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决定林业生态建设成败的一项重要依据,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最终成果也直接体现在造林“两率”上。当前,林业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基础脆弱,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在这个关键阶段,如何提高这些地区造林质量,确保造林“两率”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造林成效不高是林业工作的"老大难"。在林业系统,提高造林成效可以说是月月讲、年年讲,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008考核年度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结果显示,当年全省造林面积核实率为49.04%,各市申报完成造林面积存在50%以上的虚数;按照坝上地区70%,坝下地区85%的成活率标准考核,全省造林净合格率为27.94%;按照造林成活率40%的标准考核得出的全省造林有效率为41.99%。造林绿化数字虚、质量差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我省是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的省份 ,主要环境因子干旱、沙尘、水土流失等都同森林植被不足有关。为增加森林面积 ,改善生态环境 ,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做了不懈的努力 ,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 2 .4 %增加到 11.72 % ,林木覆盖率达到 2 0 .1%。但如果按年度实际造林面积计算 ,还远远不是这个水平。分析其根源 ,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 ,主要是造林成活率低。实践证明 ,造林成活率高低同地理条件、自然气候、林种树种、技术措施、运行方式及管理办法等密切相关 ,其中自然气候方面的因素尤为关键。因此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气候条件变化 ,认真…  相似文献   

4.
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典型的山区县。由于历史原因,至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有4.8%。占全县总面积88%的山场,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由于风化较深,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土质松散,保水性能极差,导致造林难度大。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恶劣,十年九旱,尤其是冬春季节更为严重。为克服干旱,提高造林成活率,1999年我们结合春季造林,应用高能抗旱保水剂、ABT生根粉及地膜覆盖3项技术,对造林苗进行了处理,使临城县造林综合成活率达86.4%,试点村成活率最高达98.8%,而且幼树…  相似文献   

5.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叶树新造幼林风干问题,用侧柏苗进行了“雨、秋季适当深栽,培土埋苗,翌春及时刨土透气”的抗风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风干措施造林成活率达93.66%,比常规造林成活率提高5.87个百分点,保存率达90.15%,比常规造林提高37.36个百分点;用侧柏、油松苗进行抗风干示范造林,成活率分别达93.23%和95.34%,保存率分别为88.08%和91.25%;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人工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是辽西北山地困难立地工程造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辽西北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现有植被的演替趋势,依据潜在的自然植被演替规律和适地适树原则,阐述了运用科学先进的综合性的林业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天气干旱,又加上造林地点都是岛上多年造林剩下的“骨头山”,土层薄,常规造林成活率不超过10%。为解决这个问题,自1987年开始,我们试用大容器苗进行荒山造林,在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情况下,成活率仍十分理想。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总结了太行山干石山区多年来的造林经验,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即选择合理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运用截流聚水、精细整地、发展容器苗、科学栽植等造林技术,明晰产权、实施禁牧、加强抚育管护、防治鼠害和免害等管护措施,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1%.保存率平均达到了86%。  相似文献   

9.
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一、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在盐碱地上造林,首先考虑树种耐盐碱程度,地下水位的高低,重盐碱土含盐量0.4~1.0%,地下水位1米以下,造林栽柽柳、沙枣,中度盐碱土含盐量在0.25~0.4%,地下水位1米以下能栽活的树种有臭椿、刺...  相似文献   

10.
影响造林“两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造林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造林主体不明确和造林机制不活等是制约“两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处理好这些不利因素,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所谓“四大”,即为“大坑、大苗、大容器、大水量”。由于长岛地处渤海海峡,风多且大,丘陵山地土壤结构疏松,质地粗,土层薄,蓄水性差,生产能力低,造林难度很大。尤其是近几焦,降水量偏少,造林地又都是岛上的骨头山,许多地方扒破地皮就是石头。为解决骨头山造林绿化问题,虽然先后采取鱼鳞坑黑松裸根苗造林、薄膜覆盖种子直播造林、黑松小营养杯苗造林等方式,但都是年年造林年年失败。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深索试用“四大”造林法,使骨头山造林获得成功,每年造林成活率都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范立杨 《中国林业》2008,(17):59-59
青海省民和县是个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极低。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抽样调查,民和县“三北”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只有71%~77%。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林业工作者的难题,国内开展了以提高林木育苗、造林成活率和增加农作物产量为目的,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建成、提高产量的又一类新型生理活性物质的系统研究。民和县推广了高效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花椒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平茬高度、树盘覆膜、保水剂蘸根、不同裸根时间对花椒树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成活率高出66.1%;平茬高度15cm左右时比不平茬成活率高出87.9%;在干旱山区,树盘覆膜和保水剂蘸根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在花椒造林中,裸根时间不宜超过4h。  相似文献   

15.
和林格尔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春季风沙大,气候干燥,回温快,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这些主导因子一直影响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给加快造林绿化进程带来了难度。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得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要从自然状况出发,大力提倡科学造林技术,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改变林地的立地条件,使苗木适宜生存自然环境,这样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适宜浓度的AB-抗旱剂,可以显著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A300B1浓度时,造林成活率提高23.3%。  相似文献   

17.
武定县干热河谷地区包括东坡乡等7个乡镇1365.9km^2,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干热,因此造林成活率低。自1999年以来,随着中德合作造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其造林成活率达91.9%,保存率89%。文章总结了历年造林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认为采取良种壮苗、树种选择、集水保墒、适时造林、加强抚育等措施,干热河谷地区的造林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马俊梅 《绿色科技》2015,(1):142-143
指出了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方式,从自然因素、造林技术、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立地条件较差,蒸发量大,降水少,风沙危害频繁,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为改善自然环境,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族人民同风沙危害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2.7%提高到目前的20.16%。但是与同期的造林面积相比,森林覆被率增幅明显偏低,造林保存率仅为37.1%。这固然与气候干旱、立地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但也说明了林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在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方面出现了偏差。特别是近两年,气候持续高温少雨,气象…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适宜浓度的AB-抗旱剂,可以显著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A300B1浓度时,造林成活率提高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