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化自然保护区,将监测管护平台系统与远程摄像监控系统、船舶监测系统、水文水质动态监测系统等连接,动态监测保护区内受保护动物的活动情况、水文海况、违规捕猎、违规开发、海洋自然灾害……只要坐在监控室大屏幕前,这一切都可以实时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喻为“水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Sou sa chinensis因被选定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而蜚声中外,海内外海洋、水产专家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亦随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1997年1月莲花山镇渔科站属下的番渔科07001、07002号科研调查船承担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处下达的课题,对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进行观察,现将7个月来在珠江口水域观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有媒体报道"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约日亡一头!",文章引用了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的数据,称过去一年珠江口白海豚数量由2416头降至2060头,从而得出数量明显减少的结论。这是对调查方法的不了解,及对数据误读得出的结论。该数据来自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2015年调查,该调查方法包括相片识别法(PhotoID)和标记重捕获法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栖息于我国沿海鲸豚类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IUCN(国际自然及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数据缺乏"物种,2008年IUCN已将中华白海豚定为近危等级。近几十年来,过大的捕捞强度及传统的作业方式导致珠江口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珠江口海域的海洋开发也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渔业资源中的鱼类是中华白海豚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鱼类的分布和丰富程度与中华白海豚的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海域4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解剖及死因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江口海域4头死亡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外部形态检查和内脏器官病理解剖。从外部形态看,ZSC01-ZSC03三头都有明显的伤痕,而ZSC04则受海水浸泡表面已经严重腐烂。通过病理解剖,发现4头中华白海豚的内脏器官并无可见病变,部分内脏器官由于死亡时间较久发生自溶和腐烂,并发现ZSC04的食道塞着一团毛发。根据它们的受伤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初步鉴定ZSC01~ZSC03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致死,ZSC04则因食道阻塞而饿死。  相似文献   

6.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珠江口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占东  林钦 《南方水产》2005,1(4):47-54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应用VB编程语言在各类海水水质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足够多的随机分布样本,以此作为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检验和测试样本,利用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珠江口2002~2003年水质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的海水水质评价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准确评价未知海水样本的水质类别;2002~2003年珠江口的水环境总体状况较差,绝大部分区域属于II~IV类海水,在其分布上,珠江口西部海域水质状况好于东部海域,这是由于珠江口东部沿岸城市东莞和深圳较大的排污量和繁忙的海上运输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碧空万里,海水湛蓝。珠江口伶仃洋上,海燕悠然翱翔,阳光照得海面波光粼粼,不远处,那些可爱的中华白海豚三五成群在海面跳跃、追逐、嬉戏……这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常可以看到的景象。中华白海豚作为珍稀海洋哺乳类动物,有"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的美誉,其进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态特征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珠江口伶仃洋是中华白海豚活动最密集的区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该海域内发现的中华白海豚仅有2133头。  相似文献   

8.
