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广东地区种植的红皮马铃薯品种(系),丰富广东省马铃薯品种类型。【方法】以费乌瑞它为对照种,对引进的红皮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各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调查。【结果】参试品种在广州地区均能成熟,其中青薯9号、华薯1号、S14-1743、S14-1747较对照种费乌瑞它增产幅度较大,以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37 500.0 kg/hm~2,较对照种增产37.0%;其次是华薯1号,产量为35 912.7 kg/hm~2,较对照种增产31.2%;S14-1743居第3位,产量为34 722.2 kg/hm~2,较对照种增产26.8%;S14-1747居第4位,产量为33 333.3 kg/hm~2,较对照种增产21.7%。上述4个品种的田间病害发病率较低、生长势强、芽眼浅或中等、商品薯率高。【结论】青薯9号、华薯1号、S14-1743、S14-1747这4个品种(系)均表现出高产、抗病性好,建议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以确定其地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白沙早丰3号苦瓜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沙早丰3号苦瓜是采用90-01A强雌系为母本、94-03B苦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该品种表现熟性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与翠绿大顶苦瓜相比,前期产量增加3.8%,总产量增加3.2%-8.9%,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适宜华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宜与春玉米套种且产量高的指天椒品种。【方法】以本地品种作对照,引进9个当前在广西区内推广面积较大的指天椒品种作供试品种与春玉米套种,采用EXCEL2016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分析套种条件下9个供试指天椒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商品性、适应性、抗逆性及丰产性。【结果】与对照相比,鲜椒产量大红6号、艳红、广良5号和大众316增产极显著,且生长势强、抗逆性好、采收期长、果实颜色漂亮且硬度够;干椒产量高到低排前五名为大红6号、艳红、红丽、广良5号、大众316。【结论】大红6号、艳红、广良5号、大众316、红丽等五个品种适宜与春玉米套种,但红丽仅作为加工干椒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桂西南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7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品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穗部性状影响不同,正大999的穗粗、穗行数和玉美头105的穗长、穗粗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它穗部性状受密度的影响较小。正大999在种植密度为6.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8125.00kg/hm~2;正大619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较高,达8305.00kg/hm~2;玉美头105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7435.00kg/hm~2。【结论】综合产量及成本因素,平展型大穗品种正大999、中穗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60万株/hm~2、5.40万株/hm~2和5.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 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 5~7 cm 健壮的顶培 1 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 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 6-BA 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 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 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 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著;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 1 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 6-BA 以浓度 0.5 mol/L 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 6% 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 65.9%。【结论】首次建立 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 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甜玉米品种耐热性鉴定试验,筛选适宜华南地区夏季播种的优质耐热型甜玉米品种。【方法】以粤甜38号等8个甜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粤甜39号为对照种)在广州进行夏季种植,利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甜玉米品种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热性好的甜玉米品种。【结果】与甜玉米产量高度相关的农艺性状为穗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位高。利用耐热性材料培育的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综合表现较好,鲜穗产量分别达16 840.3、15 264.4 kg/hm~2,分别比对照种粤甜39号增产19.1%和8.0%,净穗产量分别达13 179.3、11 700.9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37.4%、22.0%,适宜在华南地区夏季种植。【结论】粤甜40号和粤甜59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种粤甜39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适宜广东地区夏季大面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光合能力强、产量高的绿豆品种(系)。【方法】在绿豆花荚期,系统研究32个品种(系)的光合性状,结合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绿豆光合性状间及光合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光合性状在不同绿豆品种(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361%,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净光合速率(Pn)的信息;聚类分析将32个绿豆品种(系)聚为3类,第Ⅱ类群的6份材料具有较高的Pn、Gs、Ci和Tr。【结论】绿豆品种(系)吉绿3号和冀绿2号的光合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较好,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应吉安烟区生态条件的优质烤烟新品种(系)。【方法】从国外引进品种和国内 自育品种(系)中,引进 CC400、PVH2233、PVH2343、1604、湘烟 7 号等 5 个烤烟品种(系),以常规主栽品 种云烟 87 和 K326 为对照种,2019—2020 年连续两年开展小区对比试验,分析各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 状、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 【结果】湘烟 7 号烤后烟色度、油分较好, 产量(比云烟 87 高 305.85 kg/hm2 )和产值(比云烟 87 高 4 837.95 元 /hm2 )最高,感官质量明显优于主栽品种 云烟 87,较好地兼顾了质量和效益,但需注意防控大田前期普通花叶病;PVH2233 有效叶数比对照种多 3~4 片, 旺长期比对照种长 5~7 d,年度间稳定性好,感官质量中等,需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604 具有早生快发优势, 节距、腰叶面积最大,烤后烟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较好,感官质量优于云烟 87;CC400 田间长势长相接近对照 K326,叶片开片更好,但青枯病发病相对较重,经济性状不突出;PVH2343 叶片较厚,但气候性斑点病发病较重, 感官质量稍差。【结论】综合评价表明,湘烟 7 号、PVH2233 和 1604 综合表现较好,可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 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
