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保尔·萨特基于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基本命题,也是萨特的人道主义与传统人道主义的分水岭;对个体、自由、道德责任、道德抉择等命题进行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诠释澄明,凸显出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性。  相似文献   

2.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世界著名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的巨著。本文从存在主义入手,主要利用海德格尔的对艺术与"真"的关系的思考和萨特的文本本质??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进一步阐释这部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一般认为是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笔者认为是能动反映中的创新。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创新过程;离开了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不能称之为"能动的反映论";创新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切基本原理的关键所在;创新是建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形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矛盾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一部哲学名著,是集中体现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不朽之作。这篇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有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为其深厚的实践根基,又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直接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哲学冲合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学界针对其理论来源及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出现了不少见仁见智的观点。有人认为,《矛盾论》完全是脱胎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观点,也有人以为它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滥觞而又涂上一层马克思主义的光环。对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费尔巴哈思想体系中缺乏辩证法的思维观念,即使有辩证法思想,也是零碎的,总体上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从没批判过费尔巴哈思想中缺乏辩证法思维方式。系统准确的再现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的真实内容,对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同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安·兰德与萨特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可比性。如两者都强调个人意志、生命意志以及自由意志等。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兰德强调“客观”的客观主义哲学与萨特强调“主观”的存在主义哲学在具体哲学观念上有很大的分歧。具体表现为,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前者强调存在的实体性,意识(理性)反映存在的被动性,后者强调存在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以及意识作为自为存在的主动性;前者强调自由的理性本质、绝对性以及目的性,后者强调自由的非本质性、处境以及非目的性;前者强调自我与他人的无冲突论、人只对自己负责,后者强调人总是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中,人不光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要对他人的选择负责。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通常认为,就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笔者认为:从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把握人的本质,只是把握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人的本质本身。通过揭示并论证人是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从而论证了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展开着的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并初步揭示了“人的本质新论”的哲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黄集伟 《百姓》2004,(6):56
它们指涉广泛,内容芜杂,但不做特别说明便宛如天书是其"共同特色"--"美作"即"美女作家",是"类称":"安宝"即"安妮宝贝",是个人笔名;"金司"是"金牌司仪";"流贝"则是"流行音乐界的贝多芬"之压缩……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曾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到了20世纪,涌现出了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从而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潮流。这些西方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人学领域。他们紧紧围绕人的本质、人的存在社会性,以及人性的压抑、异化与解放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进行理解和阐释。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要转折,且每次转折之后研究的核心思想、领导人物与研究的侧重对象均有所变化,从而形成了鲜明的阶段性。总体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围绕"道"而展开的,其教育目标就是教以为"道",而"道"的具体展开就构成了老子教育思想的"器"。老子教育的核心是"知常",恪守柔弱,知足不争;要"守正",做到复归于朴,持守三宝。其教育方法是"行不言之教"、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老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活动的辩证法原则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原则,这对当今的教育实践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诡辩论与辩证法的两点对立.首先,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上,虽然二者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之别,从而认为事物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而诡辨论则否认任何确定性,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是二者的一个根本对立点.其次,在概念的灵活性上,辩证法认为概念的灵活性是由客观事物的变动性决定的,因而应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去变动概念,即应客观地运用概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旅游精准扶贫内涵,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实施"精准";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实现"脱贫";旅游精准扶贫的本质在于推动"造血"。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包括建立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实施多模式并举的运作方式、推动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推行"五化"乡村旅游整体开发理念等。  相似文献   

13.
青年卢卡奇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并对历史与自然统一关系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他运用辩证的总体观去考察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出历史与自然相统一的结论,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采取批判和否定态度,并提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论断。我们整理和借鉴这一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人学思想,解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崔敏 《河南农业》2013,(13):25-26
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即古人说的"诚于中、形于外";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而有信"等。对个人而言,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种产品和一个品牌来讲,诚信是一种形象、一种信誉,更是一个产品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设计的本质出发,研究了农业设计的存在与发展。认为农业设计形成于农业形成之初,成熟于农业生产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发展之中。基于此,提出现代农业设计的内容与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目前国内农业技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如今各农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必备课程。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实践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基础,实践出真理,是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遗传学的演化及其辩证发展,包括古代遗传思想的萌芽,经典遗传学阶段、由细胞遗传学向分子遗传学过渡阶段和分子遗传学阶段.认为遗传学的发展演化经历过反复曲折和不断认识的深化过程.研究遗传学的演化史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对于深化遗传本质的认识,对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对于农作物和家畜良种的选育,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的本质的研究是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通说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受一定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本文拟以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为切入点,分析萨维尼之"法的民族精神说"。通过引入时间概念,把民族精神说与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相比较,从而澄清该学说之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着模仿和照搬法学专门院校和综合型大学的做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都缺乏特色。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目标应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将法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农村的实用型法律人才。构建以"农"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彰显农林院校特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局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下,新型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竞相纷呈,而且其改革逐步深入。不过,它们普遍表现出培养目标定位"高而空"、培养内容"新瓶装旧酒"、教学方式形变而神未变、管理制度缺乏弹性、评价体系缺乏活力等局限。为此,改革其培养目标,使之"实在务本";更新培养内容,使之"多元综合";转变教学方式,使之灵活多样;变革管理制度,使之"刚柔相济";创新评价体系,使之"因地制宜",实属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