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技术,以苗龄为45天的沙冬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保水措施、建植时间以及灌水频度对其成活率、保苗率以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降雨量为110 mm条件下沙区(民勤),立地条件、建植时间、保水措施以及灌水频度对沙冬青容器苗建植后期保苗率以及植株生长量均有极其显著地影响(P<0.01),同时,立地条件和建植时间对建植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极端干旱荒漠区,5月初或9月初在固定沙丘、沙化退耕地以及轻度盐碱化退耕地进行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成活率均在90%;沙冬青人工种群建植后,对建植苗采用覆膜保水措施和建植45天后适量补水能有效地遏制建植苗后期的死亡率,并能促进建植快速生长,次年9月建植种群保苗率高达93%以上,植株平均高度超过10.00 cm、冠幅大于5.60 cm×6.10 cm。  相似文献   

2.
植物种类繁多,含有多样性的化学成分,一些特定的化合物如酮类、萜类等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植物提取物保鲜成本低、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抗菌价值,对葡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应用于葡萄保鲜的植物种类及其提取物保鲜作用机理、植物提取物对葡萄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提取和应用方法,展望了植物提取物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Cheng f.),又称蒙古黄花木,为豆科沙冬青属常绿阔叶小灌木,通常株高1~2米,多分枝,树皮黄绿色或灰黄色,幼枝密被灰白色绢毛。掌状三出复叶或三角状披针形,少为单叶,叶柄密被银白色绢毛;托叶小,与叶柄连合而抱茎;小叶菱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钝或微凹,两面密被银灰色毡毛。总状花序顶生,具8~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绢毛;花萼钟状;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无毛;种子黄绿色,扁圆形。  相似文献   

4.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贵州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404种,隶属于56科142属.在省内自然分布不均,多数种类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其中茂兰保护区171种,雷公山130种,梵净山112种.以生长环境的母岩和土壤pH值划分,喜钙种类有190种,酸性土种类有154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种类有60种.按行政区划分,黔西南州217种,为第一位;黔南州198种,居第二位;黔东南州以149种排列第三;后面依次为铜仁地区148种,遵义市112种,贵阳市108种,安顺市85种,毕节地区77种,六盘水市75种.如果只考虑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其排序为:第一位为黔南州76种,第二位为黔东南州69种,铜仁地区54种住居第三;以后依次为遵义市53种,黔西南州50种,贵阳市43种,毕节地区25种,安顺市22种,六盘水市20种.  相似文献   

