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分离获得的甜菜单体附加系,其传递后代中分离出少数2n=28的个体。它们是由甜菜单体附加系产生的不减数配子接受外来栽培甜菜花粉结合而成的BⅢ杂种。BⅢ杂种个体繁殖中又反转产生单体附加系,并能稳定传递。对BⅢ杂种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看到其大孢子母细胞存在不均等分裂,证实BⅢ杂种胚囊发育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甜菜属近缘种3种间杂交(B.patula×B.cicla F_1,对B.vulgaris杂交),从后代中分离出了3个具有B.patula染色体的异附加三体植株。其中PT5-1植株具有B.patula的红色叶脉性状,且附加染色体明显小于糖甜菜染色体,认定为B.patula的9号染色体,另两株附加的B.patula染色体号未确定。减数分裂终变期1Ⅲ 8Ⅱ频率平均为5.65%,9Ⅱ 1Ⅰ频率为92.50%,都与糖甜菜初级三体有显著差异。中期Ⅰ,1Ⅲ 8Ⅱ频率有所降低。正常四分体频率为93.28%。实际传递率较低。文章还讨论了异附加三体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沿海甜菜、叶用甜菜、白花甜菜、小碗状花甜菜、平匐甜菜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菜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全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 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型,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宝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相似文献   

6.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胜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D:1的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7.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也存在排列顺序颠倒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饲料甜菜与糖甜菜杂种F1代主要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饲料甜菜和糖甜菜杂种F1与3个亲本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各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杂种F1代在根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3个性状上表现强杂种优势;粗纤维含量、含糖率与抗病性杂种优势弱;根产量与含糖率(r=-0.818*)、含糖率与粗纤维含量(r=0.907**)、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r=0.954**)、根产量与粗纤维(r=0.736*)4对性状相关程度高,规律明显。同一性状正交、反交杂种优势不同,根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在正交杂种中杂种优势明显;含糖率、粗纤维含量、干物质含量在反交杂种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菜(B.ciclaL.)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用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率。杂种后代含糖率,部分组合超双亲,部分组合低于亲本糖甜菜。优良C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产、质量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基本上是同源的。一年生生长习性及野生种根型表现为显性,F_2服从孟德尔分离,但有的表现偏离。三个组合F_2、F_3的花粉育性、株型等表现具有广泛的方离,从中可分离出极少量高糖、高抗病等各种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甜菜属3个不同组的5个野生种和两个栽培种进行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并计算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同工酶相似值,初步确定了其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给果表明:1.碗状花甜菜组与普通甜菜组的亲缘关系较远,白花甜菜组介于上述两组之间;2.普通甜菜组中B.patu.与B.mari.相比,前者与栽培甜菜的亲缘关系较远;3.组间物种差别大于组内物种差别。  相似文献   

13.
节节麦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可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为了揭示L1和L2谱系节节麦的遗传差异和杂种优势,对L1、L2谱系节节麦开展人工杂交,采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种F1的真实性,对其花粉活力和F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地理隔离使L1和L2谱系节节麦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尚未形成生殖隔离。F1的花粉活力和同源染色体配对正常,绝大部分F1的中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环状染色体,少数出现棒状染色体。对8个杂交组合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L1、L2谱系节节麦的百粒重和分蘖数存在杂种优势,尤其是杂交组合AY26×AY46和XJ47×AY46,其百粒重(IH>143%,OPH>21%)和分蘖数(IH>187%,OPH>57%)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有望通过对这2个杂交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节节麦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为其在小麦产量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六倍体类型(简称硬偏麦六倍体类型)来源于硬粒小麦(T.durum Dest,2n=4x=28,AABB)与偏凸山羊草(Ae.uentricosa,2n=4x=28,DDM^vM^v)杂交并自然加倍的八倍体类型,其染色体组成还不清楚。为了研究偏麦六倍体的染色体组成,用中国春(AABBDD)与之杂交,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析,观察到大多数花粉母细胞有14对二价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 2n=20, 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 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兰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 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相似文献   

16.
蔡华  张启勇  韦朝领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2):1831-1834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鉴定忍冬科(Caprifoliaceae)接骨木属(Sambucus)2种植物蒴翟(Sambucus Chinensis L.)和接骨木(Sambucus willamsii H.),对安徽滁州地区蒴翟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和接骨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蒴翟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4,染色体基数x=17,为二倍体物种.与接骨木(2n=2x=36)相比,存在染色体数目差异.其核型公式为k(2n)=34=14m+14am+6st,核型类型为2B型(接近3B型);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2.07.臂比>2的染色体比为0.47.在系统进化程度上蒴翟较接骨木高级,这可能是草本蒴翟比木本接骨木具有更强生态适应性的细胞学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