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 标记的SCAR转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将苹果柱型基因的一个AFLP 标记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SCAR 标记。首先对AFLP 标记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然后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两对特异引物CoA1/ CoA2 和CoA1/ CoA3 , 每条引物长20 bp。PCR 结果表明CoA1/ CoA2 可以扩增出216 bp 和148 bp 两条带, 其中216 bp 的为柱型性状的特征带; CoA1/CoA3 可以扩增出273 bp 和205 bp 的两条带, 其中273 bp 的为柱型性状的特征带。两对引物在杂交后代中扩增出的特征带与柱型性状的分离重组率都很低(CoA1/ CoA2 为6. 3 % ±2. 5 %; CoA1/ CoA3 为7. 3 % ±2. 6 %) , 所以它们都可以作为该SCAR 标记的特异引物所用。  相似文献   

2.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的SCAR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黄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成功地转换为简单、实用的SCAR标记。根据AFLP标记片段序列信息 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SCPM166和SCPM66。PCR扩增结果显示,SCPM166在抗病亲本、抗病单株和杂合类型单株中均扩增出了大 小为166 bp的特异片段,感病亲本与感病单株均无此特异片段,表明该SCAR标记可以鉴定纯合感病个体;SCPM66在感病亲本 、感病单株和杂合类型单株中均扩增出了大小为66 bp的特异片段,抗病亲本与抗病单株均无此特异片段,表明该SCAR标记可 以鉴定纯合抗病个体。若将两个显性SCAR标记结合起来,相当于一个共显性的SCAR标记。  相似文献   

3.
与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黄瓜抗炭疽病母本66和感炭疽病父本A18及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 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建立了对炭疽病的抗病组和感病组, AFLP引物组合E24M48在抗感组间表现多态性, 且呈共显性。经220个F2单株分析, 在高抗单株和高感单株中分别仅扩增出251 bp和245 bp的特异片段, 而在中间类型个体中同时扩增出了该两个特异片段。连锁值测定结果表明, 该特异带与黄瓜炭疽病抗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距离为21727 cM。测序结果显示, 该两个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51 bp和245 bp, 并且两个片段的差异在于两个“TCT”重复序列(6个碱基) 的插入或缺失。  相似文献   

4.
黄瓜全雌性基因连锁的AFLP和SCAR分子标记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本研究以全雌品种‘戴多星’自交系和弱雌品种‘北京截头’自交系为双亲杂交获得F1 ,然后得到F2 性型分离群体, 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构建全雌和弱雌两个基因池, 筛选了64对AFLP选择性引物EcoR I-NN +Mse I-NNN组合, 发现EcoR I-TG +Mse I-CAC引物组合在全雌基因池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34 bp的特异带。经F2 代单株验证, 该特异条带能在全雌单株中稳定出现。以MAP MAKER (Version 310) 软件分析, 该标记与全雌性位点的连锁距离在617 cM。命名该连锁标记为TG/CAC234。将该特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 设计特异SCAR引物, 再对F2 代单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仅在全雌单株中扩增出1条分子量为166 bp 的特异带, 表明已成功地将与黄瓜全雌性连锁的AFLP标记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 该标记命名为SA166。  相似文献   

5.
与黄瓜霜霉病抗性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抗霜霉病和感霜霉病亲本组合(Q9×Q10)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筛选到了1个AFLP引物组合P11M70在抗病池和感病池间表现多态,抗病池和抗病亲本均具有大小约304 bp的特异谱带,感病池和感病亲本均扩增出了大小约为301 bp的特异片段。经F2单株验证及连锁分析,该特异片段与霜霉病抗病相关基因相连锁,连锁距离为5.22 cM。对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显示,两片段的大小分别为304 bp和301 bp,且2个片段的差异仅为3个"A"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以及1个"C-T"的碱基突变。将该AFLP标记成功地转换为了简单实用的SCAR标记。  相似文献   

