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摄食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从摄食方面研究食物对大口黑鲈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分泌的影响,对摄食后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摄食后1h胃蛋白酶降低,至摄食后4 h升高到平稳水平(P>0.05);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而从摄食后4 h开始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摄食后1 h出现升高,摄食后4 h降到最低,10 h又升高到较大活力。摄食对淀粉酶活力影响:胃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摄食后4h又升高到最大(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升高,至摄食后4 h达到稳定(P>0.05);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在摄食后开始降低,到摄食后4h升高到较高活力,并保持到摄食后10 h;摄食后1 h肝脏淀粉酶活力便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摄食不同喹乙醇水平饲料的鲤鱼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喹乙醇对鲤鱼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200、400、800、1600和3200mg/kg),对鲤鱼进行84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取2尾鱼,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600、3200mg/kg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00mg/kg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在400mg/kg时中肠菌群开始下降较为明显,后肠菌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但这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其中鲤鱼肠道菌届中Aer属、Aci届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800mg/kg(11.06%)、1600mg/kg(11.735%)和3200mg/kg(7.40%)组中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6.255%),而800mg/kg(37.502%)、1600mg/kg(36.52%)和3200mg/kg(41.357%)组中Aci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3%)。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喹乙醇可明显影响鲤鱼肠道主要菌群的数量及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3.
草鱼摄食后肝胰脏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万鹏 《水产科学》2002,21(6):13-15
用含量均为45%的马铃薯淀粉、糊精、葡萄糖和45%马铃薯淀粉 0.5%Cr2O3为碳水化合物源的4种试验饲料饲喂草鱼,50d后测定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下降,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3h、3h、3—5h、5—8h,并且淀粉 Cr2O3组的淀粉酶活性低于淀粉组。  相似文献   

4.
黄鳝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鳝的人工养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成功的养殖,除了要解决好繁殖和苗种培育的问题外,还需要配制适宜的人工配合饲料。而黄鳝的配合饲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黄鳝的大规模养殖。对于黄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和繁殖方面,消化生理还无人做过。本实验对黄鳝的消化酶活力进行了测定,探讨了黄鳝的消化能力和消化特点,为更好地进行黄鳝人工饲料的配制,以及进一步了解黄鳝的生理生化特点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鲤鱼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元土 《水产科学》1992,11(10):14-16
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采用次碘酸法测定鲤鱼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淀粉酶比酶活在后肠最强,中肠,前肠和肝胰脏分别为后肠比酶活的79.13%、27.10%和62.60%。肠道与肝胰脏提取液等量混和后,其比酶活与肠道提取液、肝胰脏提取液各自比酶活1/2的和相比较,虽有一定强度增加,但不显著。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在pH5.8—8.0范围内,其最大比酶活均在pH6.4。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进行动物饲养的研究时,在酶化物的配合饵料中,象在有机体的生理与生化过程中的刺激物,十分注意使用。可以肯定,人与动物机体能适应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变化。根据许多研究者的资料(A·M·巴甫斯克娜 1961,A·M·乌柯列夫1961;T.K·施尼金1967;HovardF·,1963),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和齐墩果酸对其淀粉酶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酵母菌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越来越强,齐墩果酸也使淀粉酶活力下降,但对蛋白酶活力先抑制而后又增强。添加齐墩果酸对酵母菌酶活力的影响要比添加盐酸小檗碱对酶活力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真鲷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4个部位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50±0.5℃范围内(每隔5℃为1个梯度),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25℃,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0℃;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5℃,肠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20℃;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40℃,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0℃;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0℃,幽门盲囊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  相似文献   

