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属潜蝇科害虫,为害大豆、豇豆、豌豆、四季豆等豆科作物。在仙游县过去几乎没有发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荷兰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种植面积达667 hm2),豆秆黑潜蝇在荷兰豆田严重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1~2005年5年累计发生面  相似文献   

2.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er)是我国黄淮地区及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我们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发现该虫有8种寄生蜂,对其田间消长起者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识别这些寄生蜂并加以保护利用,是开展豆田害虫综防的重要环节。该蜂类群隶属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的有  相似文献   

3.
4.
豆秆黑潜蝇 [Me L anagromyza Sojae( zehnt-ner) ]属双翅目、潜蝇科 ,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2 0 0 1~ 2 0 0 2年阜宁县累计发生面积 60 0 0hm2 ,占大豆种植面积的 75 %左右 ,一般危害损失1 5 %~ 30 % ,严重的田块死苗率 80 %以上 ,为了摸清其在本地大豆田的发生规律及  相似文献   

5.
大豆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分布范围很广的蛀食害虫,从初孵幼虫经叶脉、叶柄的幼嫩部位蛀入主茎,蛀食髓部及木质部.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6.
豆秆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秆黑潜蝇,别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属双翅目、潜蝇科。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豆秆黑潜蝇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豆秆黑潜蝇,提高出口豆品质量安全,于2003年8~12月,开展调查研究并布置田间药效试验,总结报道了豆秆黑潜蝇对荷兰豆、甜豌豆的危害特点与发生因子的关系,提出农业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系统普查资料表明 ,豆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每年发生 4代 ;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 >夏大豆>春大豆 ;该虫在本地大豆上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 3个阶段 ;大豆营养期 (播种后 30d左右、主茎出现 9节)和花期(播后 50d左右、花开至顶部第 2节 )是其成虫选择产卵的最佳生育期。从夏大豆不同播期的被害量来看 ,表现为播种越迟 ,受害越重。针对豆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 ,提出“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控前压后”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魏杰 《农技服务》2013,30(2):153
阐述了皖北地区豆秆黑潜蝇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系统普查资料表明 ,豆秆黑潜蝇在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田每年发生 4代 ;不同熟期大豆的受害程度依次为秋大豆 >夏大豆 >春大豆 ;该虫在本地大豆上的为害大体可分为过渡、扩散和重发三个阶段 ;大豆营养期 (播种后 30d左右、主茎出现 9节 )和花期 (播后 5 0d左右、花开至顶部第 2节 )是其成虫选择产卵的最佳生育期。从夏大豆不同播期的被害量来看 ,表现为播种越迟 ,受害越重。针对豆秆黑潜蝇的发生特点和灾变规律 ,提出“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控前压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江苏沿海地区重要的油料和菜用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104 hm2,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南京地区寄生于豆秆黑潜蝇的寄生蜂计有8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是豆秆蝇瘿蜂与豆秆蝇茧蜂。若将寄当年滞育至翌年羽化的被寄生的蝇蛹计算在内,寄生蜂在后期(9月)对存活蝇的寄生率接近于100%。各种寄生蜂的寄生数量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的联系十分显著。豆秆蝇瘿蜂在大豆主茎内最多,叶柄内最少;长腹金小蜂与两色金小蜂则在叶柄内最多,主茎内最少;其他蜂种在植株各部位的数量差异不显著。8种寄生蜂在田间的分布型经卡方检验与Taylor指数法则的测定,在各个时期和大、小样本均属泊松型。  相似文献   

15.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的害虫,主要为害豆科作物,大连地区20世纪70年代得到有效根治,30年未见发生。种子市场放开后,豆秆黑潜蝇死而复生,有迅速蔓延的势头。2005~2007年,在大连市金州区亮甲店镇、杏树屯镇局部大豆田发生黑潜蝇,使大豆减产30%~50%。1.形态特征豆秆黑潜蝇体形小、迁飞距离短。成虫为小型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及发生的原因,针对大豆豆秆黑潜蝇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85~198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大豆盆栽人工接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田间自然虫源进行品种抗豆秆蝇性鉴定与盆栽笼罩人工接虫鉴定结果相对一致,田间鉴定是有效的,主茎分枝虫量是较稳定而优于全株虫量的抗性指标;豆秆蝇成虫产卵对大豆品种具有选择性,而且在同一植株上趋向在中、上部叶片上产卵;卵量与幼虫量间并无显著相关,因而抗蝇性可能主要不决定于产卵选择性,或许与抗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软X射线拍摄结合人工接种和系统剥查方法,查明豆秆黑潜蝇在7月下旬至8月份发生期间的各虫态历期,幼虫蛀入主茎的节位与途径,各日龄幼虫为害主茎的虫道长度与形状以及各日龄幼虫的特征。所有这些可供大豆品种抗蝇性鉴定之用。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豆秆黑潜蝇危害大豆后的外部特征,以及虫害的特征特性,以便豆农准确、及时进行防治,并介绍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