6.
金凤媚  薛俊  宋建  王姝  张越 《北方园艺》2017,(11):115-118
以含有斑萎病毒和黄化曲叶病毒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番茄为试材,采用多重PCR方法,建立番茄抗斑萎病毒Sw?5和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Ty?3a基因同时扩增的体系,以期为番茄分子标记抗病育种提供更省时、省力、经济的方法。结果表明: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一致,与Sw?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在抗病基因型中可扩增出574bp的条带,感病基因型中扩增出464bp的条带;与Ty?3a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在抗病基因型中可扩增出630bp的条带,感病基因型中扩增出320bp的条带,多重PCR体系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2个抗病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及苗期早期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根结线虫和抗斑萎病毒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根结线虫的 基因和抗斑萎病毒(1w V)的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其中与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试材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试材存在 I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 bp、160 bp和750 bp、570 bp、160 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无 I酶切位点;与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扩增出400 bD的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8.
 山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抗寒、抗病葡萄种质资源。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64对引物组合EcoR I-NNN/Mse I-NNN对山葡萄雌花、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进行筛选,引物E-AGC/M-CTG在雄花和完全花植株基因池D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为283 bp的特异性条带;经组池个体和其它品系验证,该特异性条带能在雄株和完全植株中稳定出现。将该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标记引物,对已知性别的85份山葡萄种质进行盲测,准确率达到97.6%,表明标记转化成功。由于该SCAR标记在绝大多数山葡萄栽培品种和有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中得到验证,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山葡萄杂交后代在苗期进行性别鉴定,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4个白色和4个棕色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对其500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的S33、S438、S485 3个引物在棕色菌株组能扩增出4个特异条带(大小300~2000bp),将特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将合成的4对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标记引物对48个菌株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仅SCAR41200在24个棕色菌株的22个中能扩增出特异条带,而所有白色菌株中都没有此条带,表明该标记与棕色菌株的棕色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与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获得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以黄瓜抗白粉病母本Q9和感白粉病父本Q10及组合(津春3号)的F 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建立了对白粉病的抗病组和感病组,AFLP引物组合P18M47在两组间表现多态,且呈共显性。经F2单株分析,在高抗个体和高感个体中分别仅扩增出约238 bp和236 bp的特异片段,而在中间类型个体中同时扩增出了该两个特异片段(238 bp/236 bp),经连锁值测定,表明该特异带与白粉病抗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连锁距离为5.56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38 bp和236 bp,且两个片段的差异仅为两个“T”碱基的插入或缺失。BLAST查询表明该两个片段为新发现的黄瓜DNA序列。  相似文献   

11.
黄瓜抗白粉病基因AFLP标记的SCAR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胜利  张桂华  李淑菊  王鸣 《园艺学报》2005,32(6):1095-1097
 将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1个共显性AFLP标记转换为简单实用的SCAR 标记。应用该SCAR标记对36个已知田间白粉病抗性的黄瓜材料进行了盲测, 测定结果与其田间抗病性吻合率高达94.5% , 表明该标记可以用于黄瓜白粉病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2.
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标记在品种抗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个来自于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SCAR 标记(SCA1000、SH181100、SAB3400、SB12350和SCF101072)引物组,对143份荚用菜豆资源进行DNA水平的鉴定。同时使用苗期接种方法,验证了143份资源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共有61份资源检测到SCAR标记。在这些资源中,有40份具有SCA1000标记,40份具有SCF101072标记,19份兼有SCA1000和SCF101072标记,其余的82份未检测到SCAR标记。这143份资源中均未检测到SAB3400、SB12350和SH181100扩增带。群体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43份资源中,抗病的有16份。其中含有2个SCAR标记,群体抗性结果表现抗病的有5份,含有1个SCAR标记,并且群体抗性结果表现抗病的有3份。通过本研究明确了:荚用菜豆中Co-2和Co-10基因含量比较丰富,除扁圆荚类型紫荚菜豆中Co-2基因含量多于Co-10基因外,这两个抗病基因在其它类型的菜豆中分布比较均匀。在油豆类型和扁圆荚类型绿荚菜豆资源中,同时含有此两个抗病基因标记的较多。在油豆类型资源中,含有两个抗病标记,并且群体抗性表现抗病的最多。  相似文献   

13.
黄瓜无苦味基因bi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瓜纯合自交系9110Gt(bibi)和03828(BiBi)为双亲获得的F2代为试材,利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从256对AFLP选择性引物中获得了与营养器官无苦味位点连锁距离为6.43 cM的AFLP分子标记TG/GCT150,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操作简便、表现稳定的SCAR标记SC87。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QTL的插入/缺失突变,将其设计成共显性的In Del分子标记。通过群体连锁分析,发现In Del-MLO1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共分离。应用该标记对24份来自世界各地且白粉病抗性已知的黄瓜材料进行抗性验证,21份材料的抗性表型与标记的带型一致,说明在黄瓜进化和驯化过程中,造成抗病表型的该插入/缺失突变发生普遍。因此,该In Del标记适合于大多数黄瓜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而加快黄瓜白粉病抗病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黄瓜ZYMV-CH抗性遗传与连锁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国株系( ZYMV-CH) 是危害我国黄瓜的主要病毒之一。本试验以抗病的‘秋棚’和感病的‘欧洲8号’杂交获得的115份重组自交系(R IL) 为材料, 进行了黄瓜抗ZYMV-CH遗传规律和连锁分子研究。结果表明: 病情指数在黄瓜R IL群体呈双峰分布, 表明其对ZYMV的抗性是受主基因控制的性状, 但也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和AFLP技术, 获得与ZYMV-CH抗性基因连锁的两条特异性片段 E-ACG/M-CAG-182和E-ACG/M-CAG-180) , 遗传连锁距离分别为5 cM 和11 cM。将E-ACG/M-CAG-180 特异片段转化成共显性的SCAR 标记SCAR3-109, 与ZYMV-CH的抗性基因遗传连锁距离为11 cM。该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ZYMV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