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巢虫是蜂群的主要敌害之一,一年四季均可为害,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为害更为严重。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成虫和幼虫2种。成巢虫体长3cm左右,幼巢虫2cm左右。巢虫繁殖快,卵和幼虫生活力很强,危害性极大。主要危害弱蜂群,并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和在巢脾上  相似文献   

2.
<正> 巢虫是养蜂的大敌,一年四季可见,但尤以夏季活动最为猖獗,危害最为严重。巢虫主要危害弱群蜂,常在巢脾上蛀食蜡质,在巢房内纵横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并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影响蜂蜜产量和质量;重者可致蜜蜂弃巢逃走,造成毁灭性损失。蜂群度夏期间,务必做好对巢虫的预防和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抓科学养蜂的技术推广中 ,深刻地体会到巢虫对蜂群危害的严重性。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性喜钻入巢房侵害巢脾 ,夏、秋季 1~ 2只雌蛾的子代 ,可在 2个月内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 ,若再繁殖 ,经 2个月又能将库存巢脾全部毁尽 ,甚至可引起蜜蜂逃群。预防巢虫的关键是饲养强群。做到“蜂不露脾” ,以加强蜂群的自卫。当中蜂群势弱时 ,应切除巢脾下角的雄蜂房 ,使巢脾下沿呈弧形 ,以利蜜蜂结团护脾。每半月定期刮刷箱底蜡屑 ,清理箱内蜡瘤 ,清除巢虫孳生地。仓库中应做到“脾不露箱 ,蜡不露缸” ,并及时采用药剂熏蒸。室内外应随时清理…  相似文献   

4.
从蜂群中提出后,不立即使用的巢脾,容易发霉、生巢虫、招盗蜂。应按巢脾的新老、优劣、全蜜脾、半蜜脾、粉脾分档,妥善处理。1.空脾的保存。从巢中提出的无巢虫寄生的巢脾,在蜂群活动的季节放入空继箱里,叠加在强群的蜂箱上,或者把巢脾装到空蜂箱里,上面放4-5个继箱。各箱之间的缝隙用纸封好。最上一层放一玻璃容器,将约50毫升的二硫化碳注入其中,使用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见的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二种。蜡螟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于蜜蜂巢脾中,破坏蜂巢、穿蛀隧道,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造成“白头蛹”。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 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 ellifera ligusticaSp inola)为试验材料,通过蜂群在无巢脾时建造巢脾和在有巢脾时建造巢脾试验,发现工蜂建造的巢房比例和蜜蜂性比值基本一致;通过标记和统计巢房中卵数量变化,观察巢房中卵染色体的单双倍体特性,以及计算巢房中的卵存活率及产卵准确率,发现工蜂能及时清除巢房中的卵,这种行为是工蜂调控群内蜜蜂性比值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工蜂可以通过建造巢脾和哺育行为来调控群内的蜜蜂性比值.  相似文献   

7.
<正>在蜜蜂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蜡螟、胡蜂、蟾蜍等动物的危害,它们骚扰蜂群、破坏巢脾或捕食蜜蜂。蜜蜂受到敌害后,轻者群势下降,重者除采集蜂大量死亡外,甚至造成整群或全场覆灭,给蜂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蜂生产中蜂农应加强对蜂群的管理,避免使蜂群受到敌害威胁,从而保障蜂群健康和养蜂效益。一、大蜡螟(一)为害特点大蜡螟,俗称巢虫或蜡蛾,对蜜蜂的危害性很大。巢虫有2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樟巢螟的生态学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多种不同聚集指标,对上海市奉贤区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樟巢螟幼虫虫巢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巢螟幼虫虫巢在行道树的香樟树上为聚集分布,以西上方位的平均樟巢螟幼虫虫巢数最多,达4.8个。利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得出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为N=t~2[1.651/m+0.101]/D~2,并计算了不同防治密度和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樟巢螟幼虫虫巢最适抽样数,最终建立了樟巢螟幼虫虫巢的序贯抽样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樟巢螟虫巢消长动态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种药剂对樟巢螟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系统调查樟巢螟虫巢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6月中旬虫巢较少,平均每株虫巢数量为6.5个;7—9月虫巢数量呈增长趋势,10月中旬达最大值,平均每株虫巢数量为43.2个;11—12月虫巢数量呈下降趋势。野外药效试验显示,短稳杆菌500倍液的防效最好,达98.8%;其次是甲维盐和杀螟松,防效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蜜蜂宝库中的优良品种。中蜂分蜂性强,当其生存环境受到干扰、发生病虫害及受到敌害侵袭等情况时,易发生飞逃现象。飞逃是中蜂躲避危害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中蜂发生飞逃主要是由于缺乏饲料、遭受巢虫危害、巢脾老化、引发盗蜂、发生病害、农  相似文献   

