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醉泥螺简称醉螺,主要产于江、浙沿海等地。其味香甜脆嫩,咸中藏鲜,风味独特。加工的主要方法如下。1.选料以体大壳薄、腹足肥厚、体内无沙、足红口黄、满腹藏肉、无破壳的泥螺为最佳加工原料。仲夏前后,泥螺格外脆嫩肥满时,为采捕、加工的黄金季节。2.盐浸将选好的泥螺放入桶中,加20%~23%的盐水(波美度为24),迅速搅拌均匀,直至  相似文献   

2.
舟山醉泥螺     
舟山醉泥螺浙江省舟山人民广播电台周翔泥螺,又称“吐铁”、“梅螺”、“黄泥螺”等。泥螺贝壳里卵圆形,壳薄而脆,有许多细微的环纹和纵纹,无螺塔和脐,壳口大,表面平滑,色泽略带嫩黄,稍透明,体肥似蜗牛。舟山群岛各港湾海涂遍布泥螺的产地,尤以定海的马日、长白...  相似文献   

3.
1999年宁波市农科院新品种引进中心从美国引进两个甜脆食荚豌豆品种,暂定名为“脆甜1号“、“脆甜2号“.经1999~2000年试验观察,表现较好,现将其特征特性介绍如下.1.脆甜1号植株矮生直立,株高30~40厘米,分枝1~2个,单株结荚5~10个,花白色,嫩荚淡绿色,半透明,荚果圆棍形,荚面光滑,无革质膜,单荚重5~6克,每荚有种子4~6粒,鲜荚脆嫩,荚和籽粒均甜.每100克鲜荚含维生素C33.6毫克.以干重计粗淀粉13.98%,粗纤维10.74%,粗蛋白27.1%,还原糖0.34%,全糖6.95%.可食率95%以上,荚果鲜甜脆嫩,口感好.……  相似文献   

4.
腌制甘薯茎     
采用腌制技术制成的甘薯茎,不仅色绿质脆、清香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它既适合家庭制作,也可批量生产。其制作要点如下。1.原料选择选择脆嫩碧绿、无污染、无病虫害的甘薯茎蔓顶端3~8厘米的部分。2.清洗护色用流动水将甘薯茎洗净,沥干。再将洁净的甘薯茎放入0.05%的碳  相似文献   

5.
无蔓搅瓜又名粉丝瓜、金瓜、金丝瓜,为西葫芦的一个变种,是瓜类蔬菜中的稀有品种.该品种可生搅成丝,生食味美脆嫩,煮食则甘而香甜.成熟后的无蔓搅瓜为金黄色、椭圆形,外观美,外皮坚硬,一般单瓜重1~2公斤.食用时将其煮5~6分钟或低温冷冻自然融化后,去掉籽瓤和薄皮后,瓜肉就成粗细均匀、晶莹脆嫩、金黄色的奇特粉丝,可凉拌、热炒、油炸、涮锅、做汤、做馅等,人们称其为金粉丝或植物海蜇,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味美可口.凡能种南瓜的地方都可种植无蔓搅瓜.  相似文献   

6.
黄瓜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为满足不同季节不同口味的需要,根据多年的实践,特介绍几种黄瓜食品的加工方法:1.糖醋黄瓜将幼小脆嫩的黄瓜放在9%~10%的食盐水里浸泡,待黄瓜肉质半透明为止,再用清水浸泡,除去多余的盐分,捞出沥去水分,置于5%的糖液内浸渍3~5天后,再放入制好的糖醋液内浸渍,并密封容器,放在低温处可贮存较长时间,随时可食用或上市。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泥螺糖胺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泥螺糖胺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液料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泥螺糖胺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回归方程,确定泥螺糖胺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3个因素对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液料比。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中失拟项的P值0.05,复相关系数为0.996 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经拟合得到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26.36+0.22A+0.75B+1.23C-0.052AB+0.097AC-0.390BC-0.72A2-0.47B2-4.10C2。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泥螺糖胺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V/W),酶解时间7.5 h,酶添加量0.80%,在此条件下泥螺糖胺聚糖提取率为0.265%。[结论]该研究为泥螺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多功能糖胺聚糖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薇菜是很受外商欢迎的山野菜,每吨优质薇菜干出口价在1万美元左右。其加工方法如下:1.去根把老根摘去,只选留脆嫩部分,同时挑净杂草、杂物。2.去毛去老根时,随手将细茸毛捋掉和将勾卷的端头掐掉。3.水焯沸水下锅,水量要足,下锅植株适量,菜下锅煮沸后立即揭盖,沸腾3~5分钟后捞出。以捞出能从根部掰开、顺直株劈成两半为恰到好处。捞出后冷水降温晾晒。4.晾搓晾晒场地可铺席、塑料布,或在水泥地面晾晒。在晾晒过程中要多次揉搓。当植株的体表晾至无浮水、下段表皮微皱时,进行第一次揉搓。第二次揉搓是在薇菜表皮出现萎缩时。第三次是薇菜表皮…  相似文献   