9.
投喂土霉素和呋喃唑酮后鲤鱼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胭脂鱼仔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孵化后1~37 d仔鱼的体长、体重、RNA/DNA比率、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胭脂鱼仔鱼1~37 d体长稳定增长。体重增加呈阶段性,在1~21 d体重增长缓慢,21~29 d体重增加较快,29~37 d体重快速增加。仔鱼从7 d开始摄食,1~6 d,RNA/DNA比率变化很小,蛋白含量逐渐降低;7~21 d,RNA/DNA比率波动较大,蛋白含量增长缓慢;21~37 d,RNA/DNA比率和蛋白质均增长迅速。生长率(GR)与RNA/DNA比率的回归方程为:GR=1.01RNA/DNA+1.6077(R2=0.8516)。从2、5和7 d开始分别检测到明显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之后,消化酶活力随着发育先快速地上升然后波动性地下降到一个稳定水平。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从内源性到外源性营养转化过程中,不同的消化酶能够检测到明显酶活力的时间不同,到仔鱼开始摄食时已经具备消化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能力;RNA/DNA比率可以作为判定仔鱼生长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秀明  陈昌瑞  吴川  付世建  张耀光 《水产学报》2012,36(11):1731-1738
为考察摄食水平对岩原鲤幼鱼摄食代谢和力竭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 在(25±0.5) ℃条件下, 将实验鱼[体质量(13.05±0.17) g]轻度麻醉后灌喂不同摄食水平(通威鲤鱼种饲料, 饵料分别为体质量的0 %、0.5 %、1 %和2 %)的混合饵料, 随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其耗氧率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显示, 各个摄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静止代谢(RMR)无显著性差异; 摄食后, 各摄食水平组岩原鲤代谢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体变化趋势; 0.5%和1 %摄食水平的SDA耗能和峰值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都显著低于2%摄食水平组(P< 0.05)。摄食水平从0.5%上升到2%, 摄食代谢峰值(PMR)和SDA系数无显著性变化; 摄食组运动前代谢率显著高于禁食组(P< 0.05), 但摄食组的运动代谢峰值、代谢率增量和过量耗氧(EPOC)与禁食组无显著性差异; 岩原鲤幼鱼的最大代谢率MMR和MMR/RMR 显著大于其PMR和PMR/RMR(P < 0.05)。研究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上升, 岩原鲤幼鱼主要通过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SDA耗能增加的需求; 摄食对岩原鲤力竭运动后代谢恢复过程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野生和养殖的暗纹东方鱼屯不同组织处理后投喂小白鼠,结果表明:30min高压或45min烹饪的方法可将毒性降至安全范围内。15min高压、60℃烘干或煮沸均不能除去毒性;野生河鱼屯的卵巢毒素含量较高,小鼠食后1h就急性死亡,小鼠摄食肝脏后出现显著中毒现象;养殖河鱼屯的卵巢和肝脏的毒性较野生河鱼屯小。小鼠摄食河鱼屯的肌肉、鱼皮和精巢后正常,均无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限食处理后鲮鱼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 2月到 2 0 0 2年 3月在 1 9~ 2 4℃条件下 ,对鲮鱼 (初始体重 :88 86± 5 92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限食组在恢复投喂后 ,摄食率变化不大 ,但饲料转化效率 (简称转化率 )明显提高 ,最终限食组体重完全追上对照组 ,表明限食在鲮鱼养殖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在农贸市场购买新鲜的活毛蚶10只,选取体型较大的毛蚶:每只体长5~6cm以上,整重40g以上。1.2粗酶提取液制备1.2.1蛋白酶粗酶提取液制备取成年健康样品毛蚶5只,测定其形态特征(体长、体宽、体高、重量),如表1所示。(5组平行实验,每组1只)。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等4部位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温度和pH对美国红鱼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等4部位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影响均较显著,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25℃、25℃、30℃和4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和25℃;蛋白酶最适pH分别为7.2、6.8、8.0和8.0,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7.2、8.4、7.2和7.2。  相似文献   

16.
对饥饿过程中异育银鲫鱼种营养成分和内源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含肉率会逐渐下降,水分含量有所上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下降,在饥饿32 d时,粗蛋白和粗脂肪都明显下降(P<0.05);在整个饥饿过程中钙含量的变化不大。饥饿对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影响趋势相同,都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其中肝胰脏淀粉酶在饥饿20 d时达最大,肠道在饥饿32 d时达最大。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又上升,其中饥饿20 d时,酶活性最大,比对照组上升了37.6%(P<0.05);而肠道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最后又下降,在饥饿32 d时,其蛋白酶活性最大,比对照组上升了34.5%(P<0.05)。表明在饥饿过程中,鱼体营养成分的变化与其消化系统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饥饿是自然界中导致水产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获得生存机会,水产动物在受到饥饿威胁后,身体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消化酶是水产动物一个重要营养生理指标,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条件下水产动物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鱼类研究相对较多,郑曙明等研究了虎鲨饥饿后淀粉酶活性的变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5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短期饥饿(0(对照组)、1、2、3、4、5、6d)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中仔虾的摄食行为和摄食率都随饥饿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半精养模式中,经饥饿再投喂后仔虾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随饥饿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精养模式中,胃蛋白酶活力也呈现以上趋势,但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则在饥饿初期波动,然后下降。凡纳滨对虾仔虾遭遇饥饿胁迫后,通过提高摄食强度、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分泌量来进行能量补充。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应对饥饿胁迫的能力下降,各种消化酶活力呈降低趋势。实验表明,在半精养模式中,凡纳滨对虾对饥饿胁迫的承受能力高于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饥饿和饥饿后投喂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及消化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饥饿周期为30d。饥饿对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的影响为肝体比从试验的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第2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幽门盲囊重与体重比先上升后下降;胃重与体重比始终呈上升趋势(P<0.05);肠重与体重比在第10天开始保持稳定水平(P>0.05);肠长与体长比呈上升趋势(P<0.05)。饥饿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为从开始到第3天胃蛋白酶活力上升,第10天开始下降;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在第10天之后持续下降(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一直呈下降趋势。饥饿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为肝脏淀粉酶活力、胃淀粉酶活力和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第10天之后即稳定在低水平(P>0.05)。饥饿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饥饿后摄食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呈上升趋势,上升的速度在不同组织有差异,在恢复摄食后的第10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进行的多次研究业已表明,合成 LRH 及其类似物LRH—A 与自然下丘脑释放因子有着相同的生物活性,因为这些物质会诱发雌性个体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出,蓝增加雄性个体采精量。诸如鲤鱼、虹鳟、大西洋鲑鱼、鲫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