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如清 《湖南农业》2006,(10):14-14
1.晚稻留高桩、冬绿肥直播还田在晚稻收获前将红花草、满园花、蔬菜等种子均匀直播于晚稻田中,晚稻采用留高桩或机械收割使其稻草还田。其中留桩高度40厘米~45厘米,约80%稻草还田;机械收割的100%稻草还田。及时排干田面水并维持湿润状态,掌握晚稻收割前7天~10天直播种子,晚稻  相似文献   

2.
辉锋 《湖南农业》2005,(9):15-15
1.晚稻留高桩冬绿肥直播还田 在晚稻收获前将红花草、满园花、腊菜等种子均匀直播于晚稻田中,晚稻采用留高桩或机械收割还田。其中留桩高度40厘米~45厘米,约80%稻草还田;机械收割的100%稻草还田。及时排干田面水并维持湿润状态,掌握晚稻收割前7天~10天直播种籽。晚稻收割后即开沟沥水,冬干期适当灌水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1.晚稻留高桩冬绿肥直播还田。在晚稻收获前将红花草、满园花、腊菜等种子均匀直插于晚稻田中,晚稻采用留高桩或机械收割还田。其中留桩高度40~45cm,约80%稻草还田;机械收割的100%稻草还田。及时排干田面水并维持湿润状态,掌握晚稻收割前7~10天直播种籽。晚稻收割后即开沟沥水,冬干期适当灌水为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机械化还田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实践表明,早稻秸秆适合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晚稻秸秆由于草量大、韧性强、腐解难,可以部分还田。1.大中型拖拉机稻草还田作业①使用半喂入收割机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要求收割后稻草切碎长度5~10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切碎质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质量,为此切碎刀片要齐全、锋利。②匀草。收割作业时,收割机无抛撒装置或抛撒质量不高,可以人工匀草。③犁耕、秸秆还田作业。选用大中型拖拉机(55千瓦  相似文献   

5.
稻草直接还田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撩穗收割与冬作物直播还田 1.适宜条件该技术适合晚稻草还田.收割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撩穗.其中机械收割,稻草尾掉落田间,稻草全量还田.人工收割的稻草尾带离田间,65%以上稻草还田.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合除无法排干的潜育型稻田以外的所有农田.  相似文献   

6.
正金香油9号(湘审油2012005)具有高含油、高抗倒伏、高抗病等特点,适合直播及机械化收割,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通过多年在湘北地区试验示范种植,现总结了金香油9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一、准备1.准备田块晚稻收割前10天左右,挖好围沟、腰沟,排干田块的水,以手抓泥土不结团为宜,并将田间稻草清除,便于拖拉机下田作业。水稻收获后,少耕、免耕直播油菜要求前茬作物的留茬高度不高于20厘米,使用开沟机做厢,  相似文献   

7.
油菜免耕稻草覆盖直播配套技术具有简化程序、节约成本、增产增收、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等优点。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低留稻桩,深沟高畦水稻收割时尽量低留稻桩,稻桩过高的田块盖草前应铲除或扯除,以有利于均匀覆盖稻草为准。水稻收割后立即开好“三沟”,排除田间渍水,  相似文献   

8.
稻草直接还田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留高桩翻压还田 1.适宜条件在我省,把只割取稻穗上部的方法称为撩穗收割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是使稻桩留得很高并随着翻耕使其还田,故又称之为稻草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比常耕抛秧稻分蘖早10-13天,分蘖节住低一个节位,成穗率高6.82个百分点;单株总根数多88.9条、根总长多902.9cm、根系体积多4.7cn3、根系干重多0.91g;后期绿叶数多0.7张,假茎粗0.08cm;每667m2有效穗多1.61万穗,每穗总粒数多3.9粒,每穗实粒数多5.7粒,结实率多2.02个百分点.不同的耕作方式相比,直播稻比移栽稻生育期缩短3-6天;穗粒结构以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最好,产量也最高,比非还田免耕直播稻增产4.78%,比免耕抛秧稻增产6.39%,比常耕直播稻增产11.79%,比常耕抛秧稻增产11.39%.不同留桩高度对免耕直播稻产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免耕直播稻纹枯病为害较轻,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纹枯病最轻.  相似文献   

