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俎姓     
说起"俎",难免会想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中樊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慨.然而太史公绝对想不到,"俎"字除了是个"刀砧板"外,还会成为一个姓氏.作为姓氏的"俎"念zǔ,也有念chuò,是百家姓之外的罕见姓氏. 关于"俎"姓的源头,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鲍俎氏.据考证,鲍俎氏是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姓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姓氏进行汉化改革,"鲍俎氏"就是在这个时期改为"俎"氏的.《魏书·官氏志》中记载:"后魏有鲍俎氏,俎氏为鲍俎氏所改".  相似文献   

2.
密姓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之中,密姓的来源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充满了秘密.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密姓与众多民族都有渊源,但姓密的人却又极其稀少.在我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密姓甚至都没有进入前1000位. 关于密姓的起源,一直都众说纷纭,存在的说法多达5种.一是密姓源自商朝时候的密须国姞姓;二是源自周朝时候的密国姬姓;三是由西夏时期的党项族密纳克氏族的族姓汉化而来;四是由蒙古族族姓汉化而来;五则是由满族氏族名称汉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佀姓     
第一次看到"佀"(si)这个字的人,多半会不认识,而且十有八九会把它认成"侣"字,也更加不会有人想到,这其实还是一个姓氏,并且来头不小——佀姓人是大禹的后裔. 明代陈士元撰写的《姓希》一书中,共收录了3635个姓氏,其中和大禹有关的姓氏有84个,由大禹后裔"姒"姓而衍生出来的众多姓氏中,只有"佀"与"姒"读音相同,所以"佀"与"姒"并列为"华夏八大古姓"之一. 根据《国语》的记载:大禹由于治水的功劳被封国于夏,居住在泤水(今河南荥阳洎水河),他感怀人都是由母亲而生的,于是就将"泤"字的"水"换为"女",取姓"姒"氏.西周时,周武王因为感念大禹治水的功劳,让他的后裔们成立了一个国家,叫作杞国.  相似文献   

4.
阴姓     
作为一个姓氏,阴姓总是透出一种诡异的氛围,充满了神秘感.这大概和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关:传说阴姓来源于风姓,跟造人的女神女娲有关.在母系氏族时期,女娲的后人曾经在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一带建立过一个阴康国.史籍《路史·前纪》记载:"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这里的阴康氏,就是以国名作为姓氏的阴康国人,后来又分化为阴氏和康氏,这在东汉学者应劭的《氏姓》中得到了证明:"阴氏,阴康氏之后……"  相似文献   

5.
香姓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一个朝代灭亡了,而一个新的姓氏却由此诞生,那就是香姓. 根据《香氏宗谱》记载,香姓的始祖,最开始并不姓香,而是姓查,叫做查开祥,曾官封南宋朝钤辖(掌管帝印和地方军队调动的重要武官).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位朝廷要员要改姓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斛姓     
尽管斛(hú)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目前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却未列入百家姓前3000位,在中国台湾也无记载--鲜为人知的是,数百年前的斛姓人是洛阳与朔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影响比现在要大很多。  相似文献   

7.
有姓     
在汉语里,"有"字是最经常被用到的字之一.它词义丰富,可以拿来代表存在、所属、发生,也可以用来作为动词、形容词.但是,拿来作为姓氏的情况,却是极为少见的.有姓人经常被人这样调侃:"真是天下少有". 其实,有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它的来历和上古传说中的有巢氏有关.有巢氏所处的时代,大约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他发明了在树上建造的树屋,可以使人免遭野兽的侵袭,所以被大家尊为圣人.《韩非子》中记载:"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非常详细地说明了有巢氏的事迹.  相似文献   

8.
翦姓     
翦字有剪除、割截、杀戮的含义,《礼记·文王世子》里说"不翦其类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狠辣的字眼,但这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姓氏. 翦姓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设"翦蠹氏"的官职,也叫"翦虫氏"或"翦氏".这个官职负责的内容比较奇怪,专职负责翦除农业、林业、家居的害虫.由于负责的内容通常需要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个官职多半为世袭.再后来,干脆就以官职为姓,直接称作"翦氏".  相似文献   

9.
温州历代从外地迁入的姓氏中以福建的姓氏最多,如陈、薛姓等。2007年~2012年,温州10大姓排名不变,"百家姓"后10个姓氏人口总数和排名变化较大。温州姓氏文化特征:大姓聚族而居,各族大都设有祠堂,修有族谱,以苍南最为典型;人数在100以下的小姓、罕姓移民基本上是现代的外来户,大多来自山东。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根筋",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头脑不灵活,思想难转弯,脾气犟得很,一条道走到黑的状态,实际是一句贬义词。我这里说学养中蜂的人需要有三根筋,虽然是套用"一根筋"的说法,但反其意而用之,是指养中蜂,必须坚持不可动摇的3个基本原则。这3个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个原则,八个字,三句话。"养蜂需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即"第一根筋",就是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到"蜂脾相称"。什么是蜂脾相称?蜂脾相称就是指在1张巢脾上,两面  相似文献   

