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光周期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泰山9818、泰山21、4133J、30等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不同时间日照的光周期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结果]J30是光周期敏感型品种,泰山9818、4133、泰山21是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光周期敏感型品种的生长短日照时受到抑制,护颖至小花分化期的天数最小,二棱期的出现、通过及雌雄蕊的出现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受8 h短日照的抑制程度要明显小于光周期敏感型品种,二棱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雄蕊-抽穗期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其次是二棱初期-护颖分化期。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受短日照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多穗品种泰山21、4133。[结论]穗分化的某一阶段不能作为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均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抑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小麦幼穗分化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具有'滞后"现象.本文认为,随品种、温度及日照长度的不同,小麦对光周期反应的要求可能在二棱-抽穗的任一时期内完成.不宜用某一特定的穗分化期来标志光照阶段的开始与结束.  相似文献   

3.
转换光周期对春性小麦叶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春性小麦品种,通过不同穗分化期转换光周期实验研究了小麦叶片数的变异规律。结果发现,如果二棱期以前一直处于长日照条件,则至二棱期时幼穗基部的叶原基数与最终叶片数相同,不再受以后的日照长度影响。相反,如果二棱期以前处于短日条件,则转入长日照后,最终叶片数少于二棱期时幼穗基部的叶原基数,其中光周期敏感品种平均下降2.13片,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平均下降0.56片。据此推测,当前期处于短日照时,二棱期幼穗基部已分化的叶原基中,仍有部分为不稳定叶原基,随以后光周期变化而发生转化,短日照下继续发展为叶片,长日照下则发生退化,继而从中分化小穗原基。  相似文献   

4.
光周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穗分化期无受到光照长度的控制,在全期短日照条件下,二棱期,护颖期,雌雄蕊分化期的出现受到强烈的抑制。在前期长日照的基础上,不同时间转入短日照后,随时间后延,短日抑制效应减弱,雌雄蕊期由长日转入短日时,依品种,温度及前期长日照的日照长度不同,穗分化进程所受到报制程度有差别,光周期不敏感品种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光周期对春小麦生育进程及其主要产量因素的影响。[方法]将待测小麦种子洗净消毒后,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动处理。种子露白后,置于0~2℃低温黑暗处处理15 d。[结果]光周期延长时,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减少且光反应敏感品种的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极为显著。在短日照下,光反应迟钝品种的分蘖数略有变化,而光反应敏感品种的分蘖数增加极为显著。光反应敏感品种的株高变化幅度、穗长可调幅度明显大于光反应迟钝品种,短日照下光反应敏感品种的株高增加10 cm以上。[结论]延长发育期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光反应敏感春小麦品种的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相似文献   

