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夏花培育阶段鱼苗的气泡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已经被大家充分认识到,易在夏季池塘大规格鱼种和成鱼养殖过程中发生的气泡病往往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视。实际上通过生产实践观察这一时期的气泡病发病率非常高,只是造成急性大量死亡的情况不多见,更多的情况是加重患病鱼的死亡和继发感染其它疾病,危害不小。  相似文献   

2.
<正> 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常遇到因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肥料或池水中含氮、氧量过饱和引起气泡病,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但在饲养成鱼中,极少遇到因气泡病而引起死亡。1979年2月中旬,湖北省江陵县城关镇荆城鱼场有一口成鱼塘发生严重气泡病,造成成鱼大量死亡。现将调查情况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贾滔 《河南水产》2010,(1):26-27
气泡病是一种常见的非营养性疾病,多发生在鱼苗育种阶段,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但成鱼一般不易发病,危害性相对鱼苗小,因此不易引起养殖者的重视。但是,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鳊鲂鱼的成鱼越冬期,频频猝发气泡病,死亡率高,个别池塘甚至全池死亡,损失较大,危害性较往年严重。即使当时得到及时控制,鱼体表的损伤部位也很容易感染水霉病,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鱼类气泡病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地区,气泡病是池塘养殖鱼类的常见病,鱼苗养殖期、鱼种养殖期、成鱼养殖前期及鱼类越冬后期常有发生,发病后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一、病因由于养殖水体过肥,水体溶解氧过饱和引起。当养殖水体溶解氧过饱和时,过饱和的氧气通过鳃经血液循环进入鱼体,血液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6,(1):79-79
随着池塘全价颗粒饲料养鱼的普及,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但养殖户盲目追求高产,过大提高草鱼苗种放养密度,池塘养殖水体不断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缺氧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过高,草鱼疾病发生频繁,同时,还因养殖户缺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养殖观念和科学的防病治病技术,导致在池塘养殖中草鱼成活率普遍较低。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必须从鱼苗、鱼种及成鱼三个不同的养殖阶段做好控制水环境,科学防治疾病,适时投饵,合理放苗等工作。一、鱼苗培育提高草鱼苗的成活率获得优质苗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彻底清塘带水清塘,水深3…  相似文献   

6.
赵金童 《内陆水产》1998,23(11):12-13
草鱼是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为节粮型养殖品种,但在其养殖过程中容易患病,特别是在培育成大规格鱼种过程中成活率很低,难以满足成鱼养殖的需要,严重地制约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探讨大规格草鱼鱼种的培育技术,1994年在本场的池塘中进行培育高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29塘,东西向,长方形,面积2101m2,水深1.8m,水质肥,池底淤泥20-30cm,塘堤为浆砌石,排注水用抽水机进行,水源为邕江河水。1.2鱼苗来源与放养池塘带水10cm彻底清塘,第2d即注入经密网过滤的新鲜河水,经试水…  相似文献   

7.
池塘双季鱼养殖是指在同一池塘内一年养两季成鱼或一季成鱼一季鱼种。这种养殖模式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是增加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具体操作规程介绍如下: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4~10亩,水深1.5~2.5米,池底平整,易于拉网操作,池底淤泥20厘米左右,池塘保水性较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每5亩水面配备3KW增氧机一台,有条件的池塘根据面积备投饵机1-2台。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2003,28(4):44-44
前几期我们已对湘云鲫、湘云鲤的来源、特点、繁殖、苗种培育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下面我们将对湘云鲫、湘云鲤的各种养殖方法进行介绍。本期我们主要对池塘养殖湘云鲫、湘云鲤成鱼进行探讨。池塘养殖是目前湘云鲫、湘云鲤成鱼养殖范围最广,养殖效果最佳的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又包括单养和混养,其中又包括当年鱼苗直接养成商品鱼和春片鱼种养成商品鱼。鉴于湘云鲫、湘云鲤的养殖方法区分不大,我们特以湘云鲫为例介绍。1当年鱼苗直接养成商品鱼由于湘云鲫的生长速度快,耐低温、生长季节长,在我国南方各地均可将快速育成的大规格夏花鱼种投放到水…  相似文献   

9.
刘永华 《科学养鱼》2000,(12):20-20
鱼苗是发展养鱼的基础,为了满足生产上对鱼苗的需求,保证成鱼养殖所需的鱼苗供应,探讨鱼苗生产新路子, 1999年我院名优水产养殖实验基地开展了一次利用生活污水池塘培育鳙鱼夏花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本试验池塘为我院名优水产养殖实验基地三号鱼塘,面积 10亩,平均水深 1.1米,长方形,东西向。常年既可流入大量的生活污水,也可抽取井水注入。池塘保水性能好,池塘平均淤泥厚为 0.5米。无增氧设备。   2.放养前的准备   海花 (鱼苗 )放养前,一是清整埂坡,…  相似文献   