正陈希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研究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鲸豚救护小组组长,广东省科普讲师成员,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讲解员,主要负责科普宣传、鲸豚救护和组织开展中华白海豚科学研究等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0,24(4):312-317
根据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Jia虎鱼、红狼牙Jia虎鱼、触角沟Jia虎鱼、矛尾Jia虎鱼、拟预选尾Jia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Shen、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Ti、康氏小公鱼、黄吻棱Ti、棕腹刺Tun、黄鳍东方Tun、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陆奎贤 《水产科技情报》1993,20(2):82-83,70
1981~1982年间,在珠江口设4个采样点,用底拖网每月采样一次,获鱼类76种,其中以棘头梅童鱼、凤鲚、广东鲂、中华海鲇、七丝鲚、花鲈渔获量最多。在季节变化上,春夏季渔获种类较多,冬季较少;但冬季渔获量最高,春季最低。几种主要经济鱼类初次性成熟年龄多为1龄,产卵期集中在5~7月。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采用船基截线法每月在珠江西部河口进行海豚调查,以评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分布、季节变化和群体组成。研究发现,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从三灶岛南至大襟岛西侧水深10m的水域,20m等深线可能为该水域海豚离岸分布的界限,分布区在丰水期趋向河口北部浅水区,枯水期趋向离岸水域,季节性南北移动趋势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海豚目击率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本调查区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周年各月目击率(头/100km)的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n=12,r=-0.65,P0.05),显示目击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珠江东部河口相反。据此推测,珠江东、西部河口种群之间可能存在海豚个体的交流。比较本调查区和以往珠江东部河口各调查区(包括伶仃洋及其邻近水域)的海豚目击率表明,西部河口也是珠江河口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珠江西部河口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物学及其与东部河口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便全面有效地保护珠江河口的中华白海豚。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渔业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近200种,是粤港澳渔船的重要作业场所。但近年沿岸大片的围海造地、增船布罟,渔业资源已发生不良变化。为了及时地了解资源变动的趋势,为珠江口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捕捞管理、污染与防护及处理好共有渔业资源与地方围海造地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是唯一一个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近年来,由于水环境的恶化和其它因素,死亡、受伤的白海豚经常出现于珠海海域。本记录分析了2001年以来死亡、受伤于珠海海域及港澳的鲸豚类情况,提出了加强保护白海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24日和8月2日对辽河保护区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原生动物36种,其中鞭毛虫12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33.33%;肉足虫1种,占2.78%;纤毛虫23种,占63.89%.原生动物的组成规律为植物性鞭毛虫多,动物性鞭毛虫少;纤毛虫多,肉足虫少.辽河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个体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等特征均因水质的变化而变化.2次采集的优势种类为草履唇滴虫(Chilomonas paramecium)、隐滴虫(Cryptomonas sp.)、织毛虫(Histriculus sp.)、似织毛虫(Histriculus similis)、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us)、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和尖毛虫(Oxytricha sp.).通过原生动物多样性分析,可初步确定辽河保护区的水质等级为Ⅳ~V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白海豚在中国最早的发现记录是唐朝,到了清朝时期新安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深圳、香港一带,渔民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近代是瑞典人Peter Osbeck乘船航行至广东珠江水域时,观察到一头雪白色海豚在船边出现,因其颜色特殊,将其命名为中华海豚(Delphinus Chinensis Osbeck1765)。1870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管理员William Henry Flower首次使用了中华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12,(5):49
日前,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是日,海洋三所在保护区挂牌"国家海洋局第三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1985年我们在珠江口发现了中国对虾资源,为了对这一珍稀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其资源状况和分布与移动的认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为此,我们根据调查的资料,对其分布与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对珠江8大入海口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经鉴定有浮游动物57种,其中桡足类占优势,有20种;其次为轮虫和枝角类,分别为18和8种;此外,被囊动物2种,原生动物、多毛类、异足类、水母类、糠虾类各1种;还有阶段性各种幼虫以及未知种类2种。调查期间各站位均出现的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us)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浮游动物的种数变化范围为19~29种,密度的变化范围为2288~300000ind·m^-3,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0.03~111.94mg·m^-3。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贝类麻痹性毒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1999年对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3个海域14种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毒素(PSP)的毒性水平检测并比较其季节性变化和种间差异,采用麻痹性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测定PSP毒性水平,并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僧牡蛎轻微染毒(PSP),大鹏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不同程度染毒,大亚湾海域的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棕带仙女蛤具潜在染毒危险。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浮游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盛宪 《海洋渔业》1991,13(1):24-27
<正> 浮游生物是水生动物食物链锁的基本环节。人们要对一个海区生产力大小估量及渔场时空变化,都必须对浮游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等要有所了解。珠江口沿岸暗礁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海岸线迂回曲折,直接受江河淡水的流入,形成咸淡水相互交汇较明显。大陆江河每年平均约有1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