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综述了LIF基因和蛋白质结构、LIF受体信号转导、LIF在子宫内膜中基因表达,探讨了LIF在胚胎发育和胚泡着床中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密切相关,在排卵、胚胎发育及胚胎着床等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母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可通过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影响生殖过程。在此,对LIF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猪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猪LIF蛋白并分析其活性。酶切和DNA测序显示,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LIF—MycHis含有编码分泌型猪LIF蛋白的CD—NA序列;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分泌到上清中的重组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37000的位置上有明显的增强表达条带;活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维持小鼠E-14胚胎干细胞在未分化状态。该结果显示重组猪UF蛋白在CHO细胞中进行了正确表达并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能够用来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用于猪胚胎干细胞系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长分化因子9在兔卵巢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霖  季金强  尹萍  丁家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84-16685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在兔卵巢卵泡发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DF9蛋白在兔卵巢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GDF9在原始卵泡中没有表达;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有腔卵泡卵母细胞及有腔卵泡颗粒细胞、透明带及卵泡液中均检测到GDF9蛋白;在黄体中也有GDF9的表达。[结论]GDF9不仅是卵母细胞分泌因子,而且是颗粒细胞的分泌因子,其表达随兔卵巢中卵泡发生呈时空动态变化,在兔卵巢卵泡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了黄体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对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分化有广泛的作用,与胚胎发育、卵泡的发育、胚泡着床和性激素的分泌相关,并与流产有关。这表明LIF对繁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抑制素α亚基单克隆抗体对注射抑制素α片段及抑制素粗提物后的去卵巢大鼠的下丘脑和垂体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与垂体存在抑制素α亚基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阳性反应位点,并存在剂量与时间上的依赖关系,说明抑制素α亚基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和垂体,为探讨抑制素α亚基在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表达与涎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nm23-H1基因在涎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8.33%,癌旁涎腺组织为37.50%;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与涎腺癌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m23-H1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nm23-H1基因与涎腺癌发生有关;nm23-H1高表达对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用融合表达质粒DNA免疫后,外源DN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基因免疫的安全性,在pC IS免疫京白鸡后,取卵巢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切片中是否有抑制素基因表达(即是否有阳性点的存在)。结果发现,在卵巢组织切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阳性点。抑制素基因免疫后,经过长时间的代谢,京白鸡的卵巢组织中无外源抑制素表达。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eukemiainhibitoryfactorreceptor,LIFR)和gp130在月经周期猕猴卵巢内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F、LIFR和gp130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量随月经周期的不同而变化,LIF及其受体在增殖期卵巢内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的卵巢。LIF及其受体在原始卵泡、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的卵细胞内表达量均较高,在颗粒细胞、卵泡膜、卵巢生殖上皮和卵巢基质中有少量表达,而在闭锁卵泡、退化的黄体和卵巢髓质中未见表达。LIF及其受体在猕猴卵巢内的表达可能受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所调控,LIF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猕猴卵泡发育及排卵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FoxO3转录因子在不同日龄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具体定位情况,为后续开展家禽卵泡激活及发育调控等相关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enBank中搜索鸡与其他物种(鸭、鹅、老鼠、猪、牛及人类)的FoxO3氨基酸序列,通过LaserGene分析鸡FoxO3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FoxO3氨基酸序列间的亲缘关系及同源差异情况;利用RT-PCR鉴定FoxO3基因是否在鸡卵巢组织中表达,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鸡卵巢组织中FoxO3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以免疫荧光检测FoxO3蛋白在鸡卵巢组织中的定位情况.[结果]鸡与鸭和鹅的FoxO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2.7%和95.3%,基于FoxO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鸡与鸭和鹅的亲缘关系较近,说明FoxO3基因的进化相对较保守.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鸡卵巢组织中均能检测到FoxO3基因表达,且FoxO3基因在0日龄鸡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其他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0日龄鸡卵巢组织中未检测到FoxO3蛋白,但在21日龄和成年鸡的卵巢组织中均能检测到FoxO3蛋白;在21日龄鸡卵巢组织中FoxO3蛋白主要定位在原始卵泡细胞周围,在卵泡内部没有表达;而在成年鸡卵巢组织中FoxO3蛋白仅定位于大卵泡细胞边缘,小卵泡细胞内并未发现FoxO3蛋白.[结论]由于鸡和哺乳动物的FoxO3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且FoxO3蛋白在鸡卵巢组织中的定位与在哺乳动物卵巢组织中的定位相似,说明FoxO3在鸡卵巢组织中发挥着与哺乳动物相似的功能,即在卵泡激活与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调控FoxO3能有效提高鸡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生大鼠卵巢上神经切除对其生殖能力的影响,对出生后5 d雌性大鼠卵巢上神经进行手术切除,至性成熟时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卵巢组织结构特点并对其发情周期、怀孕率、产仔数、卵巢重量、卵泡数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卵巢切除后发情周期延长、怀孕率降低、产子数减少、卵巢重量下降、卵泡数减少、卵泡闭锁严重,说明卵巢上神经对大鼠生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发情周期小鼠卵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间情期小鼠腹腔注射GPER抑制剂G15,按注射剂量0.3,1.5和7.5nmol/只设3个注射组,另设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药物注射后,依次取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的卵巢,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EGF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EGFR免疫组化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卵巢的各级卵泡中,阳性染色随卵泡发育而逐渐增强,其中颗粒细胞越靠近卵母细胞染色越强,发情周期卵巢EGFR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发情期发情前期间情期发情后期。