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东珠海斗门区素以养殖海鲈著称,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斗门就有养殖户捕捞野生海鲈鱼苗进行人工养殖。时至今日,珠海已成为全国海鲈主产区,被授予"中国海鲈之都"称号。虽然,珠海海鲈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仍受苗种问题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珠海海鲈养殖户要跑到福建购买苗种。为应对这个问题,珠海市大粤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仅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海鲈养殖面积近2万亩,年总产量近5万吨,产值近8亿元,产量超过全国总产的30%。然而,受区域特点、育苗条件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该地区养殖的海鲈鱼苗长期以来完全依靠福建、山东等地提供,本地海鲈种苗业基本属于空白。外地海鲈苗受长途运输、盐度淡化过快和区域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下塘后成活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3.
<正>给高密度养殖池里的鲈鱼装台"跑步机",让喜欢顶水的鲈鱼挤在一起,几乎24小时不停做有氧运动。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饵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进才水产高密度养海鲈的奥秘"通过200平方米水面可养殖2万尾海鲈,且价格比同期海鲈每斤贵3元左右。"这是广东省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进才水产")与珠海市农业发展中心合作研发的"循环水养殖海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广东珠海"白蕉海鲈"2009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斗门区2011年获评"中国海鲈之乡",白蕉海鲈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美味海鲈产自斗门海鲈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体型粗且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呈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南端——珠海斗门,有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鲈鱼,叫白蕉海鲈。在珠海白蕉乡间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鱼塘。养殖户天蒙蒙亮就开始陆续到鱼塘边,照看起这些"养家糊口"的宝贝——海鲈。十三年前,斗门区白蕉海鲈企业——珠海强竞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正是这样的"养殖户"之一。只不过,经过十多年的历练,依靠科学管理、先进养殖技术,如今刘强的养殖公司已脱颖而出,成为行业  相似文献   

6.
“珠海本地孵化出来的海鲈鱼苗上市了,以后斗门养殖户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优质海鲈苗了。”2013年1月14日,《海洋与渔业》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鹤洲北农业生态科技园的珠海市海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老板魏永贵高兴地说,经过50多天的孵化、  相似文献   

7.
海鲈是珠海市斗门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鲈鱼的池塘养殖成为斗门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的提高以及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鲈鱼单价利润迅速下跌,养殖户唯有不断追求产量,多年平均亩产达1500kg,最高亩产达5000kg。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饲料投喂量增加,养殖水体负荷增大,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生态平衡失控,病害频发,造成养殖风险过大,严重制约了鲈鱼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位于珠江水系西江出海口,每年有大量的海鲈从外海游入觅食生长,年捕获量达数百吨,是当地的特色渔业资源。随着捕捞强度增加和海洋环境变差,海鲈的天然资源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地处珠江入海口的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是"白蕉海鲈"的主产区之一。进入昭信村的道路两边,放眼望去成片都是海鲈池塘,鱼塘里的增氧机在不停地运转着。据了解,昭信村拥有鱼塘面积4700多亩,水产养殖户400多户,大部分都是从事海鲈养殖。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进才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1月,是昭信村规模最大的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理事长梁美容是当地有名的海鲈养殖致富带头人。她告诉本刊记者,虽然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的时间很短,但社员们早在合作社成立的前几年就已经开始有组织地"抱团"共谋海鲈发展大计了。  相似文献   

10.
海鲈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eus),是广盐性海水鱼类,亲鱼在25盐度以上的海水产卵孵化,幼鱼在近海和河口水域长大。珠海市斗门区地处西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是海鲈的天然生长水域,养殖海鲈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养殖面积2万亩.  相似文献   

11.
白蕉海鲈是广东珠海市首个地理标识产品,也是珠海主要的海水鱼养殖品种,占珠海海水鱼养殖量75%以上。白蕉海鲈养殖面积20000亩,年总产量5万多吨,养殖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5%以上,全国总产量30%以上(2011年)。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也荣获“中国海鲈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位于西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是海鲈生长洄游水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至今养殖面积发展到2万亩,年产量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2009年白蕉海鲈被评为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白蕉镇被授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一、咸化技术的产生白蕉海鲈肉质肥厚、无肌间剌,属优质鱼类,并且以人工养殖高产著称,平均每亩产量5吨、最高达8吨,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优越和养殖技术成  相似文献   

13.
正疫情引发的"封路"措施,阻断了养殖业的正常运转,销售渠道封闭,成鱼卖不出去,资金难以回笼,饲养成本持续提高,同时饲料供应不足……这对小养殖户来说,打击更大,面对疫情,他们经受着巨大的生存考验。成鱼压塘不能变现还需持续投入珠海市斗门区海源鲈鱼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中国海鲈之乡"白蕉镇,于2008年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4.
白蕉海鲈价格暴跌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作为“中国海鲈之乡”,目前海鲈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2011年海鲈总产量约4万吨。 今年年初,白蕉海鲈遭遇“寒冬”,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了解,向蕉海鲈的养殖成本为7-7.5元/斤,目前0.8-1.5斤规格的海鲈塘头批发价格为7,4-7.8元/斤,1.5-3斤规格的价格为6.2-6.4元/斤,跌破成本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6%和40%。  相似文献   

15.
<正>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于2013年11月5日成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是一家集水产品养殖、收购、销售,制冰,冷藏冷冻和水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有51户,主要的养殖品种有鲈鱼、草鱼、叉尾鱼,养殖总面积为1180亩,年收购及养  相似文献   

16.
海鲈也称七星鲈,是河口型的广盐性鱼类。2004年,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海鲈养殖面积达10200亩,有较多的农民为追求高产而忽略了健康养殖,结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总结了开展海鲈高产高效健康养殖的一些具体措施,仅供同行参考。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面积分别为5亩-12亩,水深1.7m-2.5m,具备三通(通水、通电、通路)条件,配备有增氧机,池塘淤泥10cm-20cm,塘基牢固而不渗漏。  相似文献   

17.
当海鲈成为全国第二大海水鱼养殖品种时,加工愈来愈受到业界关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和团队已经研发出多项海鲈加工技术,如轻腌半干海鲈加工技术、茶香鲈鱼加工技术、啤酒鲈鱼加工技术,以及不含致癌物质的新型熏制海鲈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市场动态     
正海大、通威再次降低海鲈料价格今年华南地区的海水鱼料降价来得异常早。2016年1月14日晚,海大集团下属分公司珠海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容川饲料有限公司、通威股份下属分公司珠海海为饲料有限公司分别向客户发布降价信息,称海鲈鱼料、海水鱼料下降250元/吨。据悉,本次降价仅限于珠海的海水鱼料市场,这片市场2015年约有18万吨的饲料容量,其中绝大部分是海鲈鱼料。同为海水鱼的金鲳,由于处在喂料淡季,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省水产养殖继续发展,产量增加,但是产品价格在继续下降,一些养殖品种甚至出现了亏损。珠海市斗门区是个水产养殖较发达的沿海地区,2005年全区养殖的1.35万亩海鲈获得了1.84万吨的历史最高产量,然而,平均每千克塘头价只有10元,低于每千克养殖成本11元!  相似文献   

20.
海鲈, 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花鲈,属广温、广盐、肉食性的浅海内湾鱼类,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省,海鲈养殖主要集中于珠海的斗门地区. 一、珠海海鲈养殖情况 珠海海水鱼养殖主要以海鲈为主,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海鲈的养殖产量居全国第-位,而珠海斗门的海鲈产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斗门区的白蕉镇是广东省养殖海鲈最集中的地方,整个白蕉镇约有10000多亩的养殖面积,大多数以养殖海鲈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