翠绿三号大顶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优良自交系江门大顶A11作母本、优良自交系南海大顶D12-3-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大顶苦瓜一代杂种。瓜短圆锥形、绿色,圆条瘤相间,以条瘤为主,条瘤粗直;瓜长14.7cm、横径7.5 cm、肉厚1.1 cm,单瓜重264.0 g;瓜形美观,肉质爽脆、苦味适中,品质优良;苗期鉴定表现中抗枯萎病和白粉病;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 kg,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常德地区苦瓜种植者对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通过新品种常星1号与本地主栽的翠绿1号和白绿苦瓜(地方品种)的品种比较试验,对其物候期和生育期、植物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星1号苦瓜在生物学特征方面有较强优势,具有早熟、大果、丰产、优质等特点,且产量也最高,是值得在常德地区推广的优良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8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20-1-1-1-1、9707-1-1两个品种(系)田间长势整齐,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折合产量分别为5 530 kg/hm~2、5 500 kg/hm~2,较对照陇糜10号分别增产5.33%、4.76%。建议将这2个糜子新品种(系)继续试验种植,进一步确定其适应性、稳产性及综合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索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为"群优2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群优2号"为材料,设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两个因素单独试验,各5个处理3次重复,对产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群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240kg/hm~2产量最高,为794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种植密度30万蔸/hm~2最高,为8178kg/hm~2。【结论】"群优2号"品种高产稳产性较好,以施氮量240kg/hm~2和种植密度30万蔸/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苦瓜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苦瓜杂交一代品种秀玉1号纯度进行鉴定,为生产上提高苦瓜新品种纯度鉴定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SSR技术和91条引物,对苦瓜品种秀玉1号及其亲本的DNA指纹进行分析。【结果】从91条引物中筛选出两条特征引物ISSR-845和ISSR-891,能同时扩增出F1代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条带510 和300 bp。其中,ISSR-845能够区分父本机械性混杂,ISSR-891能够准确区分母本自交系与杂种F1代;经群体验证,该标记与田间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结论】ISSR技术具有准确、简便、高效、实用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生产上苦瓜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地方品种大白苦瓜为对照,对翠妃、碧翠3号、赣优2号、长绿苦瓜4个引进的早熟苦瓜品种在成都地区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翠妃与对照相比,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产量是4个品种中最高的,与产量第二的赣优2号相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枯萎病的抗性也是最强的;其次为碧翠3号和赣优2号,两个品种在产量上与对照相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枯萎病的抗性比对照稍好;长绿苦瓜与对照相比产量低,且较容易感染枯萎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夏秋季鲜叶对机械采摘的适宜性和机采原料的藏茶适制性,并筛选出适宜机采且适制藏茶的茶树品种,旨在节本增效、提高藏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方法】以宜宾地区引进或选育的17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测定并比较各茶树品种夏秋季机采鲜叶产量、机采芽叶机械组成、生化成分以及机采鲜叶所制藏茶干茶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川茶2号、巴渝特早、蒙山9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8、中茶302和天府红1号机采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其中川茶2号、蒙山9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8和天府红1号机采鲜叶嫩度、整齐度和完整性较好;川沐318、川茶2号、川沐28、巴渝特早和中茶302等品种机采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咖啡碱)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品种,具有良好的生化品质基础,同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川茶2号、巴渝特早、中茶302、川农黄芽早等品种审评总得分≥86分,其中川茶2号茶样滋味带糖香,香气纯正,综合品质最优。而且上述品种一芽五、六叶的氟含量低于150 mg/kg。【结论】综合评价各品种机采鲜叶产量、机械组成、生化成分和藏茶感官品质,川茶2号、中茶3...  相似文献   

17.
以江科1号大顶苦瓜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大顶苦瓜在大棚杂交制种过程中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及探讨单瓜重对种子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坐果数为单株坐果2个瓜。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以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密度处理(23.82万、29.25万、33.75万、43.65万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 776.7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青杂5号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67.5万株/hm~2)时,油菜产量较对照青杂5号29.25万穴/hm~2有大幅度提高,产量可达3 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万穴/hm~2时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11个春播大豆品种抗镉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迫切要求农作物品种具有抗污染和低积累的特性.本研究对华南地区主栽春播大豆品种的重金属抗性做评价,为生产上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华南地区11个春大豆品种镉(Cd)抗性的差异.【结果和结论】以根、茎叶和籽粒的相对干质量为指标进行聚类,桂春8号、华春1号属于Cd耐性品种,泉豆7号、福豆234、华春2号和本地2号属于Cd敏感性品种.华南地区春大豆的Cd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抗性品种可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满足广西乃至西南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6年以自选系GRL17349为母本、自选系GRL2119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玉米新组合。【结果】2020年育成高产优质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桂单903,该品种在广西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 429.5kg/hm~2和7 000.5kg/h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3%和5.6%;籽粒容重782g/L,粗蛋白9.41%,粗脂肪6.19%,粗淀粉71.45%,赖氨酸0.35%。【结论】桂单903于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83号),该品种抗倒、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广西全区推广种植;制种技术简单,产量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