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苔,一种广盐度的丝状藻类,大量生长在盐田蓄水池、废盐田、荒废水面等处.青苔曾经广泛存在于养虾池中,成为养虾业的一大敌害,其在虾池中大量生长繁殖,与对虾争夺生存空间,影响对虾的摄食与投饵,高温季节来临时大量死亡腐烂,造成虾池严重污染,经常导致养虾的失败.因此,长期以来,青苔作为养虾业的一种重要的敌害生物,被列为清除对象,最终被彻底从虾池中清除掉.  相似文献   

2.
在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危害很大,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的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海藻,群众称为青苔.青苔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3.
青苔,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既有利又有弊,多数养虾生产者片面认为青苔在对虾养殖中只起到负面影响。现将笔者对青苔的理解、认识提供给大家,供共同讨论。在对虾养殖的前期——肥水阶段,如果施肥不当或冬闲季节地中有积水,来年春天通常会出现虾池中青苔的大量繁殖。处理不当会导致地水有多深,青苔有多深,池面有多大,青苔面积有多大,并且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会逐渐泛起,满池飘曳。到高温季节又渐变白,有的沉底变黑,严重危害池底,使池底散发一种恶臭味,易引起对虾泛地。同时,地表面布满的青苔对已经起水的虾苗构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传播途径和可能寄主的研究结果以及养虾群众的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 1、养虾开始前彻底消灭虾池中可能存在的底栖甲壳类,养虾生产中切实防止池外虾蟹进入虾池。 2、对虾养殖池内引进一定数量的斑尾复(鱼段)虎鱼,消灭患病对虾和其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可能寄主。 3、养虾过程中定期使用ClO_2消毒,控制虾池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优质饲料,优化养殖环境。三年来,在近千亩左右虾池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养虾业绩,最高单产150kg/亩。  相似文献   

5.
除藻剂杀灭虾池杂藻(草)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乐亭县殿儒养殖场位于京唐港以西,是1986年建的老虾池,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中以川蔓藻为主的杂藻停)在虾池中大量蔓延,全场8个虾池共330亩水面,近几年来养虾季节虾池水域全部被杂藻(草)所占据,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近几年他们采取人工机械推上清池的方法除治杂藻(草),费用很高,效果不佳,杂藻停)在虾池中大量繁殖,不仅与对虾争营养,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对虾的正常活动,使养虾产量由低产到几乎绝产,成为对虾养殖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在乐亭县兰耕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场在…  相似文献   

6.
在对虾养殖期间,虾池内大量繁生褐苔(青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对虾养殖前期池内繁殖少量褐苔是幼虾的基础饵料之一。但是,当全池性的大量繁生时,实是养殖对虾的一大为害。何谓褐苔?就是在虾池的底泥表面上生长一薄层以蓝、绿藻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8.
虾池中生长的青苔是水棉、双星藻、转板藻等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在虾池内大量滋生蔓延,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破坏虾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造成池水透明度过大,阳光直射池底,青苔疯长,使水质变得更清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中浮游生物缺乏,影响贝类滤食。同时,青苔大量繁殖,覆盖池底,池底贝类会因此窒息死亡,鱼、虾、蟹等也会被藻丝缠住而影响其正常活动。随着水温的升高,青苔在池内泛起死亡,堆积在池底腐烂,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增加池水氨氮含量,降低溶氧量,容易引起养殖品种的缺氧,甚至中毒死亡,危害极大。因此,对虾池青苔必须及时防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沙蚕是中国对虾最喜食的饵料生物之一。建立“生态系”养虾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虾池中直接繁殖起以沙蚕为主的饵料生物。即:在沙蚕的繁殖期,把一定数量的亲体移入虾池进行繁殖或依靠进水使大量沙蚕卵及幼体进入池内寄居、生长。为6cm 以后的对虾提前准备好了鲜活饵料。除此之外,沙蚕还能及时清除池底的残饵和其他有机质,对保持虾池水质、改造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经对比实验,同等条件的虾  相似文献   