小鼠注射G15后,各情期卵巢中EGFR的表达呈G15剂量依赖性减弱,除发情后期外,均极显著下降(P0.01);1.5和7.5nmol/只G15注射组各情期EGFR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极显著低于0.3nmol/只G15注射组(P0.01)。EGFR mRNA的变化规律与EGFR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G15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GPER下调发情周期小鼠卵巢中EGFR的表达,从而影响发情周期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影响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胚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子房发育时期、热激处理时间、TDZ和AgNO3对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过程中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开花前2~3 d的子房胚发生率相对较高,达83.8%;在子房培养开始阶段进行35 ℃处理的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0 d),其中处理3 d 的效果最好;添加0.01~0.04 mg·L-1 TDZ的诱导培养基培养的胚发生率为20.0%~72.7%,其中添加0.04 mg·L-1 TDZ的胚发生效果较好;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AgNO3可以提高胚发生率,同时能缩短胚出现的时间并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5只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大鼠长型Leptin受体mRNA在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表明,Leptin受体mRNA在大鼠卵巢中,主要分布于黄体细胞以及黄体、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周围基质颗粒细胞内。而且在黄体细胞上有黄褐色阳性颗粒密集分布;在基质等其他部位中未能检测到Leptin受体mRNA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不同动情周期SD大鼠子宫中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探讨5-HT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动情周期,选取均为正常动情周期的20只雌性SD大鼠,将其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4组,处死各组大鼠,取子宫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染色后,观察5-HT在不同动情周期大鼠子宫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5-HT免疫阳性产物在子宫各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以及子宫内膜固有层中的胚性结缔组织细胞中。子宫内膜固有层以椭圆形状和圆形的5-HT阳性细胞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呈细丝状、串珠状的5-HT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环行肌层多为细丝状和串珠状且粗细不等的5-HT阳性神经纤维。纵行肌层5-HT阳性产物呈点状、细丝状、椭圆形状和串珠状分布。子宫内膜和肌层5-HT阳性产物在动情期和动情间期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动情前期和动情后期均呈弱阳性表达。【结论】5-HT在不同生理时期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可能与其生理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发情周期,选取情期正常的20只雌性大鼠,均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4组,处死各组大鼠,取子宫制作石蜡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后,观察NPY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在内膜层,大多数NPY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中,小部分位于点状和细丝状纤维中。在肌层,NPY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NPY纤维中。NPY免疫阳性产物相对表达量的t检验结果表明,子宫内膜NPY在动情期和动情间期的表达较动情前期显著减少(P0.05),较动情后期极显著减少(P0.01);子宫肌层NPY在动情后期的表达较动情期显著回升(P0.05),在动情间期的表达较动情后期极显著减少(P0.01)。【结论】NPY在不同生理时期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可能与其生理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突触素(SYP)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内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健康、未产、体质量220~250 g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法鉴定其动情周期,并采用免疫组化超敏SP(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研究突触素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内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子宫各层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SYP免疫阳性产物的分布,并随动情周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规律:子宫内膜着色强弱各期差别不大,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基本不着色或少许胞浆淡染,但其基底面均有较深SYP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动情前期着色最深,动情期、动情后期、动情间期依次减弱,后2期差别不明显;肌层和子宫外膜中,动情前期着色最深,动情期着色减弱,动情后期着色最浅,动情间期表达量明显回升,后3期与动情前期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突触素在动情周期子宫中的分布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能受性类固醇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过程中大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表达的变化,以大鼠为模型,研究了帕金森病CDNF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从而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单侧黑质内单点注射6-羟多巴胺的方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Q-PCR方法检测CDNF和多巴胺合成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H)在模型大鼠黑质中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PD模型大鼠脑黑质区CDNF和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CDNF m RNA表达水平虽未见显著改变(P0.05),但CDNF及TH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帕金森病的发病可能与黑质中CDNF和TH表达量降低,进而抑制多巴胺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在酯多糖(LPS)致炎的大鼠乳腺中,黏附因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分布的变化。取产后5 d乳房注射LPS致炎大鼠的乳腺组织,及LPS致伤的体外培养大鼠乳腺MVECs(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表明:LPS处理大鼠乳腺后4~24 h内,乳腺组织切片试验和体外培养大鼠乳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MammaryMicrovascular Enclothelial Cells,RMMVECs)试验中ICAM-1和IL-1β的表达逐渐增强,TNF-α在乳腺组织切片试验中6 h表达显著增强,之后则逐渐减弱。在体外培养RMMVECs中-α表达逐渐增强。表达部位主要在乳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L-1β在腺泡腔中的白细胞中也有表达。由此可见,LPS处理大鼠乳腺后ICAM-1、TNF-α和IL-1β这三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乳腺炎症过程中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