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优化吡虫啉降解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基质,以菌株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菌株生物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同时进行菌制剂茶叶鲜叶吡虫啉降解小区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动杆菌BCL-1固体发酵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草木灰65%+玉米粉8%+麸皮24%+葡萄糖2.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80h,接种量5.04%,发酵温度28.89℃。在此条件下,生物量可以达到9.537×108 cfu/g。菌制剂可以有效降解茶叶鲜叶上的吡虫啉,施用12天后,茶叶鲜叶降解率达到82.0%。  相似文献   

2.
低温秸秆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针对黄淮海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的气候特点,进行低温秸秆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研究。以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秸秆液体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在16℃培养温度下进行秸秆降解真菌的筛选;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用沙袋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法测定菌株的秸秆降解能力。筛选获得一株低温秸秆降解真菌SDF-31,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该菌株接种15天时和45天时的秸秆降解率分别为43.89%和56.73%,显著高于常温秸秆降解菌剂和空白对照。SDF-31处理的秸秆原有纤维结构高度破环、产生大量纤维碎片,且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常温降解菌剂和空白对照,其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分别比常温秸秆降解菌剂提高17.00%和5.12%,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25.53%和15.09%。筛选获得一株具有低温秸秆降解作用的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SDF-31,为黄淮海北部秋冬季节玉米秸秆还田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玉米秸秆培养木霉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基质生产木霉分生孢子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秸秆基质细度、含水量、外加营养成分及搅拌等因素对木霉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适中,在40~10目之间,含水量60%~70%,利于木霉产孢,分生孢子产量可达1.27×1010 cfu/g(干培养物);接种量对最终产孢量影响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通过添加碳源葡萄糖,并加入少量(NH4)2SO4、CaCO3、KH2PO4和MgSO4无机盐,可显著提高木霉分生孢子的产量,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可达2.0×1010 cfu/g(干培养物);但在固体培养过程中,对基质进行搅拌,不利于木霉分生孢子的形成。由此表明,利用玉米秸秆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可行、高效、无污染,对于木霉菌剂的生产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室从食用菌的栽培料从分离得到一株产抗真菌物质的菌株MAF-1。经检测其对1株土壤未知真菌、一些炭疽病菌、木霉、梢腐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 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属(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菌株,本试验以长枝木霉T6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处理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并结合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筛选最佳诱变耐盐菌株。结果表明,微波诱变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并随着微波诱变处理时间的不同其影响作用显著不同,尤其当诱变时间为60 s时,其诱变菌株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和产孢量显著高于原出发菌株。微波诱变时间为60 s条件下,获得的诱变菌株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原出发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培养72 h较原出发菌株生长速率平均提高32.98%。该试验利用微波诱变处理选育和获得了高产和高效的耐盐性木霉菌株,为今后多功能木霉制剂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常见植物病害的生防真菌,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S-1。通过形态学特征和EF-1α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TS-1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该菌株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小麦种子,分析种子形态学指标的变化。以产孢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探。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S-1对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接骨木镰孢(F. sambucinum)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抑菌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该菌株对小麦种子有一定的促生作用。通过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初探,发现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秸秆和麸皮的最佳配比为9:1、大麦添加量10%、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硫酸铵时产孢量最大。上述试验证明,长枝木霉TS-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可进一步扩大培养。  相似文献   

8.
木霉制剂对茉莉白绢病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了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及木霉制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情况,田间测定了木霉制剂对茉莉白绢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有基质的情况下,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木霉菌在灭菌土中的存活量明显高于自然土。茉莉种植园施入木霉制剂后,茉莉根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白绢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处理区的最高防效达71.07%。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麸皮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筛选孢子产量最大的拟康氏木霉固态发酵培养基。采用单因子试验对麸皮、玉米芯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其他佐剂进行了优化。浅盘式固态发酵法进行了模拟发酵。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麸皮、玉米芯按8:2比例混合,调整含水量至55%~60%,添加0.1% KNO3,1%CaSO4,1%蔗糖。在28℃,接种量10%的条件下,利用浅盘式发酵进行拟康氏木霉孢子生产,1千克干料,发酵产出470g分生孢子及菌丝,每克发酵产物含1.34×109孢子。本研究为大规模工业化固态发酵生产拟康氏木霉孢子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富有甜柿为试材,模拟甜柿采摘、运输、贮藏等不同贮藏环境条件下霉菌浸染过程,采用自然种植与洗涤稀释法,并结合菌种在试样中的回接鉴定,分析不同贮藏条件下富有甜柿的霉菌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采摘后贮藏前七、八成熟甜柿的真菌侵染率分别为36.5%、43% 常温条件下七、八成熟甜柿的真菌侵染率分别为27%和61.5% 低温条件下七、八成熟甜柿的真菌侵染率分别为39%和49.5% 模拟运输条件下七、八成熟甜柿的真菌侵染率分别为40.5%和54% 通过回接证明了3种优势致病菌,由镜检结果确定分别为白腐霉、交链孢霉、黑曲霉,它们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28%、31%,回接发病率分别为98%、97%、98%。  相似文献   

