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样点共1 200 m2的样方中,含维管束植物68科122属152种,这些属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优势明显,占81.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上芽植物次之;叶的性质以中型叶、单叶、纸质、全缘为主;广西火桐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广西火桐在乔木层中处于单优势种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的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的实地调查,对其分布概况、生境特性以及种群生存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毛柄小勾儿茶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舒城县万佛山和浙江省临安市湍口乡、临安市马啸乡等地。常见分布于沟边、路边、悬崖峭壁的向阳面。(2)毛柄小勾儿茶对水分及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成年植株主要分布在群落最高层,其幼苗耐荫性差,难以在郁闭度高的林内生长。(3)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大都落在树旁,缺乏有效传播方式,且种子未熟先落,95%无活性,导致极其缺乏幼苗。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十分狭窄,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缺乏群落竞争力。毛柄小勾儿茶数量已极其稀少,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加快对种子成熟生理机制的研究,提高种子活性。或是探索有效的规模化繁育技术,进行人工抚育小苗,扩大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3.
大花黄牡丹为西藏濒危植物,分析影响大花黄牡丹生长与分布的因素,阐述目前我国西藏对大花黄牡丹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云南、贵州和江西自然分布的8个篦子三尖杉群落。群落共有微管属植物108科,235属,336种。篦子三尖杉在群落中是主要层的共优种或伴生种,但随着生境条件不一致,这些篦子三尖杉生长地的植物群落类型也各不相同。群落组成上以樟科和蔷薇科等为主要优势科,山胡椒属和荚蒾属等属为主要优势属,伊桐、灯台树、木姜子、八角枫、短梗大参、大叶方竹、毛竹等是主要优势种;群落外貌特征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近似,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高位芽植物(Ph.)、地上芽植物(Ch.)、地面芽植物(H.)、隐芽植物(Cr.)和一年生植物(Th.)分别占62.78%、12.67%、9.73%、12.29%和2.53%。叶级以微型叶为主(68.49%),无大型叶和巨型叶。叶质以纸质叶所占比例最大(55.89%),膜质叶最小(4.93%)。叶型以单叶为主(76.99%),全缘叶和非全缘叶近相等;从群落结构上看,8个群落的乔灌木个体在水平空间均呈集群分布状态,而群落以高于3.5 m以上的层次在群落中占优势, 平均盖度为68.71%。从目前的静态生命表看,道真县、江口县、台江县、镇远县的篦子三尖杉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芦溪县、凯里市、屏边县和新平县的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此外,不同群落之间具有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不同,群落之间的共有种少,相似程度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崖柏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林业科技》2005,(2):12-16
  相似文献   

6.
广西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于广西的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159种,隶属于63科109属,分布在全区各地。其中,分布在北热带75种,南亚热带110种,中亚热带90种。在石灰岩土上有分布的50种,酸性土上有分布的130种。区系成分复杂,热带性质明显,特有成分突出,热带属占61.7%,中国特有属19个,占18.6%,广西特有种22种。  相似文献   

7.
8.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保育群落植被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的海南粗榧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虽然不同样方中的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同一样方中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保育群落中的优势种主要有红紫麻(Oreocnide rubescens)、野芭蕉(Musa wilsonii)、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等;保育区内海南粗榧成年和幼体植株生长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濒危植物单性木兰主要分布区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60块乔木样地,30个灌木样方,150个草本样方,对其乔、灌、草进行调查,并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21种主要种群、灌木层15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13种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的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单性木兰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单性木兰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关联度呈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呈负相关。(2)乔木层中翻白叶树和檵木、野山楂,檵木和栓叶安息香、野山楂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联结性。翻白叶树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以及檵木和鸭脚木,栓叶安息香和野山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粗糠柴和润楠种间存在极显著的负联结性,翻白叶树和小叶山柿,栓叶安息香和润楠,野山楂和小叶山柿,粗糠柴和虎皮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联结性。(3)灌木层种群中显著关联的只有翻白叶树和檵木。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49个,负关联为47个。(4)草本层友水龙骨和狭叶沿阶草、砂仁和蔓生莠竹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余为不显著关联,正关联为25个,负关联为43个。  相似文献   

