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成福盆栽协会前会长Mike Page先生热衷日本盆栽艺道,近十几年来又潜心钻研中国盆景艺术,创作中常参考、借鉴一些中国名画画册中树石姿式、方位、留白等艺术要点,甚至有一些盆钵都模仿中国款式,以求整体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2005,(8):40-41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树木园,有一座收藏盆景艺术珍品的园中国,这就是著名的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盆景博物馆又包括日本园、中国国和美国园三个部分,风格各异,分别用以陈列这三个国家的盆景作品。日本园中陈列的作品,系1976年美国独立200周年时日本盆栽协会赠送的53件树木盆景。这些盆景以松柏类为主,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350年的五针松和另一件来自日本皇室的180年的赤松。1986年,香港永隆银行伍宜孙先生赠送了31件树木盆景给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树龄从15年至200年不等,以杂木类为主。后来伍宜孙先生又出资在盆景博物馆内建造了中国园——文农学圃。近些年来,中一国园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收藏。笔者数年前在美国中大西洋盆景大会示范表演的作品三角枫水旱盆景,也陈放在中国园中。  相似文献   

3.
伴和着5月柔和的春风,规模盛大的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这是世界盆景界在中国的第一次盛会,历史将为它记上新的一笔。这届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盛会,吸引了包括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南朝鲜、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中外代表300余人。未能到会的日本盆栽协会理事长加藤三郎先生、香港盆栽艺术研究会会长黄基棉、主席吴有沅先生和台湾摩耶花卉盆景协会等,特意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法国爱丽园艺公司和厦门植物园也发来了贺电。  相似文献   

4.
●姗姗来迟的贵宾 5月14日,在盆景展览即将结束之际,南朝鲜盆栽界元老、盆栽协会第一任会长田相淇先生匆匆赶到了。他本是因故不能出席的,可是,出于对盆栽艺术的厚爱,出于对世界盆栽发展的关注,他不忍放过这样一个交流的好机会,还是尽一切努力远道而来。这份热情和执着,实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金盘寄友情这只金光灿灿的纪念盘(见第2页左图),是台北树石盆景艺术协会会长洪金宝先生赠送给这次大会的札物。盆径约1尺,其上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几个字赫然耀目,表达了海峡彼岸的盆景艺术家对振兴祖国盆景事业的信心和美好祝愿,寄  相似文献   

5.
1990年4月10日德国盆栽爱好者旅游参观团一行19人到达北京,笔者应邀为盆景参观团讲授中国盆景艺术。从此与德国盆景界的朋友建立了联系,每年都有几次书信往来,寄来德国盆栽书籍和盆景期刊。笔者也把自己编著的盆景书籍邮往德国,促进了两国盆景艺术的交流。 1997年底德国盆栽协会理事会发言人米夏埃尔克罗尔茨先生来信介绍了德国盆栽协会的情况,并向中国同行问好。现摘录如下,同时推荐几幅德国盆景照图。我们的协会1978年在海德堡市创立,从开始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35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德国,也有  相似文献   

6.
盆景的历史虽然没有精确的记载,但是盆景的发源地是中国。后传到日本。而盆景首次在美国出现时是本世纪初,当时美国驻日本大使安德逊把一批制作的盆景带回美国,后来他把这一批盆景赠送给波士顿阿诺德植物园(这些盆景日前还看得到)。然而,当时美国培养盆景的,只以少数日裔美国人为限。第二次大战后,驻日美军把他们购买的盆景带回美国,美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苏放报道:应香港盆栽协会的邀请,1993年4月前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将组成大型代表团出席由香港盆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盆景大会。亚太地区盆景大会目前已成为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盆景艺术交流的历年盛会。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波、印尼、加拿大、墨西哥、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非律宾等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盆景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在闭关自守的年代,欧美各国只知有日本盆栽。而全然不知“盆栽”却源于中国盆景。1978年后国门大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同时,传统的中国文化也走出去,中国盆景瑰宝在欧美大放艺彩,对于盆景的历史,还了它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中国盆景的发展,在艺术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优势。但在技术尤其在树木盆景的培育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韩国盆景艺术家范成永在参观我国几个主要盆景园后,向赵庆泉先生恳切建议:中国盆景在用土、施肥、栽种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方法。盆景权威论培育先辈耐翁在23年前所著的《盆景技艺》  相似文献   

10.
盆景与盆栽     
读完贵刊八期阮小勇先生的文章,对其中的某些提法不敢苟同。阮先生建议用“盆栽”来代替“盆景”一词,还举海外一些地区为例。据本人所集的资料看,事实并非全如阮先生所说。海外(主要是日本)确称盆景为“盆栽”,但他们还用“盆植”来称一般盆花的培育,并未混为一谈(其“栽”、“植”的含义均不同于汉语中的意义了)。盆景艺术(尤其桩景)当为植物栽培中盆栽的范畴之内。“盆栽”就象用“中国人”不能表明你的籍贯一样,不能表明盆景属于栽培中的哪一种类。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自然的并不都是美的。盆栽只是自  相似文献   