11.
<正> 1.改革巢框材料。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作茧化蛹,繁衍生息,危害蜂群,如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四根均为楠竹料),则防虫效果好。由于竹质比木质硬得多,巢虫无法打洞藏身,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这就很容易将幼虫扼杀在“摇篮”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随着巢脾使用时间的增加,巢脾结构的变化对中华蜜蜂蜂群生长及工蜂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云贵高原中华蜜蜂(生态型之一)连续使用不同时间(20 d、半年、1年和2年)的巢脾及巢脾培育的出房工蜂为试验材料,观测巢脾颜色和结构、蜂群生长及工蜂形态特征等指标。【结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巢脾颜色逐渐变深,子脾区域巢脾厚度和巢房深度逐渐增加,但巢房内围边长、内围直径和容积逐渐减小。巢脾结构的变化导致培育的蜂子数量、子脾面积和出房工蜂形态指标均极显著减小(P0.01)。【结论】中华蜜蜂蜂群生长状况及工蜂形态特征均受巢脾的使用时间及其结构变化影响,新巢脾对蜂群培育蜂子效果较好。因此,在科学饲养中华蜜蜂时,蜂农应及时促蜂造脾,并在巢脾使用半年后进行淘汰换新,这对制定合理的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方案和提高蜂群生产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十年资助下,笔者团队一直在从事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人工移虫问题,为蜜蜂科学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一种食品级塑料空心工蜂巢础,在空心巢房位置设计有与其对接的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当空心巢础造好巢脾后,让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取出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并安装在底座带孔的王台上,即可进行蜂王浆生产(或育王)。利用改进设计后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试验材料,检验第10代蜜蜂免移虫技术在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有分蜂热蜂群紧缩巢脾,让工蜂造好10—12张人工塑料空心巢础脾,再进行免移虫产浆和免移虫育王试验。免移虫产浆试验主要测定单王群、双王群、多王群(4只蜂王)的产卵率,以及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免移虫育王试验采用单王群产卵6 h,同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比较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差异。【结果】工蜂能在人工塑料空心工蜂巢础上造好完整的巢脾,同时蜂王可在造好的巢脾上产卵。单王群产卵、双王群产卵、多王群(4只蜂王)产卵的产卵率分别为91.24%、92.45%和91.29%,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分别为91.12%、92.63%和90.19%,三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56.31±3.75)mg和(243.43±2.05)mg,单侧卵巢管数分别为(163.87±9.40)条和(154.77±6.74)条,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改进设计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可以进行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和免移虫以卵育王,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 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昌平县禾子涧村一带,于1948年发生苹果巢虫,为害海棠、苹果类果树。巢虫幼虫于四月中旬开始活动,五、六月间吐白丝果树,被丝緾缚的果树有如未摘花的棉株;随后蚕食果树叶子。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蜂是蜂群群体繁殖的形式,刚建蜂场,可利用其增加蜂群的数量,但在大流蜜期出现分蜂,会影响蜂蜜产量,必须预防和控制。 一、分蜂热的征兆 春夏繁殖盛期,大批幼蜂出房,巢内哺育蜂过剩,十分拥挤,巢温升高;巢脾上空房少,无处贮蜜,工蜂怠工,常在巢脾下方及巢门前,相互挂吊成串,形成所谓“蜂胡子”。巢内一批雄蜂出房,蜂王停产,出现自然王台,便是……  相似文献   

18.
香樟是我国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樟巢螟是樟树主要害虫之一。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agram,EAG)技术,测定了樟巢螟雌成虫、雄成虫对20种香樟树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11种挥发物可以引起雄虫显著的EAG反应。其中,以顺-3-己烯醇丁酸酯引起的反应值最大。20种挥发物中,9种挥发物可以引起樟巢螟雌虫显著的EAG反应,其中,芳樟醇引起的反应值最大。雌雄虫对被测挥发物反应的大小趋势基本一致,雄虫触角的EAG反应值均明显大于雌虫。雄虫对罗勒烯、法呢烯可以产生显著的电生理反应,雌虫对这2种物质的反应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北方蜜蜂养殖区进人冬季(吉林省11月中旬)后,当白天气温低于5℃时.蜜蜂完全停止出巢飞行活动.在巢脾上结成越冬蜂团.进人越冬阶段.直到翌年3月上旬.蜂团逐渐解散.越冬蜂出巢开始做排泄飞行活动为止.越冬期结束。蜜蜂越冬期管理是蜜蜂养殖产业的难点课题.生产上由于气候、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变化因素作用.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注意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探索3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雄蜂的吸引作用。分别在巢门口和巢脾上抓取雄蜂,利用行为学观察方法检测3种信息素对雄蜂的吸引效果。结果表明:10μg/μL反式-9-氧代-2-癸烯酸(9-ODA)组对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显著高于1μg/μL组和100μg/μL组(P0.05),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均不能有效吸引雄蜂;1μg/μL对羟基苯甲酸甲酯(HOB)组对巢门口雄蜂吸引力显著高于10μg/μL组和100μg/μL组(P0.05),表明低浓度的HOB对于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更强;10μg/μL组和100μg/μL组的4-羟基-3-甲氧苯基乙醇(HVA)对巢门口雄蜂的吸引力均显著高于1μg/μL组(P0.05)。另外,不同浓度的这3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对巢脾上雄蜂的吸引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9-ODA、HOB和HVA信息素对雄蜂吸引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μg/μL、1μg/μL与100μg/μL。中华蜜蜂雄蜂的飞行行为能增强其对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感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