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潭县的农业已发展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新阶段,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已成为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杂交油菜生产中,大力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加大优势品种开发和大力推广力度,尤其是加快"双低"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临潭县油菜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加快临潭县"双低"杂交油菜推广中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临潭县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位居粮油作物首位。近几年来,临潭县从青海、兰州、临夏等地引进高产、优质"双低"杂交油菜种,播种面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2008年全县每年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520hm^2上升到3466.67hm^2,2010年以来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全县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5200hm^2,占全县粮油作物播种面积的80%,平均产量达3292.5kg/hm^2,其中青杂5号最高,产量为4338kg/hm^2,创历史最好水平。因此,在临潭县发展油菜生产已成为高寒阴湿区群众增产增收的一条根本途经。  相似文献   

3.
在临潭县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5号主枝结荚数、角荚长、角果粒数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折合产量为3 12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华协1号增产19.87%,可作为双低油菜种植首选品种在临潭县推广。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杂3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胡虹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华杂3号系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4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引入信阳地区以来,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对信阳地区发展优质杂交油菜起...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推荐了青海省的春油菜杂交高产品种系列,介绍了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了又一条致富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临夏县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临夏县高寒阴湿区双低杂交油菜目前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发挥优势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产业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临夏县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临夏县高寒阴湿区双低杂交油菜目前的生产现状、发展前景、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发挥优势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产业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油菜杂交制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祝县发展油菜杂交制种的思路是:加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制种基地管理,把好种子生产质量关;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护农民制种积极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种子质量;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推动油菜制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优质油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全省常年播种面积约40万hm2,居大田作物播种面积第4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烤烟计划的调整和优质杂交油菜不断普及,油菜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1999年秋播面积已突破46.67万hm2.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无论对整个国民收入,还是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举足轻重之作用.因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早已把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列为贵州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近年又决定把"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列为贵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六五”科技攻关以来,油菜品质育种一直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先后育成黔油低芥1号和黔油双低1号、2号(分别为国内首批育成的低芥酸品种和双低品种),油研1号、2号、6号,贵油3号、5号,育种水平居国内领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杂交油菜的三系和两系配套,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将油菜优质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油菜优质与丰产、抗性的矛盾,实现了优质油菜的杂交化,不仅使油菜籽品质得以改善,而且产量和抗性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以贵州省育成的油研7号、8号、黔油11号、12号、贵杂2号等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居全国同类研究应用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江孟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77-77,99
安徽省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油菜生产已成为全省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仅次于粮食和蔬菜。近年来祁门县油菜品种数量急增,据2009年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调查,不完全统计油菜品种数量达59个,为了让农民种植上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县种子公司从市场上收集了近年来销量较大,口碑较好的10个油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为该县油菜丰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菜因具有种植简单、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川东北丘陵地区广泛种植.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传统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本文介绍一种油菜直播高效栽培技术,选择杂交优质油菜品种,大力投入机械生产,具有省工、省时、高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首选品种,介绍了4种较为成功的小油坊订单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后山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有关政策、自然条件及农民意识水平的影响,油菜生产发展一直不稳定。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依托自身自然资源条件,采取提高油菜种植补贴,推广油菜新技术和品种,打造观光农业模式,提高油菜籽加工能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油菜产业,探索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后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白菜型春油菜甘南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甘南5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636为母本,90 繁 6为父本杂交,经过5代自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油菜区域试验中,10点(次)均表现增产,折合平均产量1780.5 kg/hm2,较主对照品种甘南4号(CK1)增产17.70%,较副对照品种青油241(CK2)增产13.10%.含油率45.66%、硫甙34.9μmoL/g,生育期106 d,适宜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合作市等海拔2700~3200 m 及同类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甘肃省广大春油菜产区在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占当地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比普通油菜品种提高20%-30%,油籽品质也有很大改善,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和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双低油菜的在实际生产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7.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沿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但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为适应我市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先后引进优质油菜品种17个,经过大量筛选工作,贵州省油料所育成的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8号,以其适应性广、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深受农民欢迎,跃升为我市现阶段实现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的当家品种.1999年荣获如皋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油菜科学技术发展5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近50年(1959~2009)油菜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江苏油菜栽培技术发展,从总结群众经验起步,逐步研究建立了以"看苗诊断(施肥、管理实践)"为核心的"油菜‘三发’栽培技术"、以"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为路线的"油菜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油菜保优、轻型、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江苏油菜品种改良经历了"甘蓝型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品种"、"优质品种替代非优质品种"和"杂交油菜替代常规油菜"3个阶段。每一次品种更替的结果都是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引导油菜从"小作物"走向"大作物",推动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油菜籽是广西主要食用植物油源之一,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在地处桂西北石山地区的南丹县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在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加快了油菜产业化进程,同时提出了如何依托当地的区域优势,科学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油菜这一经济作物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能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可提高温、光、水、肥自然资源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该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地方品种生产产量提高与质量稳定,增强公信力,稳固市场,规范地方品种等级,带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就进一步分析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