5.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从生态学特征、繁殖关键技术、化学成分与开发利用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掌叶木的最新研究状况。结果表明:掌叶木在群落中竞争能力差,加之生境恶劣、自然更新困难,导致掌叶木数量日益减少,保护已迫在眉睫,通过利用有效的繁育技术措施,能提高育苗成活率,对掌叶木起到有效的保护。最后讨论目前掌叶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随着育种与生物技术的提高,可筛选出适于喀斯特地区开发和利用的掌叶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种群恢复和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名录>记载,通过笔者近20年来的调查采集,并结合前人采集的标本和资料统计,全省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404种,隶属于56科142属.包括蕨类植物7科8属11种,其中以桫椤科2属4种为多;裸子植物7科16属29种,其中以松科6属13种为首,其次是红豆杉科3属7种;被子植物42科118属363种,以兰科75属263种居首,其次是木兰科7属17种.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个体资源量却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的一个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蝶形花科Papibilnaceae红豆树属Ormosia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小叶红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了导致小叶红豆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将小叶红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分为5级.在小叶红豆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熟个体和过熟个体较多,无幼苗和幼树;高度结构不完整,种群中个体高度发育不具有连续性.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21 4,其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将小叶红豆种群的发育分为成熟阶段和过熟阶段.根据种群存活曲线,小叶红豆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遗传多样性低、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萌发率低下、生境片段化和人为干扰破坏是小叶红豆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小叶红豆濒危现状和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次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结果,石阡县内有自然生长的珍稀濒危植物81种,隶属于19科45属(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1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兰科20属49种.本文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烨 《种子》1991,(3):23-26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工作,交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我14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特性分别作一介绍,并将上述种子归纳为:易萌发、不易萌发和萌发慢3种类型。以供植物近地保护或应用单位用种子繁殖上述植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冬青抗逆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华  贾桂霞  丁琼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21-121
豆科植物沙冬青是中国西北方荒漠地区特有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所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抗逆性非常强,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沙冬青的抗逆性作了综述,从抗旱、抗寒、耐盐和抗风沙等4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了沙冬青能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及其适应恶劣环境的机理,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节MS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形成的不同渗透势,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不同渗透胁迫条件下蒙古沙冬青组培苗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基蔗糖浓度的增加,渗透胁迫程度也不断加强,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5%蔗糖浓度的培养基其渗透势为-1.540MPa且胁迫72h,是沙冬青组培苗的耐受阈值,其脯胺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下降,幼苗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沙冬青种子萌发及育苗试验,解决沙冬青人工育苗技术,为其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措施。在试验室与花盆内对沙冬青种子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其含水率和吸胀速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溶液、不同覆土厚度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沙冬青种子在15~35℃内能够达到较高的发芽率。60、70、80℃水短暂的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吸胀,提高发芽率,发芽率可达80%以上;(2)种子耐盐性较差,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8%时,会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3)沙冬青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吸胀速率缓慢,在吸胀初期,吸水量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绝对吸水量逐渐减少;(4)种子育苗适宜的覆沙厚度为1~2 cm;(5)适宜的播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保苗率较高,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大。沙冬青种子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正常萌发,短暂的高水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吸胀速率,降低种子硬实率,促进种子萌发。在沙壤土中种植沙冬青,覆沙厚度在1~2 cm可使其育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在有结皮存在的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存在于0~2 cm土层中,以下土层没有种子;沙冬青种子发芽率与土壤种子库呈负相关,种子库丰富的地方,种子的发芽率较低,这一对矛盾造成幼苗数量的稀少,进而影响天然沙冬青种群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沙冬青是濒危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惟一的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很好的抗逆基因资源。为了探索在不影响沙冬青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开展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首先将消毒的沙冬青种子在含有1/2MS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发芽和培育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部分侧根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发现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侧根能被诱导形成大量带有根毛的短侧根;相比传统的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利用毛状侧根作为幼嫩外植体,结果在CDB1(MS 1.0 mg/L 2,4-D 0.1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并在CDB6(MS 0.2 mg/L IBA 0.1 mg/L KT 0.5 mg/L GA3,pH 5.8)培养基上能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与扩繁。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沙冬青具有腋芽生长特性,以及沙冬青幼苗在RA(1/2MS 0.5 mg/L IBA,pH 5.8)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量不定根的形成。以上研究发现将有利于在保护沙冬青有限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沙冬青的无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以及沙冬青种质保护与生态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沙冬青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强抗逆植物沙冬青寒旱诱导表达基因AmZFP1(Zinc finger protein 1)的生理功能,通过转录谱分析,从中鉴定出一个受寒旱诱导的ZFP全长cDNA序列并命名为AmZFP1。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AmZFP1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正常培养的沙冬青幼苗中该基因有较高表达量,在低温或干燥处理2~48 h其表达量明显上调,尤其以干燥处理上调速度更快且上调幅度略高;在野外自然生长植株的嫩叶、花蕾和幼嫩果荚中AmZFP1均有较明显的表达,而在嫩枝和根中检测不到其转录本;在野外植株的嫩叶中,AmZFP1在严冬季节高表达,而在春、夏、秋温热季节表达水平低或很微弱。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AmZFP1编码区cDNA(816 bp),推测其编码蛋白含有2个典型C2H2型锌指结构域及一个核定位信号。此外成功将该cDNA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3300-353T上,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该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