11.
沈冶民先生现年70岁,是我国盆景界知名度较高的老一辈盆景艺术家。1982年,他编写的《五针松盆景》一书,曾引导过无数盆景爱好者走上盆景艺术家的道路。沈冶民先生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总喜欢谈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谈发展成就,谈惯了“大好形势”。其实,对艺术的探讨不能总讲长处,揭一点短抑或有益。中国盆景在历史长河中步履蹒跚地徘徊了千余年,目前的景况实在让人不敢乐观。同是华夏国粹,书法、国画、京剧倾倒了多少洋人。而称与书画同源的中国盆景跟这“三件宝”对照,未免相形见绌了。日本盆栽在国际上占着主导地位,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我国在盆景出口方面,以简易小盆栽为大宗,而日本却出口高档盆栽,我们无形中更抬高了日本盆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盆景是根植于东方土壤的一门古老艺术,但这棵艺术之树远渡重洋,在美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却是人们料所未及的事。由于它是由日本传入的,所以美国人大多称其为“盆栽”。为在美国发展这门艺术,并把它介绍给美国人民,一些酷爱东方文化的美国艺术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  相似文献   

14.
原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高级顾问,广州盆景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岭南盆景艺术的一代宗师陆学明先生,因病于2006年5月11日17时23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陆学明大师告别仪式定于5月14日(星期日)下午3时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陆学明大师的亲属、朋友以及各地盆景协会的盆景同仁共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上由广州盆景协会代会长庾锦辉先生致悼词并代宣  相似文献   

15.
这是曾经连获三届香港市政局举办的花卉盆栽比赛冠军的伍宜孙先生,在其所编著的盆景艺术著作《文农盆景》中的自况。诗词表达了在事业和艺术上均有成就的一位长者的情怀。伍宜孙先生为广东省顺德县人士,早年即已担任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他在繁忙的金融事业发展之余暇,特爱栽培花卉,研究盆景艺  相似文献   

16.
树桩盆景(盆栽)源于我国,如今也深得世界各国人士喜爱。但由于传统习俗、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对树桩盆景的审美标准也有不同。现介绍美国盆栽学会《热带盆栽》上的有关内容,对于我国盆景爱好者特别是搞盆景出口的同志当  相似文献   

17.
宋德钧同志提出统一盆景术语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在盆景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及时统一盆景术语,将对盆景艺术制作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也想谈一点看法,供参考。Bonsai(盆栽)是日本的叫法,其本义是盆栽植物和盆景树木。它不符合我国的叫法,也不符合盆景的真正含义。就字面理解,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在盆中而已,没有人工艺术造型的含义;再者它只适应于“植物盆景”(或称“树木盆景”或“花木盆景”),而不适应于山水盆景。盆景既然起源于我国,就应该以中  相似文献   

18.
邵墨寅先生为江苏常熟人。自幼酷爱艺术,他在绘画、造型艺术、艺术品鉴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生命的盆景艺术品,也是他艺术追求之一。先生曾任常熟市庞薰琴美术馆首任馆长、苏州市盆景研究会理事、第五届中国盆景展特邀评委,在常熟艺术界深受大家的尊敬,都尊称他为邵老师。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参与到盆景的创作中去,是一位独具匠心的盆景美术设计师。他的作品崇尚自然,端庄清秀,飘逸大气。  相似文献   

19.
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流派纷呈,风格独特,融诗、画、书等文化艺术于一体,堪称世界艺术的瑰宝。为了满足五大洲从事盆景(盆栽)艺术的朋友们观摩、研讨中国盆景艺术的愿望,经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商定,并经中央主管领导机关批准,定于1991年5月20日在北京举行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会议除进行盆景技艺交流外,还要举办盆景造型艺术表演、盆景精品展览,并拟邀请各国艺术家到各地进行观摩游览。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世界盆栽和盆景年会在魁北克蒙特娄植物园举行。展出的中国盆景清幽典雅、古色古香,真是“寸景万山,卷大千于一盆;骚人雅士,揽山林于一堂”,其盛况可谓空前。这次大会选择于蒙特娄举行的原因是该市闻名世界的植物园自1976年起即开始盆栽和盆景的蒐集。至1980年曾先后获得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大力赞助,更于1984年获香港伍宜孙先生所捐赠价值一百万元加币的盆景,使该园锦上添花,成为目前世界上亚洲以外地区拥有盆栽和盆景最多的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