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非洲猪瘟防控成为养猪业发展重中之重。目前,由于非洲猪瘟无疫苗预防和特效药治疗,控制非洲猪瘟重在预防,主要防控手段包括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建立安全屏障、保护易感猪群。本文介绍了养猪场生物安全隔离屏障建立措施,以期为预防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属于一种传染病,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及慢性4个类型,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当猪感染非洲猪瘟以后,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及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等,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对非洲猪瘟进行预防和控制,所以我们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与其易感宿主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本文主要对非洲猪瘟的相关情况、传播途径及防控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猪附红体病的防控应以坚持自繁自养,切断传播途径,净化传染源,培养非易感猪群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如果防控不到位会引起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猪群中有发病症状,防控不及时产生100%的死亡率.在此将非洲猪瘟监测及防控扑灭措施简述如下,希望能对防控本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猪高热病是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猪机体发热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有生物感染因素和药物因素,以前者居多,生物性病原包括病毒类、细菌类、寄生虫类和立克次氏体类等,每种病原的感染都有各自特点,临床需要根据情况针对性防控;预防本病可依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方面开展工作;治疗本病需要根据临床确定的病原种类,针对性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可以在猪群中快速传播的传热病,会导致猪群中出现大量呼吸障碍、高热、神经异常及皮肤发绀等问题,甚至会出现全身性出血,导致生病猪100%死亡,而软蜱是导致疾病在猪群中传播的重要媒介。虽然国内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检测手段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巨大的非洲猪瘟仍需各级单位持续加强防控力度,通过入场检测、定期排查、分区检测、奖励上报、惩罚瞒报等手段,全面提升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巨大,各年龄段、各种类的猪种都易感,且传播途径广泛,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自从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造成严重冲击后,各地的生猪养殖以及生产企业的运行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给养猪企业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都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为防止非洲猪瘟疫病的再次传播,各地规模养猪企业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发现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能有助于实现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8.
面对非洲猪瘟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蔓延,保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阳泉市开展了非洲猪瘟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通过对生猪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采取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达到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实现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目标,确保不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猪肉食品供应。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防治     
猪瘟是养猪临床常见病毒病之一,病原专一性很强,可对猪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和母猪垂直传播,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全身皮肤和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是特征性病变;预防本病应从防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健康猪群和加强管理4个方面入手;本病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患病猪、带毒猪及其产品以及易感媒介直接或间接传播,该病已经严重威胁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目前尚未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因此,其防治主要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本文对非洲猪瘟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重点分析,为非洲猪瘟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尽可能降低生猪养殖业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在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病防控问题已成为生猪养殖领域的重中之重,而传染性疾病对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是切断致病源传播途径,抑制致病源繁殖生长,保护易感群体的重要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合理与否会对猪群身体健康产生最直接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对生猪养殖中猪场消毒措施和疫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安全是为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生物安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且必须要全面落实的传染病控制策略。任何疫病的流行都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大环节构成,生物安全防控就是在切断传播途径上面入手,达到控制传播疫病的目的。尤其在当前非洲猪瘟肆虐的严峻形势下,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是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属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与各种野猪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猪群死亡率高达100%。本文针对云南省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进行探究,结合实际分析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史,提出要加强各有关场所生物安全,提高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降低或是消除非洲猪瘟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属于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与各种野猪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猪群死亡率高达100%。本文针对云南省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进行探究,结合实际分析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史,提出要加强各有关场所生物安全,提高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降低或是消除非洲猪瘟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及防控展开深入探讨,简要分析非洲猪瘟特点和临床症状,介绍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如引种、猪源性饲料、肉制品、泔水、外来人员和污染车辆等,总结几点有效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免疫、做好监督和监测、规范管理生猪和运输生猪产品、加强应急处置和排查、积极宣传科学养殖知识等,不断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及时阻断传播途径,为养殖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续第6期第18页)八、优化生产管理优化生产管理,对猪舍进行改造,抵御病原,确保猪群健康,是开展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重要举措。在进行改造时,有3个方面需要注意。1.做好"四流"管理确保"车流、人流、物流、猪流"不携带病毒,以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和有效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①对进场"四流"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1):26-27
<正>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剩余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1.3易感动物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王文军 《饲料博览》2021,(2):106-106,109
非洲猪瘟对猪群的生命安全有很大侵害,需要养猪户明确非洲猪瘟的防控方向。本文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与传播扩散风险展开论述。首先对病毒来源、传播形式和易感动物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养殖环节、屠宰环节和流通环节中病毒的传播及扩散风险,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帮助。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1病毒来源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且此类病毒具有长期存活的特点,有时病毒还会寄宿在蚊虫体内。当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了健康的生猪后,生猪就会被感染非洲猪瘟,导致病毒在猪群内传播。病毒还可以在脾的体内存活较长的时间,当脾排卵后,卵中也会携带病毒,使病毒被一直储存下来。另外,病猪的排泄物中也会带有非洲猪瘟病毒,若养殖户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处理,那么病毒还可能对周围的空气或水环境等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从根源上防控非洲猪瘟,规范养殖流程。  相似文献   

2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该病一旦在猪群中传播,会造成大量猪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期,我国多地相继发生该疫情,该病的最典型症状是严重的出血热,生猪在患病后的死亡率高达100%,必须对非洲猪瘟进行准确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控。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诊断进行分析,并探讨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