11.
利用白腐菌处理染料废水,可通过其分泌的特殊降解酶系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本文以300mg/L的萘酚绿-B染料为处理对象,首先从四种不同白腐菌中筛选出对萘酚绿-B具最佳脱色作用的pc5305,并对pc5305脱色萘酚绿-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白腐菌静置培养4d后用于染料脱色效果最好。实验结果还显示,在染料溶液初始pH4.4、处理过程振荡且接种量大于2.0×107个孢子/L条件下,pc5305可在8h内使浓度高达300mg/L的萘酚绿-B脱色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分离和鉴定辽宁人参主产区根腐病致病真菌,为人参抗病育种、开展根腐病绿色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辽宁新宾人参根腐病重发生地块2~5年生病株开展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琼脂培养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EF-1α序列分析,对菌株开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分离得到2株菌落形态不同的致病真菌,编号为JS64-1和JS64-3,经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本研究采用琼脂培养法,开展人参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便,省时高效,结果准确,可为其他植物根部病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烟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烤烟秸秆中木质素降解提供理论依据,丰富降解木质素的真菌资源。从腐殖质中分离高产漆酶的木质素降解真菌1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其液态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和对碳、氮源和Cu2+进行正交试验,最后测定了该株菌对烤烟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1)该株真菌形态学鉴定为半知菌亚门,粘头霉属(Moniliales Gliocephalias sp.)命名为Z-1。基础培养基中产漆酶的最大值出现在液态发酵第4天,酶活为2.72 U/mL。(2)单因素试验中Z-1最适宜产酶发酵条件为:麦芽糖25 g/L、酵母膏10 g/L、Cu2 +浓度2.5 mmol/L。(3)正交试验中,培养基麦芽糖30 g/L、酵母膏12 g/L、Cu2 +浓度2.5 mmol/L处理产酶最高,酶活为3.24 U/mL,较基础培养基中高出18.89%。(4)液态发酵菌株对烟秆粉末降解30天后,失重率50%、木质素降解率39.39%、纤维素降解率36%。该株真菌产酶较高,对烤烟秸秆降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生物降解、生物质转化、发酵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环境价值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潜能,而有关生物降解或转化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单独的,缺乏系统化。因此,加强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剩余物的降解与利用,能为其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甜瓜采后病害生防细菌的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筛选对甜瓜采后病害具有潜在防治效果的微生物,以建立甜瓜采后病害综合防治体系。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甜瓜表面筛选生防菌株,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甜瓜表面分离得到1株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2-17,平板对峙测定菌株2-17对采后病害3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菌株2-17对3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特别是对于Trichotheci-umroseum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5%;对Fusariumspp.和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0.8%。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2-17为假单胞属(Pseudomonas);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2-17鉴定为P.putidabiovar A。  相似文献   

16.
胡月  张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262-266
以 N80为供试菌株, 研究了 N80对草甸黑土中氯嘧磺隆的降解能力, 并测定了 N80菌株的接种量、 底物氯嘧磺隆初始量、 土壤中的水分及土壤不同类型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当底物的浓度为 20 mg/kg 时, 在灭菌草甸黑土中添加 N80 菌株 5×1014 CFU/g, N80 对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32.5%增加到 87.7%, 而在没有灭菌的土壤中添加 N80菌株后, 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 47.5%提高到94.4%。同时对不同性质的棕壤土和草甸黑土接种降解菌 N80, 第 30天测定棕壤土和草甸黑土中的氯嘧磺隆降解率分别为 49%、 87.5%。底物氯嘧磺隆含量 20 mg/kg、 N80接种量为 5×1014 CFU/g、 土壤水分含量30%时, 在草甸黑土中N80对氯嘧磺隆除草剂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对有机氯农药氯丹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的酶促降解特性及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菌株经过纯培养、超声波破碎和高速离心等过程,提取到胞内粗酶液和胞外粗酶液,研究了降解酶对氯丹的降解及其转化特性。结果显示,处理20 min后,胞内酶及胞外酶对10μmol/L氯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3.2%和10.4%。氯丹胞内酶降解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是32℃,最适pH 5.0,最适条件下反应1 h后的氯丹降解率为49.9%。胞内酶在25~40℃,pH 4.5~6.0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胞内粗酶液的米氏常数Km为3.49μ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8.38μmol/min。在胞内酶及胞外酶培养体系分别检测到完全不同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氯丹降解酶系包括胞外酶和胞内酶,其中胞内酶是主要降解酶。胞外酶主要催化氯丹的脱氢和脱氯化氢反应,而胞内酶则主要通过羟基化和置换反应将氯丹转化为一些羟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18.
绿色木霉Tr9701对多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病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筛选获得的绿色木霉菌株Tr9701(Tr/ehodemmviride)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r9701对立枯病菌和灰霉病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小区试验表明,Tr9701菌剂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在66.27%-73.46%间,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效果在70:85%-80.06%间。并通过产几丁质酶活性等对其抗病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Tr9701产生几丁质酶,且经诱导处理酶产量明显提高.其酶粗提液对立枯病菌、灰霉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显微观察显示绿色木霉菌对立枯病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萍  杨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163-166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种广谱性拮抗菌,能够拮抗多种病原真菌,重寄生作用是木霉生物防治的主要机制,掌握其分子机制有利于对木霉进行合理应用和改造。为此,本研究综述了木霉重寄生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包括木霉重寄生过程的信号转导途径和产生水解病原菌细胞壁的水解酶的研究概况。木霉重寄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异源三聚体G蛋白信号和MAPK基序,分泌的细胞壁水解酶主要有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