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段彦辉 《中国饲料》2019,(10):86-88
近年来,猪饲养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的效益得到很大提升。但我国并不是养猪强国,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饲养管理与养猪效益密切相关,且经济效益直接关系着生猪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生产中加强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体质,保证猪场养殖效益,进一步推动生猪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鼓励生猪养殖,而且,生猪生产发展各项政策陆续都得到较好的落实,进一步刺激了各地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受此影响农村散养猪规模同样得到扩大。而想要提升养殖效益,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关键。结合基层养殖经验,文章提出了农村散养猪加强饲养管理的建议——就优选良种;搭配日粮;清洁卫生;防疫接种;母仔管理;疾病防控;环境管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猪价上涨,养猪成为民众发家致富的好思路。而同样是养猪,有的人赚的是盆满钵满,有的人赔的一塌糊涂。文下总结一线生猪养殖经验,概述基层生猪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猪饲养管理措施调整的几点看法—选好养殖品种、调配好养猪饲料、做好猪场疾病防治、加强猪场养殖管理等等,以优化养猪技术要点,为提升养猪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2018年非洲猪瘟在全国的流行,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2018年冬季生猪饲养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困难。为此,在进行生猪饲养管理时,不仅要加强对农户生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而且还要将非洲猪瘟的防疫作为2018年冬季生猪饲养管理的重点,从做好非洲猪瘟疫病防疫宣传和防范、加强对养殖环境的优化、切实注重猪群营养的摄入、着力提高养猪的科技含量、注意冬季养猪"五怕"等方面开展冬季生猪饲养管理工作,以期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安全过冬带来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养猪生产的猪舍建设、污粪处理、种猪选育、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使广大生猪养殖专业户对生猪养殖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期能够推行养猪生产标准化和科技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生猪养殖发展迅猛,农村养猪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家庭散养方式向养猪小区集中饲养方式转变,并成为我省农村转变生猪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生猪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养猪小区建设的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影响生猪养殖效益,也事关养殖户切身利益。笔者结合近年来贵州生猪养猪小区建设实际,谈谈养猪小区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王爱国 《中国猪业》2009,4(10):32-34
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健康养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建立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创新研发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养猪技术。引导散养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健康养殖,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猪场投资者直接参与管理,还是投资人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都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生产方案,并按照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养猪生产。本文分析了各种养猪模式利润潜能,提出了不同模式生猪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1分类型养猪模式养猪模式随生猪饲养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生猪养殖主要分为4种类型,即种猪饲养、仔猪饲养、育肥猪饲养和全程饲养猪群。饲养模式选择要参考期望的养殖收益、投资回报比例、具备的养猪技术技能、市场需求大小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不仅使养猪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还提高了其生产水平和粪污综合利用率。因此,对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提高其养殖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场址选择、建筑规划、饲料质量控制、饲养密度控制、分群管理、卫生消毒及防疫工作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技术要点,以促进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高生猪养殖质量和效率,促进生猪的健康生产,则需要结合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应用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加强对养殖配套技术的重视,对该项技术进行推广与应用,这对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生产效率有着积极影响。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改善养殖环境、合理储存饲料和强化饲养管理等方法实现对生猪的高效健康养殖,在此基础上对养殖技术进行优化与完善,促进养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保证猪种质量,优化猪群结构在确定生猪养殖示范区域之后,要对猪群质量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及时淘汰病种和生产能力比较差的生猪,同时  相似文献   

11.
藏猪为高原、高寒放牧猪种,虽然能适应高海拔地区少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但由于生产性能较低,常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就如何提高藏猪养殖效益进行阐述,以期为藏猪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猪肉需求量的增加有效的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使生猪养殖朝规模化、集体化养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生活上对猪肉的需求。在生猪养殖中,生长育肥是生猪生长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决定生猪的生长品质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该文通过对育肥猪的生长规律、育肥方式、饲养管理和生活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育肥猪科学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管理措施,确保生猪在育肥阶段的健康生长和养殖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0,37(4):58-60
随着中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养猪生产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的连续生产方式过渡到智能化、批次化养猪的管理新模式,与之相伴而来的是猪新旧疫病的不断发生,其仍然是养猪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近两年非洲猪瘟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猪场在疾病防控、生物安全方面遇到了新挑战。批次化生产模式可以使传统连续饲养方式造成的疫病传播得到阻断,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综述了批次化生产的概念、批次化生产在猪场疫病净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任之 《饲料研究》2021,(2):152-155
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文章结合生产实际,对规模化猪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流行背景下,猪肉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对原有的饲养管理方式做出动态化调整,确保生猪养殖产业向着生态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此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等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确保生猪养殖安全。该文主要探讨生猪养殖技术要点和疫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杜超  曹永春 《猪业科学》2021,38(2):122-124
里岔黑猪是我国地方特色品种猪,素有"南太湖,北里岔"之称,是青岛市里岔当地养殖户长期择优纯繁、继代选育形成特色的地方品种,被誉为"国宝".其养殖历史悠久,具有腰身长,形体高,毛色全黑,瘦肉率50%左右,繁殖率高的特点.1985年被原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优良地方猪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类畜种资源重点保护.因此,对里岔黑猪的...  相似文献   

17.
规模养猪场户开展清洁生产是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概念与内涵、内容与作用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基本问题。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涵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3个阶段,包含基础设施清洁化、投入品清洁化、环境清洁化、饲喂清洁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6个关键行为;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基础是环保意识,关键是全过程管理,理想目标是环境友好,形成过程具有动态性。基于山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规模养猪场户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个阶段的清洁生产行为均存在漏洞,为促进规模养猪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应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加强协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集约化肉牛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集中式、拴系式、高密度的生产方式下,常常导致肉牛的动物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会对肉牛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改善肉牛动物福利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介绍了动物福利的概念、肉牛在饲养管理中的福利标准要求,以及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动物福利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肉牛生产福利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产实际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丹麦有机猪的生产情况(有机猪的品种、畜舍环境和条件、畜舍卫生和饲养饲料状况)、沙门氏菌控制计划的情况(饲料、种猪群、断奶仔猪群、育肥猪群和屠宰场的监控)和效果。同时,简析了我国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实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预防管理体系和有机养殖是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犊牛是牧场发展的后备军,优质的犊牛培育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之一。因此,科学的犊牛饲养管理措施和合理的犊牛饲养模式对于犊牛培育极其重要。通过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哺乳犊牛的饲喂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初乳、饲喂计划、补饲、奶粉及开食料、饲喂标准、饲养环境、管理细节差异、疾病治疗方案等内容,以期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的牧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