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月11日~6月13日在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实验基地以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幼体为材料,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A,进行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试验。结果表明,以本项研究采用的配合饵料的基本成分和配比为基础,配饵中维生素A为4~6mg/100g饵料时,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变态、成活、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书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候文璞、汪哲夫撰写的一本专著《对虾配合饵料学》。本书较全面系统阐述对虾配合饵料的的著作。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世界虾渔业和对虾配合饵料概况、对虾营养生物化学、配合饵料的选用的制备工艺、配合饵料的贮藏方法以及质量检验,并附有国内外多种配方实例  相似文献   

4.
<正> 各种不同品种的对虾,由于分布的地理位置、栖息环境条件及生物饵料品种构成的不同,形成了它们对饵料中主要营养成份要求的不同。作为对虾饵料中主要组成成份的蛋白质各种对虾要求上存在着差异。过去,人们对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龙虾及中国对虾等饵料中各种主要营养成份研究得  相似文献   

5.
<正> 一种选用液体鱼蛋白为主要原料,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营养成份齐全的新颖对虾颗粒饵料,经近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应用,效果显著,深受用户欢迎.实践表明,该产品有利于对虾消化吸收,富有  相似文献   

6.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对虾养殖技术攻关,中国明对虾养殖业开始大规模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中国明对虾喜食底栖小型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摄食海藻,在育苗期主要投喂丰年虫以保证营养需求,池塘养殖过程中投喂冰鲜饵料、配合饲料、沙蚕等以提供生长所需营养(朱丽岩等,2000;张硕等,2001;边绍新等,  相似文献   

8.
正养殖对虾池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是解决虾苗适口饵料,加快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殖对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对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证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一个月便可生长到8cm左右。防城港市气候温暖,饵料生物繁殖迅速,经过7d左右,饵料生物可以达到相当密度。旋肥后饵料生物的浓度多数用透明度表示,一般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为宜。考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2005,30(8):36-37
3.2 配合饵料的配制 配合饵料的配制是按虾类的营养需要,把不同的原料以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配合饵料有3大优点:1)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基本能够满足虾类的营养需要;2)饵料效率和利用率都高,减少饵料浪费;3)充分开辟饵料原料来源,原来虾米不能单独利用的饵料,通过掺和得以在配合饵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11.
海信 《齐鲁渔业》2004,21(1):32-32
一.缺饵游池这种情况在对虾养殖前、中、后期均可发生,多因饵料不足或饵料质量差引起对虾上游到水面索饵觅食,对虾表现为有规律性的群游。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前期,应注意做好基础饵料的培育工作或投小颗粒的对虾饲料,在中后期发生,应及时投喂诱食性强、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以免对虾体质下降或相互残食。  相似文献   

12.
鉴于对虾的摄食习性,因此对虾的配合饵料需要高粘合性能的粘合剂,我们用摸拟对虾摄食试验检验粘合剂C_1的性能,证明C_1不仅在静水浸泡10小时以上能够保持形状,而且经得住对虾的抱、钳摄食,不产生碎裂现象。配制饵料时,C_1最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投饵间隔不超过5小时,C_1用量为0.33%,若投饵间隔为10小时,C_1用量须大于或等于0.85%。分别用C_1配制的饵料与褐藻胶配制的饵料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结果吃C_1饵料的对虾生长稍好于吃褐藻胶饵料的对虾。根据C_1初步试验结果,我们认为C_1能够应用于对虾配合饵料的生产,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C_1对于对虾营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解承林 《海洋渔业》1984,6(3):120-123
饵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对虾的精养高产,必须解决养虾饵料。目前主要采取“培养基础饵料”、“广开饵料来源”、“推广配合饵料”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饵料是对虾生长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对虾的精养高产,必须解决养虾饵料。目前主要采取“培养基础饵料”、“广开饵料来源”、“推广配合饵料”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河北省唐海县计委农业区划办、水产局与江西省农科院耕作所、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共同协作进行的螺旋藻配合饵料饲喂对虾幼苗试验,取得显著效果。螺旋藻含有较丰富的藻类蛋白、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矿质元素及胆固醇、卵磷脂等多种生物激素。按照虾苗不同发育期对营养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对虾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对虾苗期幼体微粒饵料由南开大学和中捷农场研究成功。1986年8月5日省科委在沧州鉴定验收了这项科研成果。饵料是对虾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常采用豆浆、蛋黄、单胞藻和卤虫等饵料进行育苗生产,费工、费时、占用设备、营养不全、成本高。为了取代生物饵料和代用饵  相似文献   

17.
在对虾营养方面,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干颗粒饵料投入水中后的营养流失。众所周知,对虾摄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生长良好,但饵料成本太高,限制了对虾养殖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改进价格较贵的标准饵料的用法。该研究共有5个试验.研究延迟投饵时间对于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山东文登县小观乡有人工养虾面积一万四千五百亩。过去,养虾户直接向池中投放花生饼干、麸皮等原料或粗制的饵料,营养单调,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为了实现科学投料,促使对虾生长发育快,小观乡渔技站人员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试验,终于获取了不同体长对虾每日所投喂带壳鲜贝(硬壳贝要粉碎)、花生饼干、配合饵料、鲜杂鱼等多种营养成分的混合投料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的饵料蛋白质含量、粒径配合饵料蛋白质含量以及粒径要依据鱼的品种、个体规格大小来选用。一般养殖品种规格在个体较小时所需饵料蛋白质含量较高;反之,在个体较大时所需蛋白质含量较低。所投饵料的粒径在苗种较小时要小要细些,随着个体增大,所投饵料粒径相应加大加粗。一般草食性鱼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5%~30%,杂食性鱼类蛋白质含量为35%~45%,肉食性鱼类蛋白质含量为35%~45%。  相似文献   

20.
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国内外对虾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农牧渔业部水产局重点攻关项目之一。1979、1980年我所承担了省科委、省水产局下达的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通过两年重复试验筛选出“802”和“821”配合饵料配方;二、配合饵料加工工艺的研究;三、配合饵料与鲜饵料交替投饵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