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好虾池资源,大力推广海蜇高产养殖技术,提高虾池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笔者在东港地区五年虾池养殖海蜇的基础上,做了海蜇虾池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整理出海蜇虾池养殖高产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海蜇养殖池选择1.水源与水质养殖池应靠近海水源,进  相似文献   

2.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合侠 《科学养鱼》2004,(12):30-31
笔者依据本地区的生产经验,将池塘养殖海蜇的技术要点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鲁男  魏金 《河北渔业》2003,(2):30-31
海蜇(Rhopilema)是我国沿海分布数量较多的根口类大型食用水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含水65 % ,蛋白质1 2 .1 3% ,脂肪0 .1 % ,糖类4% ,灰份1 .87% ,钙0 .1 8%及磷、铁、碘等) ,其营养价值很高,且味道鲜美,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海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治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胃溃疡及甲状腺肿等症,海蜇经加工后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加剧和捕捞过度等原因,自然海域海蜇资源越来越少,价格急剧飙升,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价格都很高,2 0 0 2年国际市场海蜇皮80 0 0美元/t。因此…  相似文献   

4.
海蜇盛产于我国渤海湾的河北、辽宁 ,黄海南部的山东、江苏一带。近几年 ,由于社会需求量大 ,经济价值高 ,滥采酷捕现象严重 ,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为此 ,去年我们推广池塘养殖海蜇 830亩 ,经与其它养殖品种相比 ,具有生长快、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 ,1年内可养殖多茬 ,约 3个月就可出池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池塘的选择及清整池塘的选择应以适宜海蜇生长的环境条件为原则 ,要求海水无污染 ,进、排水系统独立畅通的养殖区 ,水深 1 .5~ 2m和有环沟的长方形小面积池塘或大面积荒塘。池塘底以细粉砂质为好 ,含沙量在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5.
徐汉连 《水产养殖》2007,28(3):22-23
海蜇是我国沿海分布数量较多的根口类大型食用水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价值高,同时海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人工放流等增殖措施,但由于海洋污染加剧,捕捞过度等原因,自然资源锐减,发展海蜇的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海蜇室内试养和池塘养殖的经验,就其塘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 池塘状况 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池塘进行整修改造、清淤筑坡,坡比一般在1:3以上。池塘面积不限,一般单池在1ha以上,或仿自然生态。养殖后期,池水深度要求达到1.8m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蜇的营养十分丰富,含蛋白质12.3%,脂肪0.1%,糖类4%,还含有很多铁、钙、磷和大量维生素。海蜇体内含水分很多,通常用盐、矾加工成海蜇皮和海蜇头,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  相似文献   

8.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生活史搞清楚以来,对海蜇人工育苗、增殖放流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世纪初针对池塘养殖结构的变化,海蜇池塘养殖被我所作为主要应用研究成果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2 0 0 3年我省海蜇池塘养殖面积已达80 0 0hm2 ,产量上千万公斤,产值上亿元。但是海蜇池塘养殖的发展并不平衡,有许多养殖方面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从2 0 0 2年来看全省海蜇养殖成功率不是很高,养殖成功户约占全省的30 % ,面积约占5 0 % ,因此海蜇池塘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  相似文献   

9.
海蜇是一种大型水母,高蛋白、低脂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日益增加和海洋环境的恶化,海蜇已难形成渔汛,蜇皮和蜇头的市场价格猛涨,于是海蜇人工养殖应运而生。2003年,我区在东营广利渔港利用新开发的池塘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5):54-55
刺参是寒温带动物,它能生存的水温范围是-1.5~27℃。幼参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水温19℃时,幼参的摄食率为18%.35%。水温不超过20℃时,日摄食量越大,生长越快;超过20℃时,尽管日摄食量仍然较大,但吸收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池塘生态条件,使用净水复合菌,其含量为80亿/ml左右,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通过对比试验和观察测定等,对海蜇苗种的适宜放养时间、密度、规格、方法及水质要求、池水调节、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05年平均单产143.38 kg/667 m2,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46。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首次利用淡水鱼塘,主养鲈兼养鲢,鲤,草鱼等试验,每亩放苗515尾,鲈占放养总重的71.7%;主喂冷冻青鳞鱼,约占77.7%,辅喂人工配饵;前期只充渗漏水,中后期透明度小于30cm时,大量换水。结果:共产商品鱼8802kg,其中鲈3740kg,折合亩产124.7kg,成活率89%。总产值128046.8地,纯利76969.8地,平均亩纯利2565元,投入产出比1:2.5。  相似文献   

13.
将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硝化细菌等组成的复合菌,应用于海蜇池塘养殖中。结果显示:水中复合菌密度为16×10~6个菌体/ml以上时,能分解海蜇和刺参的粪便;在养殖池塘中,按2kg/1000m~3的用量、施加密度为10×10~8个菌体/ml的复合菌液,可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增加池塘中的单胞藻、桡足类和多毛类幼体等浮游生物的数量。表明净水复合菌能有效地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海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提高鲈鱼苗池塘培育成活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锡胤  李龙 《齐鲁渔业》1998,15(4):23-25
捕捞天然鲈鱼进入养殖的哲养阶段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暂养成活率?在5.1亩池塘内进行了试验。主要措施:施鸡粪,磷肥,尿素肥水,调节水质和透明度,选用软质尼龙材料捕苗,装苗,带水妥苗,放养鲈鱼规格整齐,及时调整投饵量,结果:经62天培育,成活率达71.4%,亩纯利33725元,试验认为,放养密度以2万尾/亩为宜。  相似文献   

15.
青虾池塘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坡较缓、淤泥较浅的2个池塘(共计3.3亩),通过人工设置水花生和网片附着物、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措施,进行青虾养殖试验,结果亩产量 115.5 kg,亩利税 1709元,投入产出比 1:2.88。指出池水透明度应保持 30~40cm。  相似文献   

16.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海蜇沉底死亡时的溶解氧不大于3mg/L,此值可认为是引起海蜇死亡的阈值。海蜇养殖,从放养伞径2cm幼蜇开始,就要加强生物饵料的培育和供给,使其在90天内长到伞径30cm以上,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限,海蜇到了产卵盛期,海蜇不但不长,反而萎缩,8天之后全部溶化分解。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在沈阳市苏家屯区养殖场进行丁鱥池塘养殖试验,试验结果:鱼种培育平均单产6375.0kg/hm^2,平均利润29668.8元/hm^2;成鱼养殖平均单产14071.5kg/hm^2,平均利润579620元/hm^2。  相似文献   

19.
海蜇人工养殖的池塘的总面积应>6hm2,进排水条件较好。放养蜇苗的伞径为2~3cm,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4500个/hm2。放养时间为5月中下旬,在7月上中旬可放养二茬苗,捕大留小,但最迟应在9月中旬水温下降至约18℃时捕获完毕。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繁育亲鱼筛选可量参数:体长为头长的3.88~4.17倍、体长为体高的4.59~5.26倍、体长为尾柄长的5.73~6.73倍、体长为尾柄高的11.05~11.9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8~1.94倍。亲鱼培育产卵池塘适宜面积为0.20~0.53hm2,单位面积池塘内亲鱼承载量为2400~2550kg/hm2,3~6龄亲鱼放养密度为375~450组/hm2。投喂亲鱼饵料以含蛋白质36%人工配合饵料与动物性饲料相结合。亲鱼培育池塘水体昼夜变化的溶氧量为4.0mg/L以上、pH值为6.8~7.6、氨氮小于0.3mg/L、亚硝酸盐为0.01mg/L以下,亲鱼产卵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