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乌江思林库区泉水鱼的年龄和生长特性,为其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2014年在乌江思林库区大乌江、文家店采集泉水鱼246尾,研究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泉水鱼体长74.00~214.00mm、体重7.40~277.70g,构成年龄为1~3龄、2龄个体为主(占62.6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10-5 L3.086(r2=0.973),表明泉水鱼属于匀速增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46.23[1-e-0.77(t-0.54)]和Wt=479.41[1-e-0.77(t-0.54)]3.086,渐进体长246.23mm,生长系数0.77,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0.54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00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66.27mm和142.71g。为保护泉水鱼资源,捕捞规格应该高于拐点年龄时的规格。 相似文献
2.
白姑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前言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是我国机轮拖网的兼捕对象.50年代末期,白姑鱼的年产量仅100~200吨,占机轮拖网海洋捕捞总产量的0.02%左右;近年来白姑鱼的年产量却上升 相似文献
3.
2011年3-6月和9-12月,在乌江思林江段采集性腺达Ⅲ期的泉水鱼(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ilus)雌鱼个体,测量了卵径,并研究了其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调查样本由1+~3+龄组成.结果表明,泉水鱼的绝对生殖力(F)平均值为3 60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值为19.4粒/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27.0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和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和净体重均呈二次函数相关,与性腺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性腺重和成熟系数分别呈幂函数和对数函数相关.依据卵径频数分布结果推测,泉水鱼属于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4.
研究鱼类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可为评价天然水体野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鳞片是低龄鱼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由于营养不足和水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鱼出现年轮被机体重吸收、鳞片生长明显慢于机体生长的现象,导致用鳞片鉴定年龄的准确性明显降低。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集于乌江上游总溪河的113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为材料,对比臀鳞、脊椎骨、鳃盖骨和微耳石材料并鉴定年轮,研究其年龄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体长和体重在雌雄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体重(W;g)和体长(L;mm)拟合关系式为 W=0.00002L2.9511(R2=0.9543,n =113);对比选择臀鳞鉴定年龄、测量鳞径,并建立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Lt =598.39[1-e -0.0929(t +3.3636)]和 Wt =3134.65[1-e -0.0929(t +3.3636)]2.9511。采集的四川裂腹鱼群体由1~4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标本总数的57.5%,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8.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95.62 mm 和924.39 g。 相似文献
5.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 对北部湾口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船渔获物中的眼镜鱼进行逐月(除6、7月)采样, 通过生物学测定(1 025尾)及292枚(雌性: 148枚, 雄性: 144枚)脊椎骨的年龄鉴定, 对眼镜鱼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眼镜鱼脊椎骨上的年轮由宽窄相间的明带和暗带组成, 边缘增长率 (marginal growth increment, MGI)计算结果显示年轮形成时间主要在8—10月, 同期性腺成熟指数 (gonadosomatic index, GSI)也最高, 表明年轮形成时间与繁殖期时间同步, 即1年1个年轮。北部湾口眼镜鱼GSI高峰期(8—10月)与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 表明眼镜鱼的产卵高峰期与中上层水温关系密切。北部湾口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获物中眼镜鱼的年龄组成为雌性0+~5+龄6个年龄组、雄性0+~4+龄5个年龄组。雌雄个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 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6.00×10?5L2.8415(n=1025, r2=0.94, P>0.05), 年龄生长方程为Lt=334.85[1?e?0.17(t+0.92)]。北部湾口眼镜鱼在3+龄之前生长迅速, 之后生长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8.
9.
用黄海鲬鱼的耳石和鳞片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分布。分别计算出雌雄各龄组的体长与体重、鳞长与体长的关系式,并用幂函数关系和直线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和比较,鲬鱼生长适合于V.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还分析了其阶段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珠江卷口鱼年龄生长、食性和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珠江卷口鱼的年龄生长、食住和繁殖方面的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确定:卷口鱼的年龄级由I—IV龄鱼组成,各龄鱼分别占渔获物总量的42.21%、38.21%、19.21%和0.38%。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卷口鱼体长与鳞长的相关式为:L=8 43.30R(r=0.9956);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为:W=8.226×10~(-3)L~(3.374)(Γ=0.9654)。对卷口鱼各种食物的组成、季节变化及出现率作了分析探讨。卷口鱼个体绝对怀卵量波动于7878—48880粒之间,平均22250.7粒。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式为:R=4.5419L~(3.6208)和R=40.88W 1209. 文中对卷口鱼的资源繁殖保护,网具使用和合理捕捞规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乌江彭水水电站对泉水鱼的遗传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彭水水电站建成后形成阻隔,可能对生境连通性及坝上坝下鱼类的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到物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微卫星文库,建立了泉水鱼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体系,并利用这些微卫星分子标记初步评估了乌江彭水水电站对泉水鱼的遗传多样性影响.用6对具多态性的引物对乌江中35尾野生泉水鱼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位点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653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85,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752;卡方检验得出2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其中1个位点中出现了无效等位基因.实验初步表明乌江流域泉水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可能受到了水电站阻隔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大宁河红尾副鳅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耳石、脊椎骨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采自大宁河的129尾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es)的年轮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脊椎骨钙质沉积不明显,轮纹观察不清楚,耳石轮纹较清楚。红尾副鳅群体由2~6龄共5个龄组组成,体重体长关系为W=1.95×10-4L2.309,耳石直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63.24R+9.03,生长方程为Lt=222.708[1-e-0.092(t+2.162)];Wt=51.399[1-e-0.092(t+2.162)]2.309。结果表明:红尾副鳅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6.97龄,7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耳石的发育和生长特征,补充早期生物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该鱼野生资源的早期生活史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观察了乌江中华倒刺鲃仔、稚鱼及3种耳石的形态发育过程和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在水温(26.0±2.1)℃下,初孵仔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已经形成,星耳石在仔鱼出膜后第6天出现。在形态发育过程中,微耳石由出膜时的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贻贝形,且中心核位置偏移到前端靠近背侧;矢耳石由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箭矢状;星耳石由逗号形发育成不规则四边形。3种耳石形态发育的各阶段与鱼体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生长上,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长径和短径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鱼体全长与3种耳石长径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特定生长率随日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水电开发造成的栖息地片段化可能导致鱼类群体间出现生殖隔离,对流域内重要经济和特有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长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可能对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群体产生的遗传影响,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对泉水鱼长江流域的乌江、金沙江、大渡河3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平均核苷酸差异(k)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4.893和0.00668;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小,k和Pi值分别为0.561和0.00077,大渡河群体遗传多样性与乌江群体相近。泉水鱼3个地理群体之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乌江群体和大渡河群体间的基因流大于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金沙江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间有着较远的遗传距离。Fu's Fs检验结果显示,3个地理群体的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揭示了各个泉水鱼群体均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研究结果反映出泉水鱼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金沙江群体和其他群体间显著的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历史扩张而非自然选择造成的,泉水鱼存在区域化适应的地理群体,可预见梯级水电开发对其遗传结构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