10.
马田 《齐鲁渔业》2004,21(3):19-19
虾池混养青蟹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青蟹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1 虾池选择 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取水方便,换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养虾拾零     
牛粪养对虾: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进行以牛粪养万氏对虾的试验,试验表明对虾生长良好,成活率达82.6%。他们在整个试验期间(11至14周)虾池中不投喂任何商品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公斤牛粪。这种施牛粪的海水养虾池水质对对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炉渣养虾:台湾研究试验用钢铁厂的炉渣铺在鱼池底部,然后养虾,结果幼虾成活率达84%,并长到上市规格,而未铺炉渣的幼虾成活率仅50—60%。研究认为,由于炉渣中含有  相似文献   

12.
浅谈虾蛎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对虾人工养殖是我国新兴的水产养殖项目之一,由于它在出口换汇和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所以发展很快。为了充分利用虾池资源,取得更好的生产效益,必须改变虾池单一养虾的生产方式,而采用科学手段,进行虾池综合性开发利用,则是挖掘虾池生产潜力,提高养虾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广大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已作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这里仅介绍一下对虾与牡蛎混养的一般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所编制出版的《潮汐表》,可以预计潮位的变化,给虾农在养虾管理上带来方便,避免盲目换水,造成进水不及时或进水量太少,致使虾池水位不足,对虾缺氧浮头,甚至大量死虾。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谈谈在养虾生产中如何使用简易《潮汐表》和它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泰国高产养虾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世界养虾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也受到严重挫折。但是,同处亚洲的泰国从1991年至1996年,其养虾产量连续6年跃居世界首位。究其原因,除泰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外,还与泰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对虾养殖有关。泰国养虾技术有以下特点:一、多位好地为小面积庄养他目前泰国养虾池都改成小面积精养他。单地面积都介于l~2公顷或0.l~0.2公顷。小型养虾池排水管设在地中间,他水经水车式增氧机搅动,形成涡流,排污报方便。由于虾池面积小,防病、管理、保养及捕捞都容易操作。这是泰国养虾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调整养虾生产内部结构,使养虾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健康稳定地发展,1990~1991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池内繁殖饵料生物养虾的实验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虾池条件及设备实验在乐亭县北港杨春生对虾养殖场进行。该场1985年建成并投入养虾生产,养殖面积615亩,共有虾池11个。虾池为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内设环形沟,平均池深1.5m,  相似文献   

17.
本次试验的地膜养虾模式是提水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一种,与其他种的提水集约化养虾模式,如水泥护被沙底的养殖模式的产量相比偏底,后者一般单造亩产400kg。造成地膜养虾模式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虾成活率低造成的。对虾成活低与下列三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本试验虾池位于琼山三江湾,为三条河流入海交汇处,同时海南岛常年降雨量偏高,海水盐度低,育苗用海水盐度与养殖海水盐度差值大,虾苗未经淡化直接投放虾池,有部分虾池放苗后又遇暴雨,导致养殖池虾苗大量死亡。另一方面4月份斑节对虾苗紧张,选择优势虾苗的机会小,虾苗本身质…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19.
郭可寿 《齐鲁渔业》2001,18(2):19-19
城阳区地处青岛市北郊,海岩线长 78 km,环胶州湾有5处渔业镇,养虾总面积26000余亩,自1993年以来,由于对虾病毒的蔓延,我区对虾养殖呈现持续低迷状态,产量徘徊不前。几年来,我们积极实施虾池综合利用技术,使对虾的产量有所回升,效益逐步提高,特别是充分利用闲置盐碱地进行封闭式低盐度养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区低盐度虾池已达5000余亩,年总产对虾700余吨。现将我区充分开发盐碱地,发展封闭式低盐度养虾的经验介绍如下:1抓住机遇,确立对虾养殖思路 由于受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影响,原海水虾池养虾…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虾池底况观察镜研制成功目前,在我国人工养虾生产中,养虾者确定饵料投放数量和换水时间,多是以测定对虾存池数、平均体长和观察虾胃中含物量的方法来确定,带行一定的盲目性,每年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