6.
21个切花菊品种的光周期与花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切花菊的光周期和花期调控。[方法]比较了广州地区常见的21个切花菊品种(11个小菊品种和10个大菊品种)光周期反应。[结果]根据短日照至开花的周数(即光周期敏感性),切花小菊品种可分为6~10周菊;大菊品种可分为9~12周菊类。为达到切花菊的标准株高,推算不同品种秋冬季长日照灯控处理的天数在14~66 d不等。[结论]为广州地区切花菊的花期调控和延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昆虫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昆虫滞育诱导的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即:长日照反应型、短日照反应型、短日照一长日照反应型与中间型日长反应型。根据这4种光周期反应类型显示的结果,光周期反应可能是温度补偿或温度敏感的;基于数量的时间测量或基于质量的时间测量的;极短日照或极长日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是不同的;诱导夏季滞育的长日照和诱导冬季滞育的短日照对滞育诱导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龙南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系统研究该虫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该虫的光周期反应为典型的短日照类型,光周期反应高度依赖于温度。所有的成虫在温度≤18℃时无论光周期如何均进入滞育。高温能强烈地抑制长日照诱导的滞育,短日照的滞育抑制作用仅在高温(≥18℃)下才能表达。将幼虫在长日照条件下处理不同天数后转到短日照条件或反相进行,结果显示该虫的光敏感阶段出现在幼虫期,并且一个长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要强于一个短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该虫的温度敏感阶段包括整个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生长锥分化与温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态类型的七个小麦品种生长锥分化进程及其与温光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锥分化进程随品种类型而异,春性品种快于冬性品种,但差异最大的是单棱期至二棱初期.伸长期与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即温度越高,天数越短.此外,还发现伸长期存在着"积温效应".日照长度是影响单棱期至二棱初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所有品种单棱期至二棱初期的天数均与此期的平均日长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冬性品种还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高温长日加速二棱初期至雌雄蕊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大豆GmGBP1-i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典型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利用GmGBP1-i干涉植株与光周期反应敏感的大豆品种DN50为试验材料,通过短日照和长日照两种不同条件光周期处理,明确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同时分析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GmGBP1干涉大豆植株均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距缩短、不同程度减产,且光周期反应敏感度较野生型低。说明GmGBP1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大、小麦各生育阶段和穗原基分化的特点,及光温等因子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大麦早熟发育特点、生长锥分化及营养、生殖生长的转折点提出了不同看法。1.同类型大麦与小麦相比,出苗~抽穗各阶段差异极小。大麦早熟主要是抽穗~成熟时间短。2.不同类型、播期间以出苗~拔节天数变化最大。大麦早熟优势主要是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大麦最小营养生长期明显比小麦短,且各类型间差异极小。3.伸长期的出现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是积温效应,而与春化无关。认为小麦对春化反应敏感期及营养、生殖生长转折点是单棱~二棱;而大麦是二棱~三联期。4.拔节~成熟期温度对各生育阶段持续期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且为负值。出苗~拔节春化反应极弱的春性大麦品种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有春化反应的大、小麦品种,低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华南三省、区(福建、广东、广西,下同)三年九次分期栽培试验,对全国十大麦区不同类型的三十一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冬性品种在华南秋、冬播均能抽穗、开花、结实,而且其生育期比在北方冬麦区的缩短。试验结果肯定了冬性小麦的光周期反应属长日照作物,而春化阶段则不同。有的品种不需经过低温春化阶段,只要满足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能发育;有的以短日照代替低温春化作用;有的通过温、光的互补作用。这些结果对小麦栽培、育种和引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度与光周期对甘蓝夜蛾哈尔滨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哈尔滨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测定5个温度和7个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有显著影响,温度与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有联合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蓝夜蛾光周期反应类型不同,在20、22、25及30℃其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反应型,在28℃则为短日照-长日照反应型。甘蓝夜蛾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影响最大,在20~30℃,光周期L16 D8与L18 D6是抑制甘蓝夜蛾滞育发生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孙道杰  宋仁刚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2-10644
小麦的生长发育节律受光周期、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唯有光周期在年际间是恒定的。在保持小麦具备中早熟性的前提下,提高品种的光周期敏感性,使其在特定的日照长度时抽穗和开花,利用光周期的稳定性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的稳定性,将温度波动对生育期的影响降为最低,是稳定小麦生产的重要举措。研究了光敏性对稳定小麦发育进程的作用、评价小麦光敏性的农艺方法及光敏性品种的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穗型4.2、2.3 d和1.4 d,说明穗分枝小麦二棱期之后有一个分枝穗轴突起形成和伸长期。本研究有利于了解穗分枝小麦生长锥的发育进程,为进一步实现小麦遗传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快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NAA和IBA对菊花生长发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3个秋菊品种用长日照、NAA、NAA+IBA组合和自然短日照处理试验,发现长日照处理是秋冬季菊花栽培延迟开花提高品质的最佳途径.NAA和NAA+IBA组合喷施叶面,可显著延迟秋菊开花,随浓度的提高,延迟开花时间越长.不同的品种株高、叶数、开花直径对生长调节剂反应不一样,短日照迟感型品种使用NAA或NAA+IBA组合处理比短日照敏感型品种在生长质量与延迟开花方面可获得更好的效果.NAA+IBA组合处理效果比NAA单独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具有山羊草属(Aegilepscrassa,Ae.juvenalis或Ae.vavilovit)细胞质(均为D2型)的普通小麦品种“农林26”(Triticumaestiivm)的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光周期反应.具有D2型细胞质的农林26的异质系在长日用条件下(≥15h)几乎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14.5h)表现为高度可育.观察发现温度对降低雄性不育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这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性被称为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PCMS).PCMS是以雄蕊的心皮化形式表达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性雄蕊中存在的不完全似胚珠结构代替了雄蕊中毡绒层细胞和花粉粒.小花的分化期是光周期敏感时期.PCMS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生产杂交小麦的新方法,即“两系法”.PCMS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自花授粉被保持和繁殖,在长日照条件下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与正在用的T型细胞质杂交小麦生产方法相比,这个方法仅需PCMS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8.
对华农1号青饲玉米组合的父、母本和F1、F2代杂交种以及2个对照品种共6个品系进行光周期敏感性测定,并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长日照盆栽试验,研究光周期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光周期敏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 6个玉米类型存在显著光周期敏感性差异。以最终叶片数(TLN)变化为指标,可将6个玉米品系划分为光周期极敏感型、敏感型、相对敏感型、相对不敏感型等4个类型.(2)长在内蒙古自治区日照条件下,幼苗期(5叶龄),敏感型和相对敏感型的杂交F1、F2代品系在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量方面指标都较低,收获期叶片较多,上述指标均显著上升;光周期相对不敏感型品种在幼苗期阶段的上述指标较高,收获期阶段显著降低;而光周期极敏感型品种在全生育期受长日照抑制,植株生长较慢.光周期敏感性可以在F1代表达,在F2代出现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20.
菜粉蝶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菜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 ,短日照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 ,但高温可抑制其光周期反应 ;食料对诱导滞育的作用不大。在 1 7℃下 ,南昌地区菜粉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 1 1h 44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