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策,粮食生产是前提,粮食流通是环节,粮食检验则是保证。粮油质量检验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粮食质量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粮食生产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近些年,各种特殊环境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金寨县粮食生产实际,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和建议,以期为稳定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用科学的粮食发展观指导江苏省粮食生产,以食物生产观念涵覆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粮食是生命之源、宝中之宝,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去年以来,世界粮食价格屡创新高,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河南省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项目,拓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路径,根据粮食公共物品属性,利用相关理论,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项目实施的生产基础、产业基础,明确建设主体和制度建设,找到可能影响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实施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背后原因,提出河南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发展路径,分析认为,新的发展路径能够真正帮助实现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及波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1952~1995年的粮食趋势产量作为分析粮食波动的基准线,根据当年粮食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增长率来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粮食波动的主要原因,旨在通过研究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分析粮食生产的波动原因,进而达到控制波动的目的。为政府科学地指导我国的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政策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成为粮食工作的中心。在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中,东辽县粮食局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思路,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利用行政执法平台,为企业全方位服务,积极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更新执法理念,寓监督于服务,用优质服务促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新路子。在连续几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中,按照省、市粮食局的工作部署,圆满的完成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学》2004,(9):15-16
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省召开了粮食产业化座谈会,农科院、粮食主管部门负责人、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龙头企业等的主管人士认为,在新的粮食生产供需情况下,今后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将出现八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粮食生产现状与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市2002年底户籍人口739.12万人,外来人口176.85万人,外出人口129.01万人,实际消费人口786.96万人,年需粮食约225万吨。市本级实际消费人口184.5万人,年需粮食54万吨。全市2002年底耕地面积242.9万亩,播种面积283.6万亩,粮食总产量99.2万吨。市本级播种面积12.9万亩,粮食总产量5万吨。当前全市粮食缺口约125万吨,市本级粮食缺口约49万吨。预计“十五”期末,全市粮食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175万吨,市本级粮食缺口约60万吨。也就是说,“十五”期末,全市约3/4的粮食,市本级90%的粮食要依赖外地供应。可见,我市粮食贸易对外依赖度过高,市场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回顾、分析,说明中国已经具备667m2产出300kg、总产5亿t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人对粮食丰欠和粮价波动的承受力大为增强,但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取得新突破的难度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势不可忽视。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四条对策,即以年人均380kg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线,立法保护足量、优质的耕地,逐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生产者要自强自立争取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发布通知,从7月1日起,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等粮食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我国夏粮生产连续6年增产.国内粮食储备相当充裕,在国际粮食危机的背景下,适当鼓励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调剂粮食余缺,疏通粮食流通渠道,保证国内粮食市场稳定运行,促进国际粮食贸易,可谓是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收购市场,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在粮食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妥善应对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建立、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机制,培育健全国内粮食市场体系,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巴西和墨西哥两国粮食宏观政策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一个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搞好农业和粮食工作,事关全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事关全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大局。尽管近年来粮食价格走低,农民增收缓慢,但河南省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特别是粮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未放松粮食生产。粮食总产从1998年突破400亿kg大关之后,已连续5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形势审视与深化改革国内贸易部商业经济研究所丁声俊一、中国近年来的粮食形势在1996/97粮食年度结束的时候,全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增”:即粮食总产量增加,粮食收购量增加和粮食库存量增加。1996年,中国在1995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上取得大丰收,...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 不可忽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湖北省2000年粮食总产221.8亿kg,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人均占有粮食373.7kg,为近20年来最低;加之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农民种糖积极性不高。要在2005年使粮食总产达280.0亿kg,年人均占有粮食450.0kg,以满足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就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深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科学地调整农业结构,把粮食高产栽培研究与优质新品种选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以确保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引导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省粮食局结合全省粮食流通实际,着力用现代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加快构建“四位一体”新格局,增强竞争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分别是:构建新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构建新型粮食物流体系,构建新型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构建新型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欧共体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内贸部经济研究所丁声俊欧洲共同体对粮食的干预大体可分二个阶段:在欧洲共同体创立的初期,粮食还不能自给。那时,对粮食干预措施的方向在于提高粮食价格,刺激粮食增产;同时鼓励粮食进口,以保障粮食供求平衡。从8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体粮...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业和粮食业的现代化,是广东省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找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粮食生产发展缓慢,1993年粮食总产比1978年只增加119万t,增长7.9%,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广东人多地少,加上外来人口近1000万人,以及工业、饲料发展的需要,粮食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1993年全省粮食总产1629万t,而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2400万t。粮食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今后能否稳定发展广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比较重视,驻马店市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粮食生产情形良好。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提高商品粮供给量,是驻马店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