10.
鱼苗气泡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因水中任何一种气体过饱和,都可引起水产动物患气泡病。越幼小的个体越敏感,主要危害鱼苗,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光。引起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工.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水温高,藻类行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2.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吞人,引起气泡病。3.有些地下水含氮过饱和,或地下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且比氧过饱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薛海勇  华芳 《内陆水产》2005,30(3):26-26
在池塘养鱼中。随着精养化程度的提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发大面积的死亡。一般认为是池塘养殖鱼类密度过大,超过了池塘的负载量;或者是由于水质过肥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仔细观察了池塘养殖鱼类出现浮头的现象。对产生这一现象的不同原因作了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气泡病是牙鲆鱼鱼苗培育及成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对初孵仔鱼开口后至全长10.0cm以前的鱼苗危害尤为严重;成鱼阶段也有发生只是危害较轻.鱼苗的肠道、头部、鳃丝等是主要病变部位,此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苗种的成活率,造成严重损失,不容忽视,现将我们掌握的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孟庆智 《内陆水产》2003,28(7):42-42
2002年我们在徐州市临黄渔场进行了湘云鲫乌仔当年育成成鱼试验,经过210天的养殖,湘云鲫平均规格450克,成活率75%,每667米2产540千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67公顷,池深3米,中间有一土堰,可把池塘分为0.2公顷和0.47公顷二部分,水位2米以上时淹没此堰。池塘配备投饵机、3千瓦叶轮增氧机各1台。配合清塘时每667米2施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塘泼洒进行消毒。1.2鱼苗放养放养的鱼苗为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厘米左右的乌仔,为尽量争取延长养殖时间,我们在4月中旬水温稳定15℃时放苗,共投放湘云鲫乌仔1.6万尾。1.3培育乌仔先放…  相似文献   

14.
谢秀芳 《内陆水产》2003,28(2):14-14
近年来随着养殖产量的提高,传统品种价格长期处于低价位徘徊,而生产成本却年年上升,效益年年下滑,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探索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途径,我们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在顺昌县双溪镇余坊村进行了池塘成鱼混养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3口,面积分别为5333米2、5933米2、6400米2。池塘均为长方形,东西向,平均水深为2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每个池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2养殖方法池塘消毒先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然后用生石灰100~125千克/667米2带…  相似文献   

15.
于滨 《内陆水产》2001,26(8):33-33
在池塘养鱼中,由于放养密度大,加之池塘水体特定的生态条件,使鱼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对鱼病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地减少鱼病的发生,降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下面介绍一些预测鱼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借鉴。 1看鱼的摄食情况 在池塘水质良好、鱼体无病、饲料适口的情况下,鱼的摄食强度较大,抢食积极,并且摄食量稳中有增。这种正常的摄食状态在鱼苗鱼种养殖阶段基本可以保持;成鱼养殖阶段,由于池塘中鱼的相对密度较大,可能会因天气变化而出现摄食异常,天气好转后,摄食又会恢复正常。如果在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渔业的发展,池塘养殖中鱼病发生率越来越高,鱼病种类也越来越多,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本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病综合防治措施,供水产同仁们参考。1 鱼病预防措施1.1 苗种投放前的防病措施1.1.1 清除过多淤泥池塘淤泥一般以10~20cm为宜,过厚的淤泥是导致鱼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底泥中孳生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底泥过厚池塘消毒和水体消毒都不能彻底。另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高温季节氧化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造成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甚至发生泛塘死鱼事故。淤泥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毒性很强的氨态氮及硫化氢气体,轻则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重则引起氨中毒,特别是精养池塘在秋末初冬季节较易发生,我县已发生多起氨中毒事例。  相似文献   

17.
也谈鱼类气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成  周国海 《内陆水产》1998,23(10):28-28
鱼类气泡病是鱼苗培育阶段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鱼病之一。特别是鱼苗下塘后数天内,阴雨转晴的天常有发生。此病一旦发生,可见鱼池下风处的水面上飘浮着鱼苗尸体和病苗。由于鱼类气泡病发病突然,病期短,井难于发现。因此对其深入研究甚少,并有多种说法。如有人认为“鱼苗气泡病是鱼苗误香水中小气泡而引起的”。史为良先生认为鱼类气泡病是鱼鳃吸取水中溶解的气泡,堵塞其血管造成鱼类死亡。笔者在实地与治疗观察中发现,其情况又别于上述两种说法。1鱼苗气泡病致病途径笔者于1968年5月上旬久雨转晴的一个早晨巡塘,发现下塘2天…  相似文献   

18.
<正>气泡病是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重要疾病之一,特别是在池塘养殖前期,可以直接造成小虾急性死亡,还可以引起细菌继发感染和诱发病毒病的发生。在浅水池塘、能排污的高位池塘和肥水后马上放苗的池塘发病率更高,危害也更大。本文总结了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气泡病的主要症状以及一些流行特点,为大家正确诊断对虾气泡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美洲鲥引种、繁育和养殖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美洲鲥的主要养殖区,常见于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模式不但能够较好地满足美洲鲥的养殖条件要求,而且非常适合该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特点,因而被养殖户广泛采用。根据养殖经验,美洲鲥鱼种养殖水温应控制在10~32℃,鱼苗和成鱼养殖阶段温度耐受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20.
在鱼苗培养池中气泡病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甚至会全池死光,危害较大。1 我所见的几个病例1.1 1965—1976年间,在原驻马店水产试验场家鱼人工繁殖中,孵化环道内常出现鱼苗气泡病。鱼苗体表及体内出现气泡,初期鱼苗失去平衡,尾部向上,头向下,时游时停。随着气泡增大,鱼苗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打转,不久即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鱼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