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摩西球囊霉(Gm)和根内球囊霉(Gi)为供试菌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对寄主植物的偏好性,采用寄主植物间作的培养方法,比较了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万寿菊和三叶草间作的盆栽培养条件下,接种Gm后的处理促进寄主生长和营养吸收方面效果要好于接种Gi,此外Gm的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及菌丝密度均高于Gi,表明在相同的植物间作培养条件下,Gm较Gi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更好,同时Gm的生长速度和扩繁增殖率也快于Gi。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以蛭石为基质培育"津研4号"黄瓜幼苗,育苗时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浇灌Hoagland营养液.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该AM真菌与"津研4号"可以形成共生体,但二者的亲和力较低,28 d苗龄时菌根侵染率仅为26.5%.接种G.mosseae的黄瓜幼苗根系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幼苗质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比较4种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洋葱幼苗的侵染动态。[方法]选取4种不同培养基质,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12d对洋葱幼苗进行1次处理,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对洋葱幼苗的侵染动态,同时测得在接种后6、8、12和16周时基质中孢子数及菌丝量。[结果]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所有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的AM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基质中的孢子数及菌丝量均随之增加,其中2号和4号基质增加的幅度高于1号和3号处理,尤其是4号基质。[结论]4号基质下的AM真菌更易于侵染洋葱幼苗,且易于形成丛枝、孢子及菌丝。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AM)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丛枝菌根(AM)真菌纯培养研究方法的概况.采用活体宿主植物盆钵培养法培养AM真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可靠,缺点是培养周期长、繁殖体的产量少,但目前它仍是AM真菌纯培养的主要方法.玻璃珠分室培养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培养基质与AM真菌分开,获得纯净的AM真菌菌体;但是其技术含量较高,仅供科学研究和小规模接种剂的生产使用.目前较为理想的纯培养的方法是AM真菌单孢无菌的分室Ri-T-DNA转型胡萝卜根双重离体培养法,将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可获得目前最为高效安全的AM真菌孢子菌剂的生产方法.开发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5.
分别建立丛枝菌根(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igaspora rosea和Glomus intraradices与紫云英转化根双重共培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研究不同Zn浓度对单接种与混合接种AM真菌侵染紫云英转化根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Zn提高了大部分处理的根段侵染率、菌丝密度以及P的吸收,0.5mmol/L Zn抑制了AM真菌菌丝的生长,但能增加部分处理转化根对P的吸收。0.1 mmol/L Zn浓度下,单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混合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与Glomus intraradices的根段侵染率最高,并且在混合侵染根段中Glomus intraradices根段侵染率比Gigaspora margarita高12%。  相似文献   

6.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中杂9号接种6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Glomus etuni-catum1),通过测定不同菌种对番茄的生长效应及叶片生理变化,表明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处理番茄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对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与番茄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植株总干重显著正相关,菌根侵染率亦与植株干重显著正相关。故此提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丛枝菌根影响番茄生长的生理鉴定指标,依此指标筛选出Glomus versiforme,Glomusmossea-2是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8.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生长和对黄萎病的影响,并且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在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然后接种黄萎病原菌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棉花根内总酚含量,诱导棉花根内过氧化物酶(POD)的合成,提高POD的活性,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另一方面,当黄萎病原菌侵袭时,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的侵染率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对于棉花植株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丛枝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是一个关于植物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与改善植物营养、与病原物竞争光合产物和侵染位点、激活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研究灭菌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对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接种量为30个孢子菌剂(T1)、60个孢子菌剂(T2)和灭菌菌荆(CK).培育15 d统计发芽率,各处理均达到80%以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扦插苗的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培育30 d统计成活率,各处理分别为81.43±0.2%、84.67±0.1%、68.33±0.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培育90 d取根样制片观察,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侵染扦插苗根系,T1,T2,CK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1.31±2.5%、69.23±2.2%和0,不同的接种处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不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处理后,主根长度、须根长度、须根数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T2的各项生长指标综合表现要好于T1.  相似文献   