11.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功 《农家致富》2014,(11):46-47
一、还田方式 1.小麦收割后直接还田或粉碎还田。小麦收后,将小麦秸秆直接平铺于地表间作带或垄沟,或粉碎后将粉碎的麦草撒均匀后直接翻犁入土。2.旱坡地小麦高留茬还田。旱坡地小麦收割时留茬30~50厘米左右,小麦收割后硬茬直播玉米,出苗后及时灭茬盖土。3.堆沤后还田。小麦收割脱粒后,  相似文献   

12.
一、麦秸全量机械还田 1.机械收割。6月初小麦成熟时,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10~15厘米。开启秸秆切碎装置,将小麦秸秆切成5~10厘米小段,均匀撒在田间。  相似文献   

13.
一、麦秸全量机械还田 1.机械收割。6月初小麦成熟时,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10~15厘米。开启秸秆切碎装置,将小麦秸秆切成5~10厘米小段,均匀撒在田间。  相似文献   

14.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1.稻草短切翻耕还田技术。将稻草人工或经机械切成长15~20厘米,均匀撒在稻田里。一般亩撒入干稻草量为200~250千克;若用早稻草还田,每亩大田撒入量为亩稻草总量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2 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晚稻低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1)和晚稻高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SM2)2种模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不施肥条件下,2016年和2017年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较不利用紫云英、稻草不还田早稻平均增产24.6%,晚稻平均增产26.4%;晚稻高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SM2)较晚稻低茬收割冬种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模式(SM1)更有利于早、晚稻稻谷产量的提高;在施氮50%、常规施氮和施氮150%条件下,2 a早稻稻谷产量SM2模式较SM1模式分别增产11.1%、7.2%和5.7%,晚稻分别增产6.2%、10.6%和3.5%;SM2模式增产因素主要是促进了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提高。在50%、100%和150%施氮量下,SM2模式的双季稻周年生产净收益较SM1分别提高11.3%、13.2%和6.4%。  相似文献   

17.
一、种植模式 该模式150厘米为一带,小麦占83厘米,菠菜、玉米占67厘米,每一带中,播种5行小麦、6行菠菜、2行玉米.小麦行距16.6厘米,每种5行小麦,留67厘米宽的空地,早春在空地中播种菠菜,菠菜收割后套种玉米.该模式667平方米产小麦400~500公斤,菠菜1200~1500公斤,玉米500~700公斤.小麦机械收割后麦秸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8.
一、本田整地 1、培肥地力 要增加水稻秸秆还田的数量,以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收割时应留茬10~12厘米,机械收获的将稻草粉碎,通过秋翻施入土壤;人工收获的在春季耙地前将粉碎的稻草均匀施入水田,通过耙地混入土壤。  相似文献   

19.
稻田套播油菜的技术优势和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油菜技术的关键措施是在水稻收获前将经过处理的油菜种子撒入具备一定条件的稻田,用种量6~9 kg/hm2,在油菜2片子叶到1片真叶时机械收割水稻,水稻留茬高度10~15 cm,收割后迅速散开稻草,多余稻草及时移田.使用稻田套播油菜技术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缓解季节矛盾,保油菜早苗齐苗,有利于加快油菜机械收割的进程,促进秸秆还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大面积产量能达到甚至超过育苗移栽油菜的产量水平,高产田产量可达3 7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正>直播油菜由于播种较迟,冬前有效生长期短,播种后气温相对较低,难以争取较多的临冬绿叶数,所以营养体较小,从而也就限制了春后的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在越冬或早春遭受寒流侵袭,常常会发生冻害,由于其苗体小,冬前根系不发达,地上部生长幼嫩,冻害往往比移栽油菜严重。尤其是前茬水稻采用机械收割、秸秆全量或部分还田的田块,由于稻草覆盖较厚,油菜出土后一直生长于一个相对较为温暖的环境之中,虽具有幼苗生长快,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