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辊式拉拔新工艺的特点,利用功平衡法给出稳态辊拔过程的力能参数解析式,并采用逐段稳态变形的近似方法,求解非稳态辊拔变形全过程辊拔力的离散解。计算和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非稳态辊拔工艺力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可行,其计算结果对辊拔设备、工装模具等方面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离心泵多参数对效率影响的大小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心泵在转速相同的条件下性能参数和叶轮几何参数对效率综合影响及其排列顺序,并提出了用这些参数估算效率的一种方法,通过11个水力模型参数的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这对离心泵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梳刷式脱粒装置功耗测试及其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单穗梳脱力、梳刷脱粒功耗试验结果,并导出了功耗计算式,计算了梳刷次数,分析了梳脱效率。文章指出用梳刷法脱粒不仅可以满足大喂入量脱粒要求,同时还能够省功,并分析讨论了减少功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重型卡车液力变矩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简称TC+AMT)系统的起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TC+AMT系统的两种起步方式,分别提出了计算起步滑磨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某重型卡车上进行了应用,计算了两种起步方式的滑磨功,并且分析了影响TC+AMT系统滑磨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滑磨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离心泵滑移系数精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移系数是计算离心泵理论扬程的关键.分析了滑移系数的定义、本质及国内外滑移系数的研究状况.通过对大量优秀离心泵效率的计算,以试验效率为标准比较了目前离心泵常用的斯托道拉、威斯奈和斯基克饮等滑移系数计算公式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与试验效率相比,离心泵在比转数小于65时威斯奈公式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比转数大于65时斯基克饮公式的计算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加载器──液压控制摩擦式吸功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参数,给出了其转矩容量和热容量的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其如何应用。为低速大扭矩车辆整机和部件的试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加载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气化》2011,(6):21-21
答:一般来说,低供低计是不作功率因数考核的,高供高计(变压器100kVA以上)应该加装带止逆的无功电能表,如果采用四象限多功能表,公平地应该设置一象限为正向无功,四象限为反向无功。考核功率因数只有正向无功电量。这样过补偿不会影响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计算。有些地方也可能按照正、反无功电量计算,这样就会降低用户的考核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8.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而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优化模型往往存在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参数考虑有限、计算精度和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将LH-OAT(Latin hypercube-One factor at a time)方法与灌区用水优化模型耦合,构建了灌区用水优化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并以黑河流域中游典型灌区为案例研究区,对模型中6类共25个不确定性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计算获得了模型中25个不确定性参数的敏感度排序,并从中筛选出10个高敏感性参数,以高敏感性参数作为优化模型不确定性参数输入,获得了不确定性下的灌区用水优化结果。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筛选出优化模型中高敏感的关键参数,综合考虑了不确定性参数对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大大减少了模型不确定性参数的表征数量,降低了模型复杂性,有效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可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影响配水效率的各种因素基础上,结合引黄大型灌区配水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从整体上给出了以轮灌组数为参数的区域配水量与配水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目前使用的选择典型渠道的常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并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认为该整体评价方法更具科学性,就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大型灌区配水效率计算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轻质分散相单锥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需要用实验数据拟合待定系数在流量、分流比及物性参数变化时,计算结果均能与Thew的实验数据很好地吻合。在此基础上,对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含变气压非刚性联接件机械动力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对含变气压非刚性联接件机械计算机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其动力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基本方程、实用方程、计算原理及计算结果。动力过程所做功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小于5%。动力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为该机械的性能预测和参数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表明,在突然停泵和突然关闭泵出口阀两种失压工况下,系统中流量和压头出现振荡,水流出现正、反向交替流动,同时伴有空穴的产生、发展和溃灭,使全系统进入瞬变工况。阀突然关闭造成的泵出口管路高压,使泵出口压头呈现先突然升高再快速下降的振荡曲线,它反映出系统失压对泵组运行的影响是明显的。用固定波速无气体释放模型和变波速有气体释放模型对管系中的瞬变工况进行了计算。压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而计算的空穴变化规律只在初始阶段较为符合。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差异反映了真实泵系统的复杂和数值计算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夹持机构的设计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采摘机器人通用夹持机构的同步设计优化方法,将UG和ADMAS软件引入到了夹持机构的设计过程中,并利用软件的联合虚拟仿真功能,实现了夹持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夹紧力的计算与同步优化。利用夹持机构的加工工序,在UG软件中对夹持机构进行了布局,并通过运动约束的添加使夹持机构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将UG夹持机构模型导入到ADMAS软件中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计算得到了影响弹簧夹紧力关键点变量的敏感度,取对弹簧夹紧力影响较大的点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弹簧产生最大夹紧力时变量点的弹簧位移,从而实现了夹持机构的优化设计。最后,对夹持机构的运动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为夹持机构的稳定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发动机排气余热的特点,设计了有机朗肯循环(ORC)排气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单螺杆膨胀机作为动力输出装置,采用R245fa作为工质,提出了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发动机的试验数据,分析了ORC工质蒸发压力和发动机转速对ORC系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ORC系统的工质蒸发压力的最佳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工质蒸发压力为3.0 MPa时,ORC系统能够在发动机全转速范围内正常工作,并且ORC系统的净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2.1 kW,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最高可达11.27%,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最高可达25.8%,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率最高可达8.9%,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滴灌用网式过滤器排污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滴灌用网式过滤器的排污效果。【方法】通过对60目和80目滤网的排污压差及排污时间进行计算得到其理论计算值,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含沙量及不同进水流量情况下其对滤网排污效果的影响,并将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排污压差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排污曲线峰值均在10 s左右且在20~30 s时间段内趋于稳定,过滤器的排污效果显著。【结论】该结果与试验结果和实际运行结果基本符合,可用于实际过程中网式过滤器排污压差和排污时间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结合胶东调水工程辛庄泵站,对出水管道管材做了比选;简要介绍了玻璃钢夹砂管道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并介绍了玻璃钢夹砂管道的结构计算情况;探讨了玻璃钢夹砂管道的波动压力、许用挠曲度、挠曲预测值、组合载荷以及屈曲的校验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辛庄泵站采用的直径1.8m的玻璃钢夹砂管道,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液力偶合器轴向力的方法。通过获得偶合器内三维、两相流动流场的数值解进行轴向力计算。对在制动工况、牵引工况和额定工况下不同充液率时调速型偶合器工作腔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并获得轴向力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充液率下偶合器轴向力进行了试验测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平均误差为8%,验证了该计算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试验装置,测试了旋流泵叶轮流道内轴垂直断面上的速度分布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建立了计算旋流泵叶轮内流动的流动模型,提出了旋流泵叶轮内流场的全三维边界元解法。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得出,计算速度场与测试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叶片表面压力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适用于柴油、甲醇、水三元复合乳化燃料和柴油的热力学放热率计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直接喷射式2135G型柴油机进行了放热率计算研究,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分析研究了压力传感通道效率、计算步长;乳化燃料中水的化潜热及示功图光顺程度等因素对复合乳化燃料放热率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啮合齿轮泵困油面积和卸荷面积计算式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利于后续困油现象的定量分析,基于泵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及它与卸荷槽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解析和过渡曲线的适当简化,以啮合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为变量,建立了困油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卸荷面积的拟合公式,并对计算结果与由精确的虚拟模型获得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困油面积和卸荷面积均可采用不同指数的抛物线线型表示,过渡曲线的简化是可行的,提供的拟合常数可直接使用.得出的两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可靠,可直接用于后续困油压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