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南美白对虾投苗养殖之前,虾塘水体一般都已经过10天左右的养水,水体中已富含以单胞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单细胞藻类可以满足虾苗捕食的需要,又能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以水体中的腐殖质为营养源,能净化水质并调节水体透明度。单细胞藻类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而浮游动物的大小、游动的速度和营养价值,都适宜于虾苗摄食。所以虾苗投塘后,首先捕食的就是藻类和浮游动物,而白对虾的天性也决定了虾苗在水体中首先捕食天然饵料。因此,虾苗投塘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不必投喂人工饵料。如果投苗…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殖黄鳝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但目前许多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饵料的选择上有很多种方法。现将几种主要的投喂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投喂频率对黄鳝幼鱼摄食、生长及饵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有不同程度增高,4次/d组达到最高(P<0.05);饲料利用效率4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与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次/d时达到最高(P<0.05)。试验表明:黄鳝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4次是黄鳝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淡水鱼养殖密度和产量的逐渐提高,饵料的投入在整个养殖成本中已占主导地位。因此饵料投喂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饵料的转化率和最终的养殖效果。如果投喂不当,即使是一种好的饵料,也不一定获得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一年中饵料投喂应遵循“早开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将全年的饵料主要集中在6~9月份,鱼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春季尽量提前投喂,秋季应延长投喂期。 相似文献
8.
<正> 1 人工驯饲。黄鳝对饵料选择性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饲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饲养初期必须用当地来源广、价格低、有保障的饲料不断进行驯饲。因野生黄鳝入池后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不但拒食,还会将入池前摄入的饵料呕吐出来。因此,一般在鳝种入池一周后才开始驯饲,不可操之过急。先将池水放干,再注入新水,即可开始人工驯饲。刚 相似文献
9.
匙吻鲟幼鱼饵料培育及投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描述了匙吻鲟仔幼鱼摄食器官发育特征与摄食习性,总结出相关的幼鱼饵料池塘配套培育及投喂技术,关键是把握施肥时机、筛选并投喂足量适口饵料、严密监测浮游生物大小与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10.
11.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的系列饵料,在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等方面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且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2.
观赏鱼,或色彩鲜艳、姿态优雅,或习性奇特、造型怪趣,除了可以美化居室,给人们增添情趣,调节情绪,松弛神经,消除疲劳外,还促进了科学的普及和科研的发展。同时,由于观赏鱼的养殖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看好,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而观赏鱼饵料投喂问题是观赏鱼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正确、科学的把握好饵料投喂技术,才能提高观赏鱼饵料利用率,更重要的是避免各种疾病,保证观赏鱼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笔者在观赏鱼饵料投喂方面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颗粒饲料在66.8亩鱼池中培育鲤鱼种,培育期115天,入池丰鲤乌仔来自武汉空运,结果平均亩产494.4公斤,其中鲤鱼种464.5公斤;饵料系数1.74;亩平产值2918元,亩盈利906元。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5.
鳜鱼 (Sinipercachuatsi)又名桂鱼、桂花鱼、季花鱼、鳌花鱼等 ,是典型的淡水底栖凶猛性鱼类。由于其具有肉嫩、味美、少刺的特点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喜爱的美味佳肴 ,并有“淡水石斑鱼”之美称。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食用鱼 ,近年来受到各地养殖单位和养殖户的喜爱。由于鳜鱼特殊的食性 ,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及其投喂技术就成为鳜鱼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本文拟从鳜鱼的摄食感觉机制来分析鳜鱼的食性 ,并据此介绍鳜鱼的饵料投喂技术。1 鳜鱼摄食感觉机制1 1 视觉和侧线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视觉和侧线起主要作用。视觉…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投喂不同饵料对长薄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6~21.6℃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3.91±0.22) g的长薄鳅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饲养在圆形玻纤缸(直径1 m、高0.8 m)中,分别投喂刀额新对虾、鳙鱼、配合饲料(粗蛋白≥46.0%)、虾+饲料、鱼+饲料5种饵料,以筛选适宜于长薄鳅幼鱼的适宜饵料投喂模式。75 d的饲养结果表明,不同投喂模式对长薄鳅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长薄鳅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虾组、鱼组、饲料组、鱼+饲料组的长薄鳅最终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虾+饲料组最终体质量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鱼组、鱼+饲料组。5个试验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虾+饲料组>虾组>饲料组、鱼+饲料组>鱼组。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鱼的生长离散均有所升高,生长离散变化依次为鱼组>鱼+饲料组>饲料组>虾组>虾+饲料组。各试验组长薄鳅的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依次为鱼组>虾组>鱼+饲料组>虾+饲料组>饲料组;虾组和鱼组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投喂模式下长薄鳅幼鱼的生长系数b值均小于3,呈负异速生长,但虾+饲料组的长薄鳅幼鱼生长系数b值最大。试验过程中各组鱼的肥满度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在本试验的不同饵料投喂模式中,投喂虾+饲料更利于长薄鳅的摄食和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