11.
以有机磷为磷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双接种对大豆吸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肥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40%、7.28%和5.84%;双接种和单接种AMF真菌,大豆单个根瘤鲜重和单个根瘤干重显著增加;双接种比单接种真菌,大豆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与相应的不接种对照相比,植酸钠和卵磷脂双接种处理植株吸磷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4.96%和33.78%,表明有机磷源双接种可显著提高植株有机磷的利用能力。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接种对促进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基质(草炭∶蛭石=2∶1,体积比)高温灭菌和不灭菌条件下Glomus mosseae(GM)真菌对芦笋幼苗的作用效果,以"泽西奈特"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条件下GM真菌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GM真菌接种均可显著促进芦笋幼苗的生长,形成对芦笋幼苗根系较高强度的侵染,增强芦笋幼苗对9种矿质元素的吸收;不灭菌条件下接种GM真菌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因此,基质不灭菌状态更利于芦笋菌根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铅(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早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 Pb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旱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 Pb 处理水平(0,300,600 mg/kg)下,接种 Glomus mosseae下旱稻(Oryzal Sativa L.)的生长效应。[结果]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随着土壤 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300 mg/kg Pb处理下旱稻生物量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 Pb含量,这与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 R/S值的结果一致(P〈0.05);600 mg/kg Pb处理下,接种显著提高了地下部分生物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旱稻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 Pb含量(P〈0.05),接种处理与未接种处理下 R/S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土壤 Pb处理下接种 Glomus mossea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Pb对 Oryzal Sativa L.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对培育黄瓜壮苗的潜力,通过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3种常见VA菌根真菌Gl.intraradice,Gl.mosseae和gl.vrsiforne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菌种中,Gl.mossea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即成苗时接种处理根系的生物量比相应对照植株提高了12.5%,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21.42%。菌根对植株的促生作用与其改善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有关,一方面3种菌根真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幼苗根系从基质中吸收N和P的能力,其中又以Gl.mosseae的作用最大,与对照相比,接种Gl.mosseae处理的植株根系的含N量提高了11.69%,而含P量比对照增加了1.14倍。另一方面,供试菌根真菌对Mg、Cu和Zn的吸收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接种丛枝菌根对复垦矿区玉米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条件(10cm土5cm尾矿、8cm土7cm尾矿、5cm土10cm尾矿)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不接种菌根(对照)两种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及植株对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植株的生物量都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接种菌根处理中,植株地上部Cr、Cd、Pb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对照处理均有明显降低。植株地上部Pb、Zn、Cu等元素的带走量,接种菌根处理的植株均比其相应的对照处理明显增多,而植株没有表现出受害症状,表明接种菌根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地上部对重金属的抵抗作用。接种菌根处理的植株中Cd、Cr、Pb、Zn的带走总量均高于对照处理,但因它们绝大部分结合在根部,向植株地上部分的转运受到抑制,而减轻了对人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灰棕紫泥土中具生态适应能力丛枝菌根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个丛枝菌根真菌(AMF)菌种在紫色土上对三叶草根系侵染盆栽试验,筛选出2株适应紫色土生态条件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sp.和Acaulospora laevis,其中,G.sp.为土著菌株,A.laevis为引进菌株,它们在紫色土上均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侵染率分别达到52%和44%),能显著提高植物的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近32%和77%),并能有效改善植株的P,N营养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所筛选菌株有助于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等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对3年生茶(Camellia sinensis)树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均能侵染茶树根系,增加叶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其中,接种摩西球囊霉的效应最大,单株叶片数比对照增加23.9%,叶绿素含量增加22.4%,净光合速率增加48.7%,胞间CO2浓度下降7.2%。表明AM真菌能促进茶树叶片光合性能,这为AM真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立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对黄瓜立枯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黄瓜生长,并能显著抑制立枯病的发生,相对防治效果达67.1%,并可诱导黄瓜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3种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激活植物早期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盆栽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均能侵染牡丹根系,其侵染率分别为47%和44%。接种AM真菌的比未接种对照(CK)植株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厚度均表现为接种G.mosseae植株>接种G.versiforme植株>CK。在相同高温下接种AM真菌处理的牡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开度均显著低于CK。AM真菌提高了牡丹植株的抗热性,这对于高温胁迫下保持和提高光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接种G.mosseae处理的效果优于G.versiforme  相似文献   

20.
AM真菌对彩叶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叶草‘奇才—晚霞色’种子为材料,分别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mosseae、G.versiforme及G.mosseae、G.versiforme与G.intraradice的混合菌种,以不接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AM真菌对彩叶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M真菌混合菌种的侵染率最高,为68%。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彩叶草实生苗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其中G.versiforme的效果最佳。AM真菌显著提高了彩叶草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混合菌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