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全省棉花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结合河北省目前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和河北省农业厅正在开展的“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4月9日,本厅组织“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小组棉花领域专家、省棉花专家顾问组成员和省植保所棉花病虫害防治专家,在衡水市举办了棉花高产创建培训活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廊坊、保定、  相似文献   

2.
冀州市农技人员在实施“棉花高产创建”项目过程中,把高产创建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增产措施,实现了棉花生产水平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王旗 《中国棉花》2009,36(11):45-46
10月22-23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暨棉花高产创建总结会”。来自全国15个棉花主产省(区、市)农业厅(委、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经作处(站)长、农业部6个棉花高产创建验收组的正副组长、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成员、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及功能实验室主任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2009年棉花生产形势,汇报了棉花良种补贴项目落实情况,总结了棉花高产创建及其测产验收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及明年棉花生产工作。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处长王戈主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1~2013年连续三年在江苏丰县棉花“万亩”高产创建区内进行了棉花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示范及产量形成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形成超高产棉田的主要因素是光热资源丰富、株行距配置合理、品种的产量潜力大、肥水运筹与棉花生育协调性好;超高产棉田表现成铃多、成铃率高、成铃协调和棉株透光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鄂东棉区棉花超高产创建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倡导“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棉花发展思路,提出了“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的近期目标和“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棉区每公顷产子棉7.5t(折合亩产500kg),西北内陆棉区每公顷产子棉15t(折合亩产1000kg)”的攻关目标。2009年鄂东综合试验站与黄梅县农业局共建超高产创建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为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提高棉农科学植棉水平,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3年继续整体推进实施农业部棉花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项目。重点建设4个“千亩”片、5个“百亩”攻关方、10个左右的攻关田,辐射带动6666.7hm2植棉区域,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技术保障、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产销衔接和观摩交流等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4月27日,农业部在山东德州举行全国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旨在强化棉花生产科技支撑,加速棉花高产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棉花单产和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度计划在13个主产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8个县(团场)建立200个666.7公顷(万亩)连片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进一步挖掘棉花单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棉花品质由一般变为优良、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基于“宽早优”的栽培理论研究及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分析概述了“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以期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合祥 《中国棉花》2020,47(9):41-41
正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最下游,位于黄河入海口处,东临渤海,土壤为黄河冲积滨海平原,气候温暖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棉花优质高产栽培。自2009—2015年,垦利区连续7年,在黄河口镇实施了原农业部下达的棉花高产创建项目,2017年实施了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按照方案要求,均完成了建设内容与指标任务,达到了创建目的,实现了高效益。通过实施棉花高产创建项目,结合垦利区棉花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0.
湖北潜江棉花合理密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棉的推广与普及,棉花种植密度越来越稀,棉花单产没有显著提高。为全面实施农业部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提出的增加密度的技术路线,2010年潜江市开展“杂交棉合理密植”行动,力争本市棉花种植密度每公顷增加3000-4500株,达到2.25万~2.40万株,高产创建示范区力争达到2.4万株,这对科学植棉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稳定棉花生产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2013年继续承担了江苏省棉花“万亩”高产创建工作,在大灾之年,获得了核心示范点的籽棉产量比2012年提高1.2%-4.4%,全镇平均籽棉产量也达到了3924kg/hm^2,棉花产值比2012年增加4020元/hm^2,效益增加2224.5元/hm^2。同时总结了“主动抗灾应变技术”等项目实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产集成技术应用,推动甘肃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9-2011年甘肃省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总结,阐述了棉花高产创建所取得的成效、主推技术以及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文革 《中国棉花》2015,42(11):35-36
