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种基因型玉米磷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基因型玉米磷营养效率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在缺磷胁迫或供磷水平下,农大60所摄取的磷量、相对生长量、经济产量与经济效益等都明显高于中单2号。用上述特征所组成的表现型指标衡量,农大60的磷营养效率高于中单2号,决定玉米磷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玉米对磷的吸收能力和运输、转化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以2个磷高效玉米基因型*082和178和2个磷低效玉米基因型掖107和7922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效率玉米基因型在低高磷之间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叶片的两种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相对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以及相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和叶片的相对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均比磷低效基因型高,而相对丙二醛含量比磷低效基因型低。表明磷高效基因型比磷低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低磷忍耐能力、分解吸收磷能力、活性氧清除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基因型玉米磷营养效率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在缺磷胁迫或同等供磷水平下,农大60所摄取的磷量、相对生长量、经济产量与经济效率等都明显高于中单2号。用上述特征所组成的表现型指标衡量,农大60的磷营养效率高于中单2号。决定五米磷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玉米对磷的吸收能力和运输、转化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耐低磷及磷高效玉米品种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施磷肥的有效途径,挖掘玉米利用土壤磷素的生物学潜力,为培育磷高效利用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低磷(P2O5:20 mg/kg)和正常磷(P2O5:100 mg/kg)条件下,以8个新疆自育的春玉米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结果】筛选耐低磷基因型,划分不同磷效率类型,鉴定出对磷高效的玉米品种。施用磷肥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影响,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单株产量及植株氮磷累积量在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鉴定出4个耐低磷品种,分别为新玉29号、新玉47号、新玉54号 和新玉69号。依据磷效率综合值对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类型进行了划分。【结论】新玉47号、新玉54号和新玉69号为耐低磷且低磷高效品种,郑单958为不耐低磷且正常磷高效品种,新玉110号为不耐低磷且磷低效品种,新玉24号、新玉29号、新玉80和新玉102号为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几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种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主成分构成中,信息主要集中在前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7.95%,主成分1贡献率最大,为32.39%,其次为主成分2、3、4、5,贡献率分别为20.51%、14.65%、11.63%、8.77%,可以概括这些杂交种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从全国各地收集玉米自交系400份,在大田条件下初步进行了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①在低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各性状间的差异大于高磷条件,而且耐低磷胁迫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②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宗2号,太411,KH12耐低磷能力最强。从对磷的反应度来看,中宗2号,太411,187,58对供磷反应最大,而忻9005,KH12,XL12,冀257,冀35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3年贵州省毕节地区各育种单位新选的8个优良玉米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株高与穗位高、果穗长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长与秃尖、单穗粒重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提取的4个主要成分,能够解释全部农艺性状的79.15%,以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24.52%。  相似文献   

8.
小麦代换系耐低磷生理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磷处理下小麦代换系多项生理指标研究,筛选和鉴定耐低磷基因型。【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作为耐低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耐低磷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14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成为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父本Synthetic 6x与2A代换系耐低磷特性较强,母本中国春与4A、7A、2B、1D、3D代换系耐低磷特性较弱,其余15个代换系(1A、3A、5A、6A、1B、3B、4B、5B、6B、7B、2D、4D、5D、6D、7D)耐低磷特性中等。【结论】Synthetic 6x 的2A染色体上具有耐低磷胁迫特性的有关基因,在小麦耐低磷育种中可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近年来选育的17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轴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行粒、小区产量、千粒重、出籽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行粒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23%、7.49%和7.21%,生育期和出籽率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98%和1.86%;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出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行粒、穗长、穗粗、千粒重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35%。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出籽率、行粒、穗行、千粒重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0~2005年影响宁夏农民收入因素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关于农民收入的主成分回归模型。该模型通过了各项检验,利用2005年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际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最后,提出增加宁夏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主栽的4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梯度磷素处理,对各产量性状耐缺磷系数及其各生育期磷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对磷素有不同的响应力,其中龙麦30属于磷高效利用型、龙麦26属于磷高效吸收型、克丰10是中间类型、而龙麦19为磷低效型。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效基因型小麦各性状的耐低磷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缺磷条件下,对中间类型和磷低效型品种的耐低磷系数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磷高效型品种。不同生育期磷素积累量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麦对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抽穗以前,在开花期最低,随着生育进程又呈上升趋势。同时,在土壤基础磷肥偏低时,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植株内磷素积累量和利用效率要显著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小麦。  相似文献   

12.