10.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牡丹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规律,以牡丹品种“凤丹”花瓣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电镜扫描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培养时间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牡丹花瓣愈伤组织类型不同,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存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继代的时间不同,愈伤组织的表面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继代后15[XC~.TIF]20 d为愈伤组织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初步了解了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过程,为建立牡丹高效再生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中牡丹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2 204条序列中,仅324条分布有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s),占全部ESTs序列的14.70%;SSR的出现频率为15.20%,共计335个,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比例84.18%,三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5.22%,四和六核苷酸重复比例为0.30%。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serafer 1.3)设计了51对备选SSR引物,以6个滇牡丹不同花色类群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用这些引物进一步在10个类群50个DNA模板进行多态性测试,结果显示:上述10对SSR引物均有多态性,且同一类群内不同模板DNA间也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牡丹EST信息建立SSR标记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有助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我国珍稀资源黄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与系统分类地位、在栽培品种起源中的作用以及亲缘关系、生理特性与育种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大花色中原牡丹传统品种核型分化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十大花色的30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观察染色体特征,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均为二倍体(2n=10);且核型类型较原始,以2A型为主;核型以2n=10=6m+2sm+2st为主。‘银粉金鳞’、‘洛阳红’、‘璎珞宝珠’的核型较进化,而‘宫样妆’、‘一品朱衣’和‘赤龙焕彩’较原始。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列顺序为臂比均值>核型不对称系数>染色体最长/最短值>臂比大于1.7的比例。花色间的核型差异不显著,相近色系的品种进化程度相近,深色系比浅色系原始。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野生黄牡丹为试材,基于已构建的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了24个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命名为PlbHLH1~24。通过开放阅读框(ORF)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lbHLH3可能参与调控花色素苷合成,其ORF包含一个 2 0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679个氨基酸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MYC1和苹果MdbHLH3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60%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lbHLH3在黄牡丹和紫牡丹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两者的花药,心皮和花瓣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萼片和叶片中的表达;PlbHLH3在紫牡丹的硬蕾期高丰度表达,而在黄牡丹的硬蕾期表达量最低,在其他4个时期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在硬蕾期的表达量。本研究推测PlbHLH3参与黄牡丹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作用,为今后深入探讨黄牡丹花色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9月在福建南平芒荡山(Ⅰ)、贵州从江瑶人山(Ⅱ)、广西金秀大瑶山(Ⅲ)、云南屏边大围山(Ⅳ)和西双版纳南糯山(Ⅴ)等5个不同类型的分布区内设置样地,对越南安息香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分布区的越南安息香群落均含有相对较少的物种数,越南安息香在各群落多与壳斗科、松科、杉科、桦木科、金缕梅科和山茶科等物种共优组成乔木层,或是壳斗科、杉科和漆树科的伴生物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量也较少,灌木层和草本层间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Dma)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小,变化趋势为Ⅴ>Ⅱ>Ⅳ>Ⅰ>Ⅲ。分布区气候类型的不同导致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少,相似性系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ree pairs of monoterpene glycosides (16), of which compounds 1, 3, and 4 as new compounds, together with one new monoterpene (7)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methods and spectral data. On this basis,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pairs of monoterpene glycoside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isolated compounds on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acrophages were evaluated, and NO production was suppressed significantly by compounds 47.  相似文献   

18.
黄牡丹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牡丹的新鲜花粉为试材,利用单因子试验比较了液体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硼、钙、镁、钾对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了蔗糖、H3BO3及CaCl2对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醋酸洋红染色法、I-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的比较,寻找快速测定黄牡丹花粉生活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及H3BO3对黄牡丹花粉萌发有极显著影响。在pH值为6.0时,蔗糖150 g·L-1+H3BO330 mg·L-1+CaCl220 mg·L-1适宜黄牡丹花粉培养,萌发率为68.7%;纯水培养没有造成花粉原生质体破裂,内含物外流,但萌发率极低,仅为3%;200 g·L-1以上的高浓度蔗糖溶液和300 mg·L-1以上的高浓度盐溶液会造成原生质体失水萎缩,质壁分离,这两种情况都抑制花粉萌发;TTC染色法测得的花粉活力率为64.9%,是快速测定黄牡丹花粉生活力的最适染色法。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离,扩散蔓延能力较强。越冬代成虫羽化呈现次高峰期、主高峰期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12—13日和22—23日。第1、2、3和4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为7月3—4日、7月28—29日、8月27—29日和10月5—6日。雌、雄成虫平均交配时间为75.8 min·次-1。交配当天,雌成虫即可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28粒。成虫平均寿命8.0天,雌雄性比为1.0︰1.2。卵平均历期为4.9天。成熟幼虫平均爬行速度为25.2 cm·min-1,直线型爬行占总虫数的62.5%。每头幼虫平均取食花粉片的质量为0.055 g。幼虫食物缺乏或成熟时,迁移寻觅新食源或隐蔽场所化蛹。蛹平均历期为9.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