别提升难度最大,耕地坡度具有提升土壤肥力和导致土壤pH变化的双重作用,耕作距离为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易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耕地面积的有形减少而言,耕地质量的下降是隐性的,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其影响却绝不亚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的变化正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高强度开发背景和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态势下,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江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278-2280
耕地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显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人均耕地少,二是耕地质量下降。相对于耕地面积的有形减少而言,耕地质量的下降是隐性的,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其影响却绝不亚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的变化正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高强度开发背景和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态势下,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借鉴国内外耕地质量相关监测体系经验及对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监测指选取、指标监测周期进行了探讨,依据全面性原则、最小数据集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初步建立了我国开放式可选择的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了表征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直接反映耕地现实产能的粮食单产及价格等指标,能全面体现耕地的综合质量并能满足现有主要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而且反映了未来土地资源监测越来越关注人类环境健康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