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天×甘F1代马鹿生长发育及产茸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甘F1代的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宽、胸深、胸围、颈长、尻宽与甘肃马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岁天×甘F1代公鹿的体质量、体高和体斜长分别达到甘肃成年公马鹿体质量、体高和体斜长的61.75%、92.58%和87.19%,同比甘肃公马鹿分别增长了3.09、5.53、3.84个百分点;2岁杂种母马鹿的体质量、体高和体斜长分别达到甘肃成年母马鹿体质量、体高和体斜长的70.56%、98.62%、93.53%,同比甘肃母马鹿增长了2.43、6.28、3.58个百分点。杂种公鹿初角茸鲜质量(0.42±0.12 kg)以及二杠茸鲜茸质量(1.52±0.65 kg)均极显著大于甘肃马鹿(p〈0.01),杂种鹿初角茸和二杠茸鲜茸称质量分别比纯种甘肃马鹿多0.16 kg和0.59 kg,分别增长了61.54%和63.44%。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茸鹿的种间杂交优势,对东北梅花鹿与天山马鹿的种间杂交效果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花×马杂交F1代初角~三锯鲜茸产量分别是2.21kg、2.59kg、4.53kg、5.82kg,单产平均(初角~三锯)3.79kg;鲜茸质量性状杂种优势率分别为54.01%、5.93%、23.77%、-3.88%,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999-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甘肃马鹿的鲜茸产量随鹿龄增长分为,产茸量快速增加阶段(1~6岁)、产茸量缓慢增加阶段(6~11岁)和产茸量下降阶段(11岁以后).总体上呈凸抛物线变化,11岁达到产茸高峰,鲜茸产量与体重,饲养群数量与鹿茸总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肃马鹿体型在我国8个马鹿亚种中属中等偏下,幼鹿的体长指数和头长指数低于成年鹿,肢长指数和管围指数高于成年鹿,幼公鹿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高于成年公鹿,但幼母鹿则低于成年母鹿,成年鹿体尺指数的性别差异大于幼鹿.1999和2000年适龄母鹿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平均分别为61.5%和55.6%,母鹿繁殖率在3~5岁间逐渐增加,5岁马鹿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6~9岁之间下降幅度较小,意外伤害和疾病是影响繁殖成活率的两大因素.甘肃马鹿饲养群结构基本呈正金字塔型,不合理出售是甘肃马鹿饲养群性比和年龄结构失调的主要因素.甘肃马鹿的性比结构与鹿茸价格有正相关联系,性比的变化周期在8年左右,可以用作鹿茸市场预测.公鹿在6岁以前体重随年龄呈指数增加,1岁公鹿的体重可达60 kg左右,屠宰后产出/投入为4.26,具有发展成为肉用型家畜的潜力.肃南鹿场高山草原-甘肃马鹿生产系统通过完善生产层次,经济效益提高3.3倍,效益波动降低2.7倍.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甘肃马鹿发展预测,提出6项研究与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甘肃马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山马鹿冷冻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甘肃马鹿杂交改良的研究表明,授精母鹿产仔率比自然繁殖的对照组提高了5.97%;经过改良的仔马鹿,从初生至5月龄的体尺(体高和体斜长)、体重均高于同期自然繁殖的纯种仔鹿,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清原马鹿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 1972~ 2 0 0 2年 12月采用个体表型选择、单公群母配种和闭锁繁育等方法 ,研究并应用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幼鹿培育技术、马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研究生化遗传特性和产茸量的遗传标记、品种及其种鹿标准和经过引种 ,风土驯化 ,确定系祖鹿和建立选育群 ;多组选育群自繁 ,合成“杂交”选育 ,精选F1 和F2 代种鹿和扩繁 ;扩大品系鹿数量 ,改善品系群品质 ;提高品种选育群品质 ,扩繁数量 ,品种形成和推广应用 4个阶段 ,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 ,育成了清原马鹿 330 0只。该品种具有体貌一致 ,体型较大 ,体质结实 ,鲜茸平均单产8 6kg ,成品茸年均单产 3 1kg ,鹿茸粗大、肥嫩 ,粗蛋白质 (6 3 7% )和氨基酸总含量 (39 6 % )高 ,茸的优质率达93% ,繁殖成活率高 (6 8 6 % ) ,生产利用年限长 (15年 ) ,适应性强 ,遗传性能稳定 ,茸 (鲜 )重遗传力 0 37,重复力 0 75 ,年改进量 0 4 86kg ,杂交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典型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6.
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幼鹿培育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项研究了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幼鹿采用丰富饲养、驯化管理、直线培育的新技术。结果表明,培育鹿头6个月龄的日增重最高达056kg,其可塑性最大,为生长发育最佳时期;16个月龄育成母鹿即可发情配种,对其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的受胎率达90%;离乳仔鹿当年即可“冒桃”;育成鹿初角茸鲜重提高1倍,最高鲜茸重达1041kg,系世界之最;对17个月龄育成公鹿采精成功,系世界首次。  相似文献   

7.