<正>湖北省武穴市是全省的重要产棉区。进入21世纪后,武穴市一直作为湖北省重要产棉区参与全省棉花高产创建,从2011年起武穴市龙坪镇还作为整建制棉花高产创建区域参与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本市棉农先后获得过全省棉农个人竞赛单项第一、第二、第三名,武穴市及龙坪镇多次荣获全省多个单项及综合排名第一、第二,同时连年多次参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重点棉花课题项目研究及攻关。1棉花高产创建区域土壤特性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特点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江苏沿海棉区2010年棉花生产的特点、高产高效成因;剖析了2010年棉花生长发育、苗情动态、成铃变化等情况.指出了示范推广新技术与继承发展常规技术对提高棉花生产水平作用重要、棉花高产创建和"千斤"棉示范对引领大面积棉花高产栽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棉花“矮密早”栽培的理论依据与高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矮密早”栽培是棉花高产、优质、低耗栽培的重要途径。我省1995年在都昌县丘陵旱地试种。1996年栽培面积达9万多亩,今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棉区“矮密早”栽培面积发展到用万亩。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面积必将木断扩大。1棉花“矮密早”栽培的概念棉花“矮密早’俄培,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矮化栽培、促进早熟,获得棉花高产、优质、低耗的栽培方式。其具体内容是:1.1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1.2矮化栽培通过综合利用水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西省湖口县武山镇实施棉花高产创建示范项目4年的技术与工作总结,提出了多项举措保全苗、实施棉花促早发措施前伸开花结铃期、提高密度争总桃、深栽棉苗防倒伏、化学调控塑株型、及时灌水抗旱保丰收和灾后补救争产量的一些具体措施,为棉花高产创建提供参考,促使棉花生产水平上一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湖北沙洋县棉花高产创建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以龙  王晔  孙阳 《中国棉花》2012,39(5):41-41
湖北沙洋县从2009年开展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经过几年的示范为棉花创造高产积累了经验。2011年全县棉花生产面积1.3万hm^2,每公顷子棉产量3450kg、皮棉1380kg,高产创建示范区每公顷子棉4125kg、皮棉1650kg,产值3.39万元。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武穴市2008年开始实施棉花高产创建,6年来屡创佳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万亩(666.7hm^2)片经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公顷成铃122.25万个,子棉单产5923.5kg,皮棉单产2193kg,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首。农户高产典型常居“三甲”。2010年石佛寺镇观音湖村棉农张某的0.17hm^2棉田每公顷成铃178.5万个,成为湖北省历史上第一个亩(667m^2)产子棉千斤(500kg)以上的高产农户。在棉花高产创建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9.
1安阳市棉花高产创建概况 安阳市自2009年开始承担河南省农业厅安排的棉花高产创建项目.截至2012年底,通过集成、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在滑县、内黄县建立了2个集中连片万亩(666.67 hm2)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4年累计实施面积5361 hm2(即每年实施面积1335 hm2以上),平均每公顷皮棉产量1628 kg,圆满完成农业部、河南省农业厅下达的皮棉平均单产1500 kg·hm-2以上的棉花高产创建任务,单产可较非项目区增加30%(表1).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花辉煌7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辉煌。在这70年时间里,全国棉花产能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居民纺织品消费经历了从短缺到极大丰富的发展阶段,还衣被天下,出口全世界。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得益于“四依靠”和“两发展”——“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增加投入、依靠科学种田、依靠人民的勤劳”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植棉业”。70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人多地少这一中国国情的棉花发展道路,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国家富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了全国棉花种植区域的变革,指出产棉大地区(师、市)、大县(市、区、团场)为保障国家棉花的有效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全面总结了新品种选育和商品品种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栽培、土肥、灌溉、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等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栽培模式化和管理规范化,“不栽就盖既栽又盖”是我国棉花栽培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高产创建”是科技兴棉的重要抓手,形成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储备价值;不断总结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出版《中国棉花栽培学》系列大型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功能,为中国特色的棉花成功发展道路和成功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现代植棉技术,初现知识农业/智能农业的端倪。科技进步对棉花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我国棉花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走准走稳“以质保量、保规模”的新路子;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时期,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向着棉花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