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能干罩网接虫试验,研究了亚麻象发生及为害损失情况。结果表明:(1)成虫对数与幼虫高峰期虫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2)幼虫的为害对工艺长度,结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3)建立了用成虫发生量预报寄主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模型,并依据模型计算出了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固原市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与为害时间调查.在薯田采集到蚜虫共10种,其中6种只有有翅型,主要优势种为棉蚜和桃蚜.蚜虫的出现期因蚜虫种类而异,棉蚜发生期早,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桃蚜出现期最早,终结期迟且数量较多.有翅蚜迁入高峰期后1个月,马铃薯病毒病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重病田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期距法预测了竹舟蛾的发生期,提出查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预测第一代卵基数:竹蓖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57.7×越冬前虫口密度或=74.0×越冬后虫口密度;竹镂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44.1×越冬前虫口密度或=54.1×越冬后虫口密度。查卵预测4龄幼虫发生量:竹蓖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22×每株平均卵粒数,竹镂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33×每株平均卵粒数。此外,采用逐步回归法提出发生量与气温的关系Y=-22026.56+1429.90X3-541.09X36,提出根据前一年6月下旬及当年5月下旬气温预测当年发生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金龟子 金龟子俗称“油虫”,为害核桃的金龟子有10多种,其中以棕色鳃金龟发生量多,为害最重,有时能将叶片食光。幼虫(蛴螬)生活于地下,为害根系,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纵卷叶螟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8-119
甲维盐WG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见效快、效果好,适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80%以上;最佳用药适期为幼虫1~2龄高峰期用药,最佳用量为16g/667m2;以上午8∶00~9∶00、或下午3∶00后用药为好,选择晴天或多云天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代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穗期被2代二化螟为害后,以虫伤株为主,受害严重植株,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防治上应掌握在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虫未侵入前施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其发生量之多、为害之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据专家预测,今年将又是棉铃虫大发生年。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必须要采取以下综合防治对策。一、科学用药是防治的关键1.掌握最佳用药时机。棉铃虫幼虫一般在孵化后第二天就为害生长点,第四天转移到幼蕾蛀孔为害,可用药控制的时期很短;同时幼虫在孵化后四天内对农药最为敏感,随着龄期的增大,抗药耐药性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害虫发生量预测模式来测害虫未来种群数量,就成为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的依据。在森林害虫管理中,把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生量视为“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为了防治落叶松鞘蛾为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进行防治时,事先要衡量害虫造成的损失价值与防治经费之间的得失关系,如有所获得时,才要进行防治,这种与“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相应的阈值就是防治指标。在确定害虫防治指标前,首先确定害虫为害指标,就是有多少头落叶松鞘蛾幼虫食多少落叶松计叶而导致对树木生长有明显影响。从模拟摘叶试验中得出结论,摘叶量达到1/2时,对落叶松生长量有明显影响,所以当落叶松鞘蛾幼虫为害达到此标准时的虫口密度定为为害指标。试验证明,当落叶松鞘蛾幼虫发生量控制在9头/株以下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超过此发生量,一定要进行防治,所以当鞘蛾虫口密度超过9头/株,针叶量损失1/2时定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在武汉地区的种群动态及其越冬规律。结果表明,粘虫成虫在武汉地区主要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田间粘虫幼虫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在11月至次年的3月。有再生苗的稻田内粘虫幼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无再生苗的稻田。在越冬期间,粘虫并未进入滞育状态,而以幼虫形态越冬。粘虫幼虫在越冬期间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随发育程度上升而下降;死亡率则随温度的降低显著上升,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y=-1.529 1x+28.459 0表示。  相似文献   

11.
正瓜类实蝇是湖南省瓜类作物重大害虫,主要有南亚果实蝇、具条实蝇和瓜实蝇等。由于其成虫飞翔能力强、幼虫蛀入瓜果内为害,化学防治效果不佳,适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一、种类识别二、发生与为害瓜类实蝇在湖南省一年发生5~6代,4—11月发生为害,6—9月是为害高峰期。成虫产卵于果实内,幼虫孵化后取食果肉,形成虫瓜。受害瓜先局部变黄,逐渐腐烂变臭,继而掉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1年采用室内控温饲养和大田系统定点调查法,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夏秋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1年发生3代,反之则1年发生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4月上、中旬为成虫出土始见期;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成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2~3月土温稳定在18℃以上15~25 d后,越冬老熟幼虫逐渐开始化蛹,4月上旬出土为害;降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1周内降雨量累计达10 mm以上,雨后1周幼虫大量化蛹,雨后2~3周成虫出现高峰期;香蕉品种之间虫量差异不显著;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焦地幼虫和成虫的密度大.[结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4代,以各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多数将卵聚产于腐烂湿润的假茎、枯叶组织内;雨后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成批出土为害;砂土、无喷灌条件、有杂草,不覆盖地膜的蕉地幼虫和成虫密度大;香蕉品种对成虫发生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5.
草地螟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具有暴发为害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因草地螟幼虫转移为害,虫口密度大,曾在宁武、朔州阻碍了火车的正常运行.进入21世纪后,草地螟的为害又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南京地区大豆卷叶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为害豇豆日趋严重,一般年份为害率在30%左右,严重的年份达78%.1976、1978两年,我所就大豆卷叶螟虫在豇豆上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大豆卷叶螟的发生消长及其为害大豆卷叶螟幼虫在南京地区于6月20日在豇豆上始见为害花蕾,直延续至9月20日,为害期长达3个多月.在整个豇豆生长期都可受到为害.在豇豆受害期中,一般出现3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7月初(第一代),第二高峰期在7月底(第二代),第三高峰期在8月20日左右(第三代).田间定期调查豇豆花蕾和豆荚内的幼虫发生消长情况表明,大豆卷叶螟一年大约有4个世代,一、二代发生比较整齐,三、四代之间不如一、二代那样划分清楚,尤其是第四代因转向为害其他豆科,少部分可延续到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蛴螬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15~20cm深的土层内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高峰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暗黑金龟有隔天出土的生活习性,傍晚成虫出土后即飞向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和矮小灌木上觅偶交配,一般都取食作物和树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为害严  相似文献   

18.
芒果双棘长蠹经室内饲养,在福州一年二代,以幼虫在被害干板材的坑道中越冬,3月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飞出后,在板材附近活动1~2天后重新蛀咬进入板材为害.4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5~10天,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一段时期后进入冬眠.受害板块平均害虫坑道穿材数高达5条/cm3,板面虫孔平均有1个/cm2,板块完全失去使用价值.采用硫酰氟35g/m3、18~25℃熏蒸24小时或25g/m3熏蒸36小时,害虫死亡率达100%;在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羽化前,用50%DDVP溶液注射蛀孔灭虫(1.5ml/孔),可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 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针对玉米螟成虫、卵、幼虫进行防治,具体技术如下:1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杀玉米螟成虫玉米螟成虫羽化高峰期一般在每日19:00~22:00,在20:30~22:00是玉米螟成虫活动高峰期,23:00~1:00成虫主要飞向栖息交尾场所,为第2个活动高峰期,3:00~4:00为交尾时间。但每天3:00~4:00和19:00~20:00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