天山马鹿数量性状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凉泉天山马鹿上锯公鹿的体重、茸重、茸的鲜干比例性状与鹿年龄、茸重性状与体重 ,体重、体尺和茸尺性状与茸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一定年龄段 ,这些数量性状除了体尺中角基距性状与茸重呈强负相关 (-r,P <0 0 1 )外 ,多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少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 ,为预测并比较天山马鹿各锯时的体重、茸重、体尺、茸尺和茸的鲜干比例水平及制审定其检测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共有鹿科动物47种,其中我国就多达15种。我国家养茸用鹿主要有梅花鹿和马鹿,经多年的人工培养已形成新的品种(或品系),对促进我国养鹿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人工饲养的主要茸用鹿品种简介如下,供新上养鹿户在生产中参考:   一、 梅花鹿   我国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现在饲养的全部是东北亚种梅花鹿,已分布全国各地。   1、双阳梅花鹿:双阳梅花鹿是在双阳型梅花鹿的基础上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1986年通过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成年公鹿体高在101-111厘米之间,体长103-113厘米左右,体重约130千克;额宽平,身宽深,身上白花大而鲜,茸粗长,肥嫩上冲。鉴定时1-10锯公鹿平均鲜茸重2.9千克以上,58.2%公鹿鲜茸达3千克。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2%,仔鹿初生重5.62-5.76千克,遗传性稳定,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欧拉羊与青海贵南县当地的高原型藏羊杂交,测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欧×高F1代3岁种公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达到了75.63±6.48cm、83.06±7.31cm、93.97±7.73cm、51.09±6.04kg。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高原型藏羊6.23cm、3.46cm、4.17cm、6.79kg。欧×高F1代在体高、体重方面优于高原型藏羊,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等放牧饲养条件下,3岁欧×高F1代羯羊平均活重、胴体重52.3kg、24.84kg,分别同龄比高原型藏羊羯羊高9.55kg、4.7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47.5%、46.9%。杂种羊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性能均高于当地同龄高原型藏羊。以欧拉羊为父本与当地高原型藏羊进行杂交改良,改良杂交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贵南部分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乌兰坝马鹿鹿茸生长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观测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乌兰坝马鹿的鹿茸生长性状的大部分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东北马鹿 ,但远不如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其畸型茸率较低 ;茸主干围度的增长率显著高于主干长度的增长 ;首次探讨的鲜茸日增重、主干长和主干围及杈口深与锯龄之间 ,呈强正相关 (P <0 0 1 ) ,并建立了其相应的线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L-瓜氨酸对新生纯血马驹生长发育、血浆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L-瓜氨酸在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49.5±2.97)kg的24匹纯血马新生马驹,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匹(6匹公马和6匹母马),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不补喂L-瓜氨酸,试验组马驹出生当天至出生后30 d补喂L-瓜氨酸7 g/d,出生后31~60 d补喂L-瓜氨酸14g/d,出生后61~90d补喂L-瓜氨酸21g/d。试验第0、30、60、90天早晨空腹采集马驹血液样品并称重,测量体尺。结果表明:试验30 d,试验组马驹体高、胸围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和3.50%(P0.05);试验60 d,试验组马驹体高、体斜长、总增长体斜长、平均日增长体斜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5.26%、15.27%和15.56%(P0.05);试验90 d,试验组马驹体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11%、10.96%和11.21%(P0.05);试验组马驹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27%(P0.05);试验组马驹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0%和7.27%(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喂L-瓜氨酸能够显著提高马驹体重和体尺增长,提高马驹的免疫能力,增强马驹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西黄F1母牛,母牛和犊牛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研究了2个三元杂交组合所产犊牛在初生、3、6月龄阶段的体重、体斜长、体高、胸围、日增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南×西黄杂种犊牛的初生重、3、6月龄体重比德×西黄分别高10.36、20.24、46.53kg(P<0.01);初生体斜长、体高、胸围高20.6、4.1cm和10.2cm(P<0.01);3月龄平均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高3.85、3.05cm和7.0cm(P<0.01);6月龄平均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高14.65、7.6cm和7.3cm(P<0.01);3、6月龄的日增重分别高94.2g和189.8g。  相似文献   

13.
陆眠灵注射液对马鹿麻醉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陆眠灵对马鹿的麻醉效果,以1.0~1.5mL/(100kg·bw)的剂量应用陆眠灵对60头马鹿进行麻醉,多数马鹿在给药后5~7 min进入麻醉状态,麻醉期一般可维持1.5~2.0 h.在取茸工作完成后,静注鹿眠灵用量1.0~1.5倍的陆醒宁,能使马鹿在1~3min内达到苏醒效果.利用陆眠灵进行肌注麻醉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少、麻醉效果切实、麻醉时间长、安全范围广等优点,其颉颃剂可随时控制马鹿苏醒和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单宁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梅花鹿生长发育、角基萌发和初角茸生长的影响。选用24头体况相近的育成期雄性梅花鹿,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单宁的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4%单宁。预试期4d,正试期140d。结果表明,Ⅱ组梅花鹿体重、体高的平均日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体长、管围的平均日增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梅花鹿角基萌发时间早;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长均高于对照组和Ⅱ、Ⅲ组,其中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右支茸长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Ⅱ、Ⅲ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单宁能促进梅花鹿的生长发育,提前角基萌发时间,同时提高初角茸的产量;育成期雄性梅花鹿日粮中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5.