以49个普通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构成的16种氨基酸含量间的多元相关与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氨基酸及其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分别有4种呈线性回归关系,5种呈二次曲线关系,7种呈三次曲线关系。以营养品质性状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做测度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可将蛋白质及16种氨基酸含量聚为4个大类。对各类中的典型性状如赖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的选择,可能会有效地提高玉米品质育种中蛋白质构成的改良效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玉米主产区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育氮高效品种,减少氮肥施用量,试验以黑龙江省2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N200 kg·hm~(-2)氮水平下研究抽雄期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总氮含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吸收速率、氮肥利用效率,分析各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率特性,为黑龙江省氮高效玉米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不同基因型品种分为低氮高效型(Ⅰ)、低氮中效型(Ⅱ)和低氮低效型(Ⅲ),分别占12.5%,37.5%和50.0%。Ⅰ型品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总干重、总氮含量、氮吸收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总干重呈显著相关,总干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多主成分玉米区域试验数据的GGE双标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辽宁玉米区域试验中基因与环境互作关系,建立针对包含多个主成分试验数据更可靠的分析方法。[方法]对于存在多个主成分的辽宁玉米中晚熟组2年区域试验产量数据进行了GGE双标图分析,做出了品种适宜区域推荐和试验点综合评价,说明了分组分析的优点与注意事项,探讨了对年度重复试验分析的意义。[结果]综合产量和稳定性指标,2018年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种是辽东组的荃研1001、沈玉9231,辽西组的15N6065、东1775。东1775连续2年在辽西组表现较高产且稳定,尤其在阜新、朝阳、昌图等环境下表现出较高的G+GE效应,适宜在类似生态区种植。2018年,阜新、于洪可以发挥淘汰品种的功能,昌图是既有区分力又有代表性的区试点。2019年,东陵可以发挥淘汰品种的功能,法库、锦州、营口是既有区分力又有代表性的区试点。[结论]分组分析是针对多主成分区域试验数据的适宜分析方法,能够相对准确评价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提供品种适宜区域、初步划分生态区,使用时应参照聚类分析和热图结果,选取尽量少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种质,以1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处理下水稻分蘖期的生物学性状、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成熟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分蘖期的株高、分蘖数、干物质量、磷吸收效率、单株产量分别低于正常供磷处理5.9~14.5cm,4.5~14.8,2.15~7.53 g/株,5.35~14.46 mg/株,0.5~13.4 g,而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分别高于正常供磷处理0.01~0.08,133.8~416.4 g/g,且不同基因型水稻间差异显著。说明筛选具有较高磷吸收利用效率和较高产量的水稻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19年树龄的火炬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试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中6年的生长数据,基于主成分回归(PCR)和遗传相关分析的方法估算火炬松胸径和树高的早期选择树龄,并利用实际数据验证早期选择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19年胸径性状与7年胸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83;根据早晚胸径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847,模型显示7年时胸径数据已经能够解释19年时胸径变异的88.13%;实际数据验证分析显示树龄7年进行胸径的早期选择其准确率可达到83.33%,两种方法均表明树龄7年是火炬松胸径性状早期选择的较好树龄。(2)树高性状早晚遗传相关系数出现无规律变动,难以确定早期选择树龄,而根据早晚树高数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仅为0.418,不适宜做早期选择预测,如果以树龄7年或者13年作为树高早期选择年龄,验证分析表明19年树高选择准确率仅为33.33%。表明两种方法在早期选择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分析(PCR)和遗传相关分析的方法均成功估算到火炬松胸径早期选择树龄为7年,两种方法同时显示该试验材料无法获得树高合适的选择年龄,遗传相关分析结合PCR分析能够互相印证,提高早期选择的准确性,PCR分析还能利用已经建立的模型对无法计算遗传相关系数的一般林分进行优树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超甜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为筛选优良超甜玉米杂交组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和晋超甜一号(对照,CK)的9个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超甜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的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6.25%~74.44%,其中,以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粗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穗行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和生育期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7.7414%,可代表11个性状所反映的遗传信息,且筛选出综合得分高于CK的杂交组合,依次为TJ22、TJ3、TJ17、TJ15、TJ10、TJ11、TJ19和TJ1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可聚成三大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又分别聚成2个亚类群,其中第Ⅱ和Ⅲ类群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第Ⅰ类群.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穗粗、行粒数和穗长对品质影响较大,单穗重、穗粗和行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大,穗位高和秃尖长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均较小,且筛选出与参考品种关联度排名前10位的杂交组合,依次为TJ22、TJ3、TJ15、TJ17、TJ11、TJ10、TJ19、TJ12、TJ4和TJ26,均高于参考品种与CK的关联度.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8个优良杂交组合和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的10个优良杂交组合均处在第Ⅱ和Ⅲ类群.[结论]筛选出的8个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杂交组合(TJ22、TJ3、TJ17、TJ15、TJ10、TJ11、TJ19和TJ12),可进行单地点品种比较试验.第Ⅱ和Ⅲ类群的其他组合还需通过杂交或回交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年150份玉米杂交组合试验数据为材料,采用逐步回归建立单穗粒重与各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方程可靠程度为95.90%;各性状对穗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位高>穗粗>穗行数>株高;通径分析结果: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均达极显著,表明影响玉米穗粒重主要性状是百粒重和行粒数,其次是穗行数和穗长。因此,选育高产玉米组合中应将百粒重、行粒数性状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穗长、穗位高、株高进行合理选择,是玉米高产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地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钾的变异最大;不同基因型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KRK 28,NC 72,NC 71,KRK 26,NC102.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