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姓     
在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丹丹和赵本山成功塑造了"白云"和"黑土"这两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令全国观众着迷,使这两个名字深入人心.我们在电视机前欢笑的同时,也不禁产生疑问:白姓常见,但真的有人会姓黑么? 其实黑姓是存在的.关于黑姓起源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可分为本土汉族姓氏演变和少数民族部族姓氏汉化改姓为氏两类.但即使是在这两类里,不同的说法仍然多达数种.  相似文献   

2.
佀姓     
第一次看到"佀"(si)这个字的人,多半会不认识,而且十有八九会把它认成"侣"字,也更加不会有人想到,这其实还是一个姓氏,并且来头不小——佀姓人是大禹的后裔. 明代陈士元撰写的《姓希》一书中,共收录了3635个姓氏,其中和大禹有关的姓氏有84个,由大禹后裔"姒"姓而衍生出来的众多姓氏中,只有"佀"与"姒"读音相同,所以"佀"与"姒"并列为"华夏八大古姓"之一. 根据《国语》的记载:大禹由于治水的功劳被封国于夏,居住在泤水(今河南荥阳洎水河),他感怀人都是由母亲而生的,于是就将"泤"字的"水"换为"女",取姓"姒"氏.西周时,周武王因为感念大禹治水的功劳,让他的后裔们成立了一个国家,叫作杞国.  相似文献   

3.
俎姓     
说起"俎",难免会想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中樊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慨.然而太史公绝对想不到,"俎"字除了是个"刀砧板"外,还会成为一个姓氏.作为姓氏的"俎"念zǔ,也有念chuò,是百家姓之外的罕见姓氏. 关于"俎"姓的源头,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鲍俎氏.据考证,鲍俎氏是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姓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姓氏进行汉化改革,"鲍俎氏"就是在这个时期改为"俎"氏的.《魏书·官氏志》中记载:"后魏有鲍俎氏,俎氏为鲍俎氏所改".  相似文献   

4.
阴姓     
作为一个姓氏,阴姓总是透出一种诡异的氛围,充满了神秘感.这大概和这个姓氏的来源有关:传说阴姓来源于风姓,跟造人的女神女娲有关.在母系氏族时期,女娲的后人曾经在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一带建立过一个阴康国.史籍《路史·前纪》记载:"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这里的阴康氏,就是以国名作为姓氏的阴康国人,后来又分化为阴氏和康氏,这在东汉学者应劭的《氏姓》中得到了证明:"阴氏,阴康氏之后……"  相似文献   

5.
补姓     
千百年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一直传诵不衰,甚至在前不久,一位名叫“补天”的成都小伙子,就因为名字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事实上,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应读作四声“布”音,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补国(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汜水镇).补国古名叫“补遂”,是炎帝神农氏领导的部落联盟成员.补国后裔中,有一部分族人以国名为姓,相传至今.  相似文献   

6.
斛姓     
尽管斛(hú)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目前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却未列入百家姓前3000位,在中国台湾也无记载--鲜为人知的是,数百年前的斛姓人是洛阳与朔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影响比现在要大很多。  相似文献   

7.
温州历代从外地迁入的姓氏中以福建的姓氏最多,如陈、薛姓等。2007年~2012年,温州10大姓排名不变,"百家姓"后10个姓氏人口总数和排名变化较大。温州姓氏文化特征:大姓聚族而居,各族大都设有祠堂,修有族谱,以苍南最为典型;人数在100以下的小姓、罕姓移民基本上是现代的外来户,大多来自山东。  相似文献   

8.
香姓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一个朝代灭亡了,而一个新的姓氏却由此诞生,那就是香姓. 根据《香氏宗谱》记载,香姓的始祖,最开始并不姓香,而是姓查,叫做查开祥,曾官封南宋朝钤辖(掌管帝印和地方军队调动的重要武官).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位朝廷要员要改姓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5):53-53
(1)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牛业科学》2011,(4):96-96
(1)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相似文献   

