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我省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主要病虫为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常年因病虫危害损失稻谷在4亿公斤以上。前人对水稻病虫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只是从单一的病虫防治上探讨,因而往往顾此失彼,年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以致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常年种植水稻3200万亩左右,占粮食种植面积34.9%,产量占粮食总产47.7%以上.稻区耕作制度复杂,加上施肥水平提高和品种更换等原因,致使白叶枯病、稻瘟病、褐稻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仅在七十年代,白叶枯病中度以上流行就有五次,褐稻虱中等以上发生有六次.八十年代以来,因生态环境的改变,稻纹枯病、白背飞虱、二化螟又急剧上升,稻曲病、害螨等一些新的病虫害也有发展.因此,如何搞好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已成为稻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引黄灌溉条件的改善,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己发展到30余万亩。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由间歇性变为常发性,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990年全县发病4.7万亩,病重地块病株率达89.1%,稻叶干枯,损失严重。白叶枯病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乱引乱调种子。由于种子经营渠道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原本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近些年由于引种生产,很多南方稻种被引到北方生产,才导致此病在北方稻区也有所发生,近年来在北方的一些水稻种植中均发生过白叶枯病的为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发生原因、流行条件进行分析,并给了出一些防治的办法,希望对水稻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 建国以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我省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大流行过五次(1954年、1957年、1963年、1974年和1982年),为害十分严重.例如,1974年全省水稻发病面积达400万亩,损失稻谷三亿三千多万斤;1982年发病面积400多万亩,损失稻谷四亿零九百万斤.严重病田减产30%,一般减产10%,而且米质变劣.这种病害已成为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严重障碍,迫切需要进行综合防治,予以排除.为此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流行区,是由南向北迁移的,从老病窝沿江江南圩区,向江淮丘陵稻区和沿淮淮北新稻区扩展。病区日益扩大,发病面积日益增加,产量损失逐年加重,是安徽省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严重障碍。我们在1963—1966年和1970—1977年间,对全省作稻白叶枯病流行区变迁及其原因的调查,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赣榆县是徐淮地区五十年代开始进行大面积旱改水的新稻区,1958年前为无病区.由于种子的大调大运,自流灌区的串灌、漫灌和灌区下游的循环水利用等种种原因,六十年代就沦为白叶枯病的常发病区.七十年代初随着密植、增施氮肥等措施的推广,水稻白叶枯病日趋严重.1972年全县种植42.2万亩水稻,发病面积达30万亩,以致严重减产,单产只有450斤.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主要稻谷产区,种稻遍及全省。过去水稻白叶枯病最早只在苏南部分稻区发生,1958年以后,随着旱改水,稻区向北发展,稻种大量北调,病害蔓延到了苏北徐淮平原,致使全省各个稻区白叶枯病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稻胡麻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斑病、稻病毒病等。其中,在当地水稻生产中常发生而又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有稻瘟病、稀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曲病,这些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稻瘟病在个别年份造成严重减产,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目前水稻的主要病害;白叶枯病在局部区域发生严重。针对这三大病害,建议选用菌立停1%水剂与美生80%可湿性粉剂或农力托25%可湿性粉剂混用,可有效治疗并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蔓延。1.菌立停1%水剂所  相似文献   

11.
<正> 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特别是前两种病害在我省新老稻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有些年份稻瘟病发生也较重.大发生年,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成为水稻生产上的大障碍.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其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病斑从叶尖开始沿中脉或叶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小麦茬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到25万亩,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1/3。直播稻在我市种植仅2~3年历史,一般农户对直播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尚不清楚,防治技术关键也未能掌握,导致近两年部分地区直播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站于2006年进行了小麦茬直播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谭家莉 《农技服务》2014,31(8):32-32
<正>水稻稻瘟病是由半知菌亚门梨形孢属灰梨孢引起的世界性水稻病害,是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之一。我国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南方发病较重,流行年份一般造成减产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收[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稻谷损失达数亿公斤[2]。水稻稻瘟病也是松桃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指导广大种植户搞好其防治,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现将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麦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及玉米粗缩病等均为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这些病害从90年代初在我省零星发生,近几年,特别是2004、2005年,在我省普遍流行,而在包括我区在内的苏北里下河稻区尤为严重,具有普遍蔓延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更是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20%--30%,严重田块甚至造成绝收。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已严重威胁我区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流行与预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都是由风雨、流水作中短程距离传播的地区性流行病,也可随种子调运而在洲际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在亚太地区,可分为亚太流行区、西非流行区和中北美洲新病区。在中国,按耕作制度和病情可分为华南全年流行区、江淮中度流行区和北方短期流行区3个区域。稻条斑病仅在亚洲稻区发生,国内主要发生在籼稻、杂交稻,已从两广逐渐向北扩展到江淮流域。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品种抗病基因的布局和病菌小种的变异是病害流行长期和超长期预报的依据,气象因素和耕作水平是区域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伏旱值是预测江淮稻区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等。水稻白叶枯病于1884年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遍及世界各主要产稻区。此病在黑龙江省属检疫性病害,因此,不要盲目从水稻白叶枯病病区引种。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严重妨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细菌病害,亚洲、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周年种植水稻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中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白叶枯病常年流行,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采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一直是控制这  相似文献   

18.
姚宇松 《农技服务》2014,(2):143-143
<正>稻瘟病属于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与纹枯病、白叶枯病一并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l0%~20%,发生严重的可达40%~50%,甚至绝收[1]道真地处黔北极地,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总面积2157km2,其中有可耕地75万亩,稻田面积9 333.3hm2,常年水稻栽插面积9 000 hm2。稻瘟病是道真县水稻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常年在道真的发生情况为:苗瘟轻发生,叶瘟中等发生,穗瘟偏重发生。如2012年稻瘟病发生2万亩,发病率达15%,主要发生在高山及半高山地区[2]。为指导广大种植户搞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现将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后.2007年旱季大发生.迁入量和危害程度为20年来罕见.部分稻区甚至暴发威灾.其迁入量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严重.是历年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我区2005年发生面积2.85万亩.占水稻面积75%.损失稻谷735吨:2006年发生面积3.1万亩,占水稻面积81.5%,损失稻谷799.5吨。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稻农收入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20.
<正> 1984年以来,济宁滨湖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害严重,几个优质米品种,发病更重,全市每年发病面积20万亩左右,占种稻面积的25%,一般损失稻谷1000万公斤,稻草800万公斤,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在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室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一、试验方法(一)田间虫量调查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介体.从小麦孕穗期(4月30日)到收割(6月6日)止,调查小麦上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