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是研究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一艺术化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后认为,古代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方式经历了早期的狩猎时期、中期以游牧为主的原始畜牧业时期和后期由原始畜牧业到传统畜牧业的过度时期.作为畜牧业生产资料的家畜,岩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羊、马、狗、牛、驴、骆驼6种,已被现在这一地区饲养的羊、猪、兔、牛、禽、骡6种所取代,但"六畜"羊为首的历史地位没有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畜牧史的分期问题,诸家有多种学术观点。本文试将中国农区畜牧史分为下列各个时期:即原始畜牧业时期、粗放畜牧业时期、家庭圈养畜牧业时期、家庭圈养和现代畜牧业结合时期。现分述之: 原始畜牧业时期原始畜牧业是由原始狩猎业转变而来的,是指新石器时代至夏代之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畜牧业发展简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原始社会的畜牧业原始人类的生活资料,主要来源是采集和狩猎。在长达百万年之久的劳动过程中。人们逐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工具,使人类有捕捉活的动物的可能,创造了驯化野兽的必要前提。人们逐渐将一些暂时吃不完的活的野兽或小动物放在天然地洞内或圈以栅栏养起来,以备捕捉不到野兽时食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洞养圈养的野兽也越来越多,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野兽的性情开始渐渐温顺起来,进而驯化为家畜,这样就开始了初期的畜牧业。可见,正是狩猎经济孕育着畜牧业经济的萌芽,原始狩猎开始向畜牧业过渡。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4.
采集经济的高度发展,导引出了原始农业,狩猎经济的长期经验积累,使人们知道了动物的驯养。中国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两者都已具备了,无论是母系氏族制全盛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还是父系氏族制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都是在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互相结合的类型。因为以农业为主,所以豢养的家畜以猪为多,这个时期的畜牧业依附农业并且以提供肉食为主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在此以后,龙山文化阶段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牧两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因此畜牧业较前也有较大的发展,牲畜品种增多了,数  相似文献   

5.
论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相似,也有一个生产结构问题.从采集、渔猎过渡到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再由种植业和饲养业过渡到传统农业或半农半牧经济或游牧经济,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前仰韶文化至仰韶文化早、中期(6200BC-3500 BC),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次;第二阶段在仰韶文化晚期(3500BC-3000 BC),以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主,采集、狩猎居次要地位;第三阶段在龙山文化时期(2900BC-1900 BC),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萌芽;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至青铜时代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由原始农业向半农半牧经济或畜牧经济转化.此后,随着北方草原游牧经济的南下和中原农业民族的北上及其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渭河上游及其代表的北方生态过渡带种植业、家庭畜养业和畜牧业的比重不断发生者变化.渭河上游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仅仅是一个特例,不能囊括全国范围,但有利于澄清学术界关于农业生产发展阶段问题的模糊认识,丰富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思想.  相似文献   

6.
杨钊 《农业考古》1997,(3):263-267
先秦时期的畜牧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杨钊一、原始畜牧业的兴起畜牧(动物的驯养)是狩猎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许多人类遗址中,都发现了多种多类的动物化石或火烧过的骨骼。可见,在远古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动物性食物是没有选择性的,能够捕捉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岩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黑山岩画是远古时期嘉峪关地区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动物、人物、佛塔、植物,还有大型的操练舞蹈场景。本文以嘉峪关黑山岩画的原始宗教情感为主要研究对象,黑山岩画的图像中反映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及佛像图像的崇拜,其中塔形图也表现出苯教与佛教之间宗教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上京蒲峪路是金朝最北部的行政区划,横跨今日中俄两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古今自然地理,提出了其境内有五大经济区:即以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今名)为中心的采集狩猎区,经济形态以采集狩猎为主,兼有农业生产;黑龙江(今名)中游两岸及结雅-布列亚平原(今名)的渔猎农耕区,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其他行业为辅;小兴安岭山地(今名)采集狩猎区,经济形态以采集狩猎业为主,兼有农业和手工业;以乌裕尔河(今名)流域为中心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综合经济区,经济最为发达;松嫩平原(今名)农业区,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有狩猎业。  相似文献   

9.
<正> 畜牧业是农业中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畜牧业(包括史前的原始狩猎)能够提供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和原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同农作物种植业、林业、渔业一起,是人类根据生物圈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基本规律,利用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特有的生理、遗传等机能,与阳光、空气、水、土等自然环境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10.
二、畜牧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技术青海畜牧业生产是在经历了长期的原始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农奴制的交替纷争的条件下几度兴衰,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远古时代,原始氏族的先民在穴居的情况下,对毫无羁绊的牲畜实行放牧管理,只能是“依随水草”,游弋采食。这一阶段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的狩猎,畜牧业只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5.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7.
将信息理论与物流模型的研究挂接 ,定义了生态系统的信息熵和信息流量。以各分室输出量占总体的份额作为系统选择该分室的概率。通过对系统聚合度和冗余度的分析 ,推导了二者对各分室的灵敏度。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双城镇永和村的物流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籽粒和土壤分室对系统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而调整畜牧业的结构 ,改变农肥的投入量等 ,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物流情况 ,使系统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种胚生长发育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难以打破,一般情况下种子出苗率很低的难题,对当年生刺五加种胚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生长发育表现出S形生长曲线,即前期缓慢生长期,中期快速生长期,及再次缓慢生长的生理后熟期.各个时期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各不相同,在种子处理的各个阶段及时调整好适宜温度时,裂口率可达70%以上,裂口籽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屯垦戍边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成立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屯垦戍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屯垦戍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屯垦戍边的目标、内容、管理体制和形式要与这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促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在新的环境下更上一层楼,更好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