11.
有姓     
在汉语里,"有"字是最经常被用到的字之一.它词义丰富,可以拿来代表存在、所属、发生,也可以用来作为动词、形容词.但是,拿来作为姓氏的情况,却是极为少见的.有姓人经常被人这样调侃:"真是天下少有". 其实,有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它的来历和上古传说中的有巢氏有关.有巢氏所处的时代,大约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他发明了在树上建造的树屋,可以使人免遭野兽的侵袭,所以被大家尊为圣人.《韩非子》中记载:"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非常详细地说明了有巢氏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狐姓     
如今狐姓族人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运城,在贵州、浙江亦有零星分布。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城西南西马峪村北的狐突庙,是狐氏族人寻根问祖之地。  相似文献   

13.
儒家道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法和孝悌是儒家道统的两个重要命题。自周朝以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皆利用由上古原始血缘氏族制演化而来的宗法家族翻度统治臣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家族制度在唐宋时又演化为家族家长制。  相似文献   

14.
<正>1田间机械设备除新鲜饲草的刈割、收集和运输机械设备外,采用自然干燥法在田间调制干草所需的机械设备还包括翻晒、压捆等。田间机械一般都是独立设计、制造的,所需动力一般来自于牵引的拖拉机。多数田间作业的机械源自于农作物的机械用具,大多数都是改造而来的,但仍有其特殊性,如一般的收割机械都带有压扁装置,以利于饲草的快速干燥。  相似文献   

15.
养殖业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安全放心的食品;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畜禽的疾病。由于农村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饲养者文化水平低,养殖技术缺乏,兽医用药知识不全,在使用药物防治畜禽疾病的时候存在众多的误区。本文对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相关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6.
匡姓     
在百家姓中,匡姓排第353位,现如今匡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024%,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黑龙江、江苏、江西、四川、山东等省,其中湖南为当代匡姓第一大省,占匡姓总人数的36%. 匡姓有多个源流,如今匡氏后人普遍认可"匡句须"为得姓始祖.根据古籍《风俗通》记载,匡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曾在此地任官,并被人称为"匡句须",后来其子孙便逐渐以匡为姓.在《通志·氏族略》上也有记载,说匡氏起源于匡邑,是匡句须的后人.  相似文献   

17.
农姓     
农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姓农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它在大陆和台湾的排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关于农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与大名鼎鼎的炎帝神农氏息息相关——相传农姓人在神农氏带领下,发明了木制农具,神农氏还尝百草来告诉人们什么能够种植食用,教会了人们稼穑饲养、制陶纺织之术,丰富完善了当时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农姓族人又被尊称为"农业之神的后人".  相似文献   

18.
广州的市郊,在清中后叶以前,是到处都有栽桑养蚕的,但开始于什么时候,已无从查考,因隋唐以前,广州居民,以越族和其他先住民族,占绝对多数。他們都只有语言而沒有文字,蚕业发展过程,沒有史籍可考。所以广东蚕业的起源,有人认为是来自西南方,以“蜀山文化”为根据;也有人认为导源于黄河流域,由“中州人士”传播而来。但这些都是空泛的推测,沒有可靠的史料,能够证实。  相似文献   

19.
<正>1田间机械设备除了新鲜饲草的刈割、收集和运输机械设备外,采用自然干燥法在田间调制干草所需的机械设备还包括翻晒、压捆等。田间机械一般都是独立设计、制造的,所需动力一般来自于牵引的拖拉机。多数田间作业的机械源自于农作物的机械用具,大多数都是改造而来的,但仍有其特殊性,如一般的收割机械都带有压扁装置,以利于饲草的快速干燥。我国目前自行研制的这类机械设备较少,大多数是仿制品或依赖进口,如表1介绍的部分这类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从早期政府干涉的计划经济时期过渡来的,大多数的水利建设队伍都是老牌"国"字号单位或从"国"字号单位分出或者改制而来的,由于大家思想的因循守旧以及计划经济存在强大的惯性,这些单位无论是从机制上、结构上、体制上,还是从思维上,都要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改造,才可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