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林木深根苗快速培育方法,以樟子松、沙棘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灌水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1-萘氨甲酰苯甲酸,简称NPA)对其根系垂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质配比、土壤水分对樟子松、沙棘根系的垂直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纯沙丘沙,土壤密度1.3 g·m-3)相比,沙丘沙∶泥炭土=1∶2(体积比,土壤密度0.7g·m-3)处理的樟子松、沙棘根系垂直长度分别提高36.6%、27.1%;与水分胁迫处理相比,充足的土壤水分使樟子松、沙棘根系垂直长度分别提高22.0%、20.8%;灌水方式对樟子松苗木根系垂直生长影响显著,下部吸水方式比上部灌水方式提高24.6%,而灌水方式对沙棘根系垂直生长影响不显著;NPA对沙棘根系的垂直生长影响显著,与不施用NPA相比提高30.6%,而NPA对樟子松苗木根系垂直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民 《中国林业》2011,(11):48-48
樟子松适应性强,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积水地生长不良,喜酸性土壤,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人工林在林区广泛栽植,且长势良好。笔者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在沙地种植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仅供林业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松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樟子松系分布集中,在250cm范围内0~2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50%~60%;樟子松生长迅速,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60cm,粗生长量达1.0cm,移载苗木2~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樟子松适应性强,同时对温度、光照和不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充足的光照、水分,有利于其生长,干旱、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4.
孔令瑞 《中国林业》2010,(17):56-56
<正>樟子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樟子松喜光、耐寒性强;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碳酸盐含量超过0.1%,pH值超过8,积水将使其生长不良。1998年,笔者开始在呼图壁林场山区红四沟苗圃进行播种育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松树病害,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该病原菌很少侵染危害15 a生以下的森林,主要对于一些生长不良樟子松林,如干硬的土壤、根系的生长受限的装饰树,受干旱、冰雹或雪害的林分以及郁闭度过大、昆虫危害或其他机械损伤等均易使樟子松感病.对有关樟子松枯梢病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马义 《防护林科技》2016,(11):108-109
黑松是大连地区沿海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根据黑松在大连开发区的生长状况,分析了黑松、油松、樟子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油松、樟子松,生长曲线呈缓-快-慢"S"形曲线。  相似文献   

7.
燕山北部山地典型造林树种幼树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4个乔木造林树种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对立地条件相近的7a生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及华北落叶松的根系空间结构特征(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不同径级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的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及所占土体体积高于其他2个树种,且根长密度及根面积密度较低;华北落叶松根系与其他树种相比分布的土层更浅,所占土体体积较小,但根长密度及根面积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树种,华北落叶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更为密集;各树种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都远超地上的冠幅,樟子松与蒙古栎的根幅与冠幅比较大,分别达到了3.82和3.09;各树种根系的生物量、根系长度和根系的表面积都随与主干的距离以及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比根长则相反。由于采用的是裸根苗造林,蒙古栎的根幅、生物量、比根长及比根面积等参数明显低于其它3个树种,蒙古栎建议采用直播造林或容器苗造林。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来看,油松、樟子松更能适应瘠薄、干旱的土壤,而华北落叶松的根系分布较浅,且更为集中,易受到土壤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 :樟子松根系分布集中 ,在 2 50cm范围内 0~ 2 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 50 %~ 6 0 % ;樟子松生长迅速 ,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 6 0cm ,粗生长量达 1.0cm ,移栽苗木 2~ 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 ,樟子松适应性强 ,同时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 ,充足的光照、水分 ,有利于其生长 ,干旱、低温条件下 ,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9.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天然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地及海拉尔一带沙地。我站自1955年栽植樟子松,二十年来现已高达10米。樟子松的特点是:在其它树种不能正常生长的干旱瘠薄的沙地上能茁壮生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防风阻沙作用强,树干通直,材质良好,是我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良种壮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环节,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也是降低造林成本的有效措施。沙地土壤的自然肥力很低,表层土壤腐植质含量不足1%,结构疏松,渗透力强,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寒,能耐-50℃的低温,对土壤水份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固沙、固土效果良好,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沙壤土、黑钙土、栗钙土、淋溶黑土、白浆土上都能生长,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现将樟子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播种苗当年生长规律与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樟子松播种苗当年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樟子松苗期各器官的孕育、生长均遵循着一定时间节律,经与指数函数拟合,吻合程度良好。且苗木的茎高、茎粗及有机物积累等性状与根系紧密相关,特别是侧根的强弱对苗木生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的苗圃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季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季节主要气候因子的测定分析、樟子松不同造林期根系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樟子松不同季节造林试验及其结果分析.认为在榆林沙区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的适宜季节是雨季(8月中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郁闭樟子松林抚育间伐的综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郁闭的樟子松林在生长期间进行抚育间伐,有利于加快樟子松株体的加长加粗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速度、还提高了樟子松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如此,对于林地土壤气候等外部条件也具有改善提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丰产素等生物制剂处理2年生樟子松苗木,在内蒙古加格达齐进行了田问造林试验。并对樟子松造林成活及地下根系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观测苗木成活率、根系生长等因子。结果表明:Pt菌剂3号ABT生根粉制剂显著地提高了樟子松成活率,它分别比对照高29.3%和23.6%,也促进了根系的生长,特别是细根的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苗木细根长度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增加细根量来实现的。表3参10。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土壤中香草醛等酚类有毒化感物质对樟子松种子和幼苗的影响,文中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草醛溶液对樟子松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樟子松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香草醛溶液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产生了影响,而且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效应,其中香草醛浓度为10mmol.L-1的溶液对樟子松胚根和幼茎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选择造林地和树种 在选择造林地和造林树种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因为苗木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成活率高,对冻拔的抵抗力也较强。一般来说,樟子松和落叶松系阳性树种,应该选择地势比较高,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又称海拉尔松、蒙古赤松、黑河赤松,是松属中最耐寒的树种。它抗旱性强(临界水分为4%)、耐瘠薄、根系发达、速生,除盐碱地、水湿地、粘重土壤外都可以生长。它具备防风效能大、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近年来,平原风沙区和国营林场固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其林木生长量、根系量,林分稳定性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造樟子松混交林会延长树木生长期,促进林木生长,推迟衰退5年左右;生物量可增产53.63%,感病指数下降了15%,林分稳定性增强;根系量和枯枝落叶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樟子松枯黄与枯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樟子松枯黄与枯死林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与樟子松原产地气候相差较大,早春气温回升过早,温暖的气温和充足的光照使樟子松提前打破休眠,树冠枝叶发生蒸腾,而此时土壤并未解冻,根系不能供应充足的水分,导致樟子松发生生理干旱,最终造成樟子松林分的枯黄与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