贵德黑裘皮羊引入到甘肃岷县,在放牧加补饲饲养条件下,各生理指标正常,各月龄体重、主要体尺等指标与引入地接近,其生长发育、抗病能力、繁殖性能、耐粗饲等方面表现良好。贵×岷F1和岷县黑裘皮羊相比较,羊的初生重、1月龄、6月龄、1岁龄平均体重,公羔分别比岷县黑裘皮羊公羔提高0.11kg、0.67kg、0.97kg和1.33kg;母羔分别比岷县黑裘皮羊母羔提高0.08kg、0.40kg、1.21kg和.1.65kg。4月龄、6月龄的贵×岷F1羔羊在体斜长、胸围、体高方面都有所提高,数据表明,贵×岷F1杂交一代性能好于岷县黑裘皮羊,在甘肃省岷县生态条件下可以生存、繁殖和发展,并可用于杂交改良岷县黑裘皮羊,提高岷县黑裘皮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提高鹿双胎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几万只家养梅花鹿,其双胎率为3.00%,与奶牛的2.98%接近;统计上万只马鹿,其双胎率仅在1‰。近廿年来,经应用鹿的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茸鹿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营养水平方法和鹿的人工授精新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可明显提高梅花鹿和马鹿及其杂种鹿的双胎率,使其分别达10.00%和1.00%以上,取得显著增效结果,现简述如下:选择产双胎遗传性稳定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用甾体激素免疫(双羔苗Fecundin)技术在9月中旬至下旬,在健康壮龄经产母梅花鹿的颈侧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黄牛良种化配套技术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用荷斯坦牛、皮埃蒙特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共计授配母牛2348头,受胎2091头,受胎率为89.91%。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皮×黄组日增重达到985±126g;黑×黄组日增重达到925±100g;黄牛组日增重为752±37.50g。18月龄时的平均宰前活重,皮×黄F1:303.85kg,黑×黄F1302.75kg,黄牛215.98kg,屠宰率分别是54.36%、52.50%、48.90%,净肉率分别是47%、45.30%、40.50%。皮×黄、黑×黄产肉量比黄牛分别提高55.344、9.68kg。经方差分析,皮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黑黄F1组与对照组增重差异显著(P<0.05),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无显著差异(P>0.05)。皮黄F1组和黑黄F1组与对照组在体高和胸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皮黄F1组与黑黄F1组之间体高、胸围、体斜长三者都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通过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初生及6月龄犊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不间断的测定可以看出,杂种牛的体尺、体重较大、生长发育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其效果:西×本、利×本杂交公、母犊牛初生重分别比本地黄牛公、母犊牛初生重增加3.9、4.7、3.6和4.3kg;分别提高了16.67%、24.61%、15.30%和22.51%。西×本、利×本6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6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61.3、50.6、58.2和47.2kg,分别提高48.69%、45.87%、46.23%和42.79%;西×本、利×本12月龄杂交公、母牛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12月龄公、母牛体重增加98.0、56.2、92.1和52.2kg,分别提高60.98%、43.57%、57.31%和40.47%。西×本、利×本杂交牛初生重、6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与本×本后代相比差异均极显著;西×本与利×本杂交牛相比差异不显著。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良种牛作父本改良本地黄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季节性舍饲喂养,结果表明:舍饲组成、幼年母羊和当年羔羊体重比放牧组分别增加12.86、12.47和5.27kg;羊毛长度除当年羔羊两组间基本相等外,舍饲组成、幼年母羊比放牧组分别长1.08cm和1.06cm;舍饲组仔畜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分别达到100%、94.90%和100%,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32、16.83和3.6百分点;舍饲组公母羔羊平均初生重为4.06kg±0.67kg,比放牧组提高26.88%;两组绵羊期末体高、管围变化不大,舍饲组胸围、体斜长比放牧组增长幅度明显;舍饲组各年龄段羊毛产量分别达到5.24、4.61和3.77kg,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7.83%、52.15%和39.11%,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经统计几万只家养梅花鹿的双胎率为3.00%,与奶牛的2.98%接近,上万只马鹿的双胎率仅在1‰。近廿年来,经应用鹿的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茸鹿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营养水平方法和鹿的人工授精新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可明显提高梅花鹿和马鹿及其杂种鹿的双胎率分别达10.00%和1.00‰以上,能取得显著增效结果,现简述如下:1选择产双胎遗传稳定的母鹿留种,把属于遗传因素而产双胎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应选留这些鹿。2应用甾体激素免疫(双羔苗Fecundin)技术在9月中旬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