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2011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区试冬水I组15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植株生育性状、产量因素性状及产量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因素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选取有效穗多、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性状是选育高产小麦的有效途径,此与实践经验相吻合。根据植株生育性状与产量因素性状的相关性,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选取生育期偏短、植株偏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性状,可分别通过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选育出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20142015年度陕西小麦区域试验13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参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的高产稳产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收获指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而穗粒重、千粒重和生物学产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农艺性状中,株高构成指数和花期叶面积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穗长、旗叶夹角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生理性状中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伤流量。在小麦的高产品种选育中,应对与产量关联度高的性状进行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2014~2015年度陕西小麦区域试验13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稳定参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的高产稳产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收获指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是增产的主要因素,而穗粒重、千粒重和生物学产量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农艺性状中,株高构成指数和花期叶面积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穗长、旗叶夹角和株高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小;在生理性状中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伤流量。在小麦的高产品种选育中,应对与产量关联度高的性状进行改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了解安徽省目前小麦产量表现,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制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方法。[方法]2009~2011年选取安徽省主推小麦和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在阜南、龙亢两点种植,研究3年来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及产量三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制约安徽省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气象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间小麦产量差异明显,干旱是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子。[结论]①产量三要素协调易获得小麦高产。②2011年度的干旱是制约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③不同品种的丰产稳产性不同,该试验中皖科06290和烟农19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新福麦1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④对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的产量重要性不同。在小麦推广过程中充分了解品种特性,根据小麦品种特点配套栽培措施,使小麦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小麦品种(系)表现为感蚜虫。小麦遭受蚜虫危害后,产量、容重、千粒重、籽粒沉降值、出粉率均明显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面粉沉降值、面筋含量有所增加,但均不显著;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也严重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受蚜虫危害后,产量性状和各品质性状的变化最大。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抗耐蚜虫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正> 在小麦高产品种选育中,株高和产量性状是选育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对于株高性状的选育引起了普遍重视,不少育种单位选用矮秆亲本与丰产品种杂交,培育高产矮秆、抗倒伏的品种.但在矮秆选育中,常会出现矮秆与青干、抗病、丰产、早熟等的矛盾;产量性状之间也往往存在着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顶三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其高产优质栽培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小麦顶三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长、旗叶宽、穗长、小穗数、千粒质量、夹角等性状的变异幅度大;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选育选择旗叶叶面积较大、长度适中、宽度较大,倒二叶和倒三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均较小的倒塔型株型品种较为理想,可为选育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  相似文献   

10.
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1986-2014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资料,研究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并进行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异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1986—2014年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变异状况为产量>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尤其是2006—2014年各产量结构和产量性状变异偏离程度均最大。②黄淮旱地小麦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③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④通径分析表明,在黄淮旱地小麦高产育种进化中,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的有株高、穗粒数。【结论】耕作制度和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结构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较低、有效穗数较高、千粒重大的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8个小麦推广品种产量因素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未文良  汪建来  张文明  赵莉  姚大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26-1627,1635
利用近10年来安徽省主要推广的8个高产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因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其产量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讨论了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性状改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中科学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 ,达到改良小麦品种的目的,以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成穗率等性状为指标,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相结合的方法 ,对22个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的相关系数是分别是0.879、0.821、0.796,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成穗率的相关系数为0.445,达到显著水平,这三个因素对小麦产量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地区育种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杂交组合的配制,来改良本地区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从而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关系,为今后弱春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3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随着年份增加小麦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而产量构成中仅仅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为:生育期(0.67362)〉穗数(0.43068)〉千粒重(0.20986)〉株高(-0.41054)〉穗粒数(-0.56406);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1.2466)〉千粒重(1.1301)〉穗粒数(-0.0342)。[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及种植条件,弱春性小麦高产育种应注重中多穗型品种,兼顾穗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省高产小麦生产上面临的气候问题,利用河南省2005—2017年13 a间的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产量及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半冬性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和亲本利用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高产小麦区试历年产量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由接近7 500 kg/hm~2提升到7 500 kg/hm~2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2008年以前区试高产品种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产量贡献大,说明该阶段育种更注重穗部性状,而2008年以后区试高产品种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对产量贡献突出,说明这一阶段河南把公顷穗数作为育种的重点;进一步对13 a的参试品种亲本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周麦系列品种作亲本参试品种的比率与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平均增产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771 839,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这一时期利用周麦系列品种作为亲本,对河南冬小麦高产育种和品种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判强筋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26-4827
应用灰色理论对影响强筋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穗粒数>花前时期>千粒重>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生育期>基本苗>花后时期,为选育强筋小麦高产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相互关系,基于2021—2022年湖北省区域试验44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联度(r)由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r=0.914 7)、容重(r=0.899 0)、株高(r=0.873 0)、千粒重(r=0.852 0)、穗粒数(r=0.827 2)、吸水率(r=0.821 8)、粗蛋白质含量(r=0.814 8)、湿面筋含量(r=0.768 3)、叶枯病发病率(r=0.522 2)、稳定时间(r=0.425 6)。这说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生育期,其次为容重、株高;影响较小的因素为稳定时间和叶枯病病株率。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实践时,主攻方向为容重高、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同时注重加强对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0个小麦品种(系),运用方差分析、产量构成分析、生物产量分析等方法,对供试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的这些性状与产量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不能片面追求单一目标性状的提高,而忽略品种其它性状的协调性。在育种工作中,既要注重某一优良性状,又要兼顾其它性状,考虑各优良性状的内在联系,只有各状性协调发展才是提高产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夏大豆高产育种主要数量遗传性状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个山西早熟大豆品种(系),从8个主要数量遗传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西省早熟品种产量的性状主要是产量性状和形态性状;早熟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在充分考虑生育日期这个限制因素外,不能过分追求百粒重的大小,要重视单株荚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杂交棉新品种的丰产稳定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以参加2006年和2007年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区域试验的5个杂交棉品种及对照品种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对杂交棉品种的丰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受多因素影响,其中SGKz927和锦科杂1号丰产稳定性好,综合评价高。并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重和衣分与产量的关系均较为紧密,其中铃重对产量的效应衣分,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形成也有间接贡献。杂交棉高产育种以选育高铃重兼高衣分指标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好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在追求高产的同时还要谨防纤维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试验,分析各个因素对小麦品种烟农19的若干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播期、适当增加基本苗和施肥量,可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改善若干农艺性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部分品质性状的改良.讨论小麦品种"烟农19"在灵璧县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