9.
<正> 醉制品,也叫糟醉品。醉制法加工水产品是古老而又新鲜、独特的加工方法,其独特的风味深受食客们的青睐。利用国内丰富的水产资源加工醉产品供应市场,投资小、利润高,是发家致富的理想项目。 1 中庄醉蟹 先将螃蟹放入清水中浸泡换水两、三次,使蟹在水中漱尽泥沙。将生姜、葱洗净用刀折松,每1kg蟹加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在浙江一些地方兴起的醉鱼干加工生产,为淡水鱼的加工生产和利用开拓了一条道路。其生产工艺流程:选草鱼→去鳞剖杀→清洗→腌制→清洗→干燥→切段→调味(醉制)→计量包装→真空封口→杀菌→保温→包装→入库。其生产要点:1.选草鱼。要求使用未受污染区域养殖的活草鱼,以1.5~3千克最适合。过小,在加工成产品后肉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当前金针菇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加工跟不上,在产菇旺季往往造成积压、变质,降低或丧失商品价值,导致经济损失。为此,特向广大菇农介绍金针菇系列加工技术。1.盐渍金针菇(1)选料将收获的新鲜金针菇,除去其上附着的培养料,去根除杂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洗时切忌揉搓。(2)护色将鲜菇用0.5~1%的食盐水浸泡15~30分钟后捞起沥干。或用0.1~0.25%的焦亚硫酸钠溶  相似文献   

12.
洋白菜主要加工方法有泡制和干制两种. 一、泡制 洋白菜具有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并不易软化等特点,适宜制作泡菜.加工工艺与大白菜相似:选择质地新鲜的洋白菜,经充分洗涤,沥干后及时放入专用的泡菜坛内,其浸泡液含食盐量为3%~5%,泡制3~5天即可上市.在泡制期间应注意的是坛子要先晾干,不能有生水、水槽扣碗盖后要保持水满,如发现坛内液面有白膜,应立即除去.如加入少量白酒、新姜片和大蒜可抑制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13.
萝卜,既富营养,又有保健作用。但传统的加工方法,无论是腌、酱,还是泡、渍,都存在加工周期长、占用场地大、制品亚硝酸盐含量高、口感不新鲜、不脆嫩等缺点。“口口鲜”香脆萝卜以新鲜萝卜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其最大的特点是:加工时间短(夏季5~8小时,秋冬季  相似文献   

14.
韦艳  马文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85-86,93
使用宁夏南部山区的苦苦菜为原料,以氯化钙配制保脆液,不同浓度的醋酸铜、醋酸镁、醋酸锌配制保绿液,研究苦苦菜在加工中的保绿保脆技术问题及其软罐头产品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苦苦菜清洗后使用3×10-4,pH 6.5的醋酸铜护色液浸泡30 min,可保持加工后苦苦菜的鲜绿色.苦苦菜经95 ℃,2.0 min烫漂,冷却后在0.2%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 min,可保持苦苦菜加工后脆嫩的质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加工香菇多以干制法为主。干制的香菇,虽然香味浓郁,但质地较韧,影响口感。为克服这一缺点,可将香菇加工成罐头。其制作技术如下;1.选料选菇色正常(浅褐色)、大小适中(菌盖直径3~4厘米)、厚实、新鲜、未开伞、无霉烂、无破损的香菇作原科。2.浸洗将选好的香菇及时浸泡到pH值为3~4(用0.1%的柠檬酸调节)的2%食盐溶液中,洗去菌盖表面及菌褶内的泥沙和杂质。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相似文献   

16.
1.埋头白萝卜该品种是扬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育成.中熟种,生长期 75~85天.植株半直立,叶片平均长 44厘米,宽 13厘米,花叶浅缺刻.肉质根大部分入土,故名埋头白萝卜.根长平均 12.6厘米,粗平均 7.4厘米,根重 200~300克,卵圆形.表皮白色光滑,较薄,肉质细致,白色,纤维少,耐贮藏,不易糠心.鲜食汁多脆嫩,甘甜可口,辣味淡 ; 腌制无筋,脆嫩.是鲜食和腌制加工萝卜条的优良品种 .……  相似文献   

17.
醉蟹是一种既适合于工厂化生产,也适合一家一户作坊式生产,城乡居民也能自己动手制作的螃蟹加工方法.醉蟹具有味鲜肉嫩,芬芳香醇,别具一格的特色.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外销港澳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现将醉蟹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结合传统的泥螺腌制方法,详细研究了舟山泥螺加工工艺的几个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吐沙、形态固定和腌制三个方面,结果表明:舟山泥螺较佳的吐沙工艺为盐水浓度2.5%,时间6h,温度30℃;形态固定工艺为雪菜汁的盐浓度为6.82%,时间14h,温度20℃,体积比1:8;腌制工艺为加盐量18%;采用以上步骤生产的产品呈淡黄或浅灰色,质脆柔软,汤汁澄清,具有泥螺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莲藕肉质洁白脆嫩,味清微甜。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兼有药用保健功效,生食凉血散瘀,熟食补心益胃。但莲藕采收后,易褐锈、干缩、老化、霉烂等,因此,可将鲜莲藕贮藏或加工以保持或增加其食用价值。1、贮藏用于贮藏的莲藕要求饱满、无机械损伤,无对节漏气。贮藏方法有如下几  相似文献   

20.
豇豆新品种鄂豇豆3号、鄂豇豆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豇豆3号是从地方品种杜豇中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常规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商品性优,品质佳,适于煮、炒食或腌制加工,且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30 000~37 500kg,高产可达45 0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高产4号)增产31%左右.鄂豇豆4号是杜豇与紫红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豆荚花色似龙状纹,色泽美观独特,商品性极优,品质佳,适于煮、蒸或炒食,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27 000~33 000 kg,高产的可达37 5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紫红豇豆增产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