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苜蓿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是中国严禁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但是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多年大量从疫情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引种苜蓿,苜蓿黄萎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很大。2001年,我国口岸检疫部门就从来自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新田种子公司的40t苜蓿种子中检出了苜蓿黄萎病,并做了退货处理。因此,了解加拿大等北美地区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对我们有借鉴作用。1发生为害情况苜蓿黄萎病于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首次发现后,迅速在欧洲扩散,196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该病侵害,但扑灭及时,病原未能定殖。1976年再次在美国华…  相似文献   

3.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4.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围较广,每年4~9月份,该病菌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适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鉴于此,我国应加强苜蓿黄萎病菌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严防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相似文献   

5.
姜生林  马骏 《植物保护》2007,33(3):138-140
随着敦煌棉花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的年限加长,棉花黄萎病在普遍应用抗枯萎病棉花品种后,发生危害加剧,已成为威胁敦煌棉区的主要病害。通过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轻病田改造等措施的落实,基本解决了黄萎病危害的问题。试验研究证明,应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异地繁种、病区种植是保证品种抗(耐)性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章丘市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趋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丘市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有外地调种检疫力度不够大、当地农户棉种交流不够慎重、忽视棉花品种抗病性的选择、种子处理不当、近年雨水较多等。针对枯、黄萎病迅速蔓延的原因,提出了强化检疫力度、重视种子处理、重视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的选择、及早防治和合理选用高效化学药剂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难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六合区从2006年开始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了防控,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通过今年的普查情况来看,加拿大一枝黄花出现了新的发生特点,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通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后新发生特点的分析,论述造成难控的原因,提出了充分认识防控的紧迫性、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防控督查及技术指导服务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西洛川苹果腐烂病发生情况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周年大面积调查,初步摸清了陕西主要优质果区洛川县苹果腐烂病的大体发生情况。苹果腐烂病的发生每年有2个高峰期:5月份和9月份。发生程度受栽植密度、树龄、品种、土壤类型、果园地貌特征、管理水平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当地开展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北疆棉区发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棉花的生产和产量。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笔者现介绍该病的发生现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病菌生长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扬州等地棚室栽培条件下,茄子黄萎病一般始见于现蕾期,5月上、中旬进入座果期开始大量发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达发病高峰;病田土壤2年未栽作物仍能造成茄植株较高发病率.病叶混入土壤引起茄植株发病率最高,而病根混入土壤未见发病.分离自茄子、辣椒和棉花的黄萎病菌菌株在供试的玉米粉、燕麦、理查、马铃薯等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茄子、辣椒黄萎病菌在理查培养基上出现明显的紫红色,棉花黄萎病菌则未出现;三种病菌在pH4~9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棉叶、茄叶、辣椒叶的汁液能刺激茄黄萎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其中以茄叶汁液最明显;病菌经55℃水浴处理20 min,各菌株均未见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任芳 《湖北植保》2012,(5):43-44,49
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各棉区发生日趋严重,长期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很多棉农由于对这两种病害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综合防治,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棉花枯、黄萎病都属于土传性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12.
敦煌市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也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自1983年普查发现棉花枯黄萎病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仅管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技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至今仍是制约本市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梁占强 《植物检疫》1993,7(3):204-205
保定地区位于河北中部,现辖管二十个县、市(1983年前辖管23个县、市),是河北省辖区内的大地区,也是河北省的主要产棉区,历年植棉百万亩以上。棉花黄、枯萎病是我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两大毁灭性病害,严重的为害着棉花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黄芩上苜蓿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并对防治用药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夜蛾在承德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虫取食为害黄芩叶片,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最重。苜蓿夜蛾的自然天敌主要有螳螂、蜘蛛、白僵菌、绿僵菌等。其中白僵菌对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高低主要与当年8~9月份的降雨总量有关。雨量过大则寄生率高;药剂防治以每667 m2用30%乙酰甲胺磷EC 33 g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年来运城各县市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提出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取生态控蝗、改变种植结构、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等方法,才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蝗虫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6.
农田鼠害发生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鼠害发生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吕劳富,王华弟(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杭州310004)近年来我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大量粮食受损,开展鼠害防治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根据近年浙江省农田鼠害发生动态和上升原因分析,预测1995年鼠害趋势并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植物检疫性害虫.2003年秋季在廊坊首次被发现,因廊坊地处北京和天津两特大城市之间,美国白蛾在廊坊的发生、危害、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到京津林木,如果不尽快有效遏制、控制其扩散,会威胁到北京2008年的绿色奥运.因为美国白蛾第2代幼虫的暴食期正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所以对美国白蛾在廊坊的控制又增添了特殊意义,现将美国白蛾在廊坊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褐飞虱在重庆市秀山县水稻后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是1996年以来发生之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认为后期成虫的大量迁入、较适宜的气候条件、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长期大量施用吡虫啉引起的抗药性、防治技术差、药械落后、防治失时等是2006年水稻后期褐飞虱成灾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开展综合防治、加强并改进虫情监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棉花面积扩大,抗虫棉的推广,枯黄萎病传播快、发病重,特别是老棉区,连茬3 a以上的棉田,成片成片早期枯死,收成甚微,给棉花生产造成障碍.2004年夏县植棉面积6 667 hm2,发病面积5 333 hm2,受害重的达2 000hm2,减产超过60%~80%,成为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