11.
李宁  周伟  李伟  张庆  王学荣 《中国鸟类》2010,1(2):132-140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中国云南的大中山呈同域分布.我们于2004年2月至4月在研究区调查这两种雉类的夜栖特征,并采用多重统计、生境套娃和栖息地分类树等方法分析它们对夜栖地的选择倾向.栖息地分类树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从宏生境到微生境它们的栖树有着多项分离.两种雉类对至关重要的夜栖生态因子的需求和选择基本相同,这使它们能生活在相同的宏生境中.而空间要素,如栖树和地形特征的分离又避免了黑颈长尾雉和白鹇之间的竞争.就安全需求策略而言,黑颈长尾雉采用了"栖境隐蔽-易于逃逸型"的基本方法;而白鹇夜栖采用了"栖境隐蔽型"的方法.对于保温策略来说,黑颈长尾雉主要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方式,而白鹇选择了独特的"适合植被环境型"方式.  相似文献   

12.
虎姓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能把“虎”字与姓氏联系起来的名人并不多,但事实上,“虎”作为一个古老的姓氏,早已存在于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据史籍《风俗演义》和《左传》记载,虎姓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帝喾。相传帝喾有8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后代,被称之为“八元”,而后来的虎姓人便是“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只不过在古时,这个姓被读为拼音的二声:“湖”音。  相似文献   

13.
但姓     
但姓一族早期居住在陕西一带,汉朝时迁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县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图为河南南阳风光。 但姓的人向别人介绍起自己的姓氏,常常会自豪地说:“我们是人之始祖。”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哪实际上,这一切还要从但姓的得姓始祖——轩辕氏黄帝的次子含宏说起。相传,含宏生来就十分奇异,双手掌纹似字。左手掌纹似“人”字,右手掌纹似“旦”字。不仅如此,他成年后,身长九尺,虎背熊腰,威武骁勇,又十分仁义守信,深得黄帝的喜爱和信赖。后来,在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中,含宏率主力军逐鹿平原,多次取得战功,得胜而归。群臣钦佩他,纷纷葑青黄帝给他赐姓封功。黄帝摆摆手说道:“上天已经赐姓给他了!”群臣不解,忙问是什么,黄帝笑笑说:“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就是‘但’字。这不是早就赐给他的姓吗!”由“人”和“旦”组合而成的“但”字。  相似文献   

14.
农姓     
农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姓农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它在大陆和台湾的排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关于农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与大名鼎鼎的炎帝神农氏息息相关——相传农姓人在神农氏带领下,发明了木制农具,神农氏还尝百草来告诉人们什么能够种植食用,教会了人们稼穑饲养、制陶纺织之术,丰富完善了当时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农姓族人又被尊称为"农业之神的后人".  相似文献   

15.
寸姓     
成语中,带有"寸"这个字的有很多:寸步难行、鼠目寸光、寸草不生……在这些成语里,对"寸"字的释义多为量词.其实",寸"也会作为姓氏而存在,而且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相似文献   

16.
说起太湖石,就有"皱、漏、瘦、透".这四个字的顺序也有差别,但并没有太大的分别,大致达成了共识.只是"皱"和"透"众说纷纭.尤其是"透",一种说法特别令人费解,说"透"指的是雨能从上面流下,不积水,太湖石也就不容易坏.这几年我时而去园林看太湖石,自以为有点搞明白了."皱"说的是太湖石的肌理;"漏"指它的孔眼;"瘦"说的是太湖石的整体形象,也就是姿态;"透"在这里,是对太湖石的不无抽象的感受、评价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关于桑树细菌性黑枯病——缩叶型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们在研究桑树细菌性黑枯病过程中,1978年又在苏、浙等省的桑园内发现呈缩叶症状的病害,並分离到一些性状极为近似的病原细菌。本试验对这类病原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性状作了系统鉴定。此外,还对这类病原菌与桑细菌性黑枯病菌的抗原关系及两类细菌所致桑病症状的差异、消长规律等作了调查和分析。初步认为,这两类菌是Pseudomonas mori种中的不同菌系,所引起的病害应是桑细菌性黑枯病中的两种不同病型,凡表现黑枯症状的称黑枯型病,表现缩叶症状的称缩叶型病。  相似文献   

18.
邻居:动物篇     
小米 《草原》2011,(1):40-43
狐狸"千年黑,万年白。"说的是狐狸。按照村里人的说法,狐狸是会修炼成妖精或神仙的。一千年能成精,一万年就可以成仙。而且,所有的狐狸从一出生就在修炼,似乎它们活着的目标,就是如此。但为什么仅仅是狐狸在努力地修炼,而不是别的动物,更不是人呢?  相似文献   

19.
李仰山 《中国蜂业》2005,56(2):37-38
天山西部果子沟西北20余公里的大西沟和小西沟山区,是新疆伊犁地区饲养黑蜂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大西沟蜂场最后一任场长姜春基同志介绍,他听当地的老人们讲过,大西沟已有一百多年的养蜂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就有人在这里养蜂,但此说法已无翔实的史料可查.  相似文献   

20.
四 川 成 都 塔 子 山 鸟 语 林 日 前 成 功 繁 育 出 两 只 小 黑 天 鹅 。 这 是 国 内 第 一 次 在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下 成 功 繁 育 成 活 黑 天 鹅 。 这 两 只 小 黑 天 鹅 是 由 塔 子 山 鸟 语 林 的 一 只 成 年 雌 黑 天 鹅 经 过 35天 抱 窝 孵 化 成 功 的 。 现 在 , 出 生 7天 的 小 黑 天 鹅 已 跟 在 妈 妈 的 身 边 悠 闲 嬉 水 , 活 泼 可 爱 。 黑 天 鹅 主 要 产 于 澳 大 利 亚 , 属 世 界 珍 稀 鸟 类 , 在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下 极 难 孵 化 。 目 前 , 我 国 动 物 园 和 鸟 类 观 赏 园